内地城市的产业困境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4年11月21日

前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聊天。

他的家乡是湖南常德,一个沅江边上的中等城市。他说,家乡那里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制造业,满街都是洗发屋、足疗城。

我说,有那么多人去洗发、足疗吗?

他说,不太清楚,反正那些店都开得好好的。

我又说,为什么制造业办不下去?

他说,我们那里落后,基础建设跟不上,投资环境太差了,和沿海根本不能比,本地人都想着外出打工,谁还会跑来投资啊?原先,有一些搞三线建设时,从上海搬过去的工厂,现在全都倒闭了。倒是有一两家上市公司,但都是些烂公司,用行政手段上市的,用来骗股民钱的。

接着,他又说,农业也不行,农村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缺青壮年。

我说,那么你们那里岂不是只有第一和第三产业,基本没有第二产业?

他说,对啊,就是这样,而且那些第三产业还是非常初级的第三产业,大多是要付出体力劳动的服务业。

我说,那么你们那里的经济收入怎么来呢,听上去情况好像很糟糕啊?

他说,就是依靠打工汇回来的钱啊。

这下,我无语了。这是一个多么脆弱的经济啊。内地的经济依靠着沿海,而沿海庞大的加工业又依靠着国外的消费能力。一旦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放慢,进出口贸易不行了,那么诺大的中国不就要走向萧条吗?这又是一个多么畸形的经济啊。

沿海的工业起来以后,首先摧毁了内地的工业,使内地城市的专业分工只能选择第一产业或资源工业。我记得小时候,课本上写"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基地和消费品市场"。而现在,内地不正在变成沿海的原料(劳动力)基地和消费品市场吗?这恰恰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的逻辑结果。

当然,我知道经济学原理,这样的专业分工是有利于效率的,而且应该会还有产业的扩散效应,最终实现了联动式的发展。

但问题是,中国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很多经济的自我纠正手段在国内是不起作用的。我很担心内地和沿海最终将变成两个世界。

(完)

留言(5条)

市场经济的自我纠正手段?
不懂

我认为,中国的“专家","智囊"应该来阮兄的博客里好好学习下。

我也是湖南的,就是上面那个兄弟说的那样,请阮兄出招啊?该怎么办啊!这里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我们那里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亲都在外面务工赚点学费回去,小孩有的从8个月就给外婆,奶奶带了,本人就是一个例子,一直被留守带到20岁的,其中教育出现问题,我那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还不知道有大学什么的,在我们那里只有一个初中,所以很多和我一样大的人读了初中,但是我爸爸妈妈在湘潭务工的,所以在那里玩的时候,听那里的人,读了个中专。现在我知道了要读读书,才能立足与社会,才能与个好的待遇。我很告诉媒体来关注留守儿童!

现在已经是两个世界了,贫富差距太大

16年前的声音,在16年后看来被无限放大了,真的已经是两个世界了!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