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私生活(三)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5年5月 2日

1918年6月,爱因斯坦与米列娃草签了离婚协议。米列娃并不愿意离婚,但是由于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加上抚养孩子的经济重担,以及爱因斯坦一再的要求,她只能同意。

爱因斯坦答应,如果他得了诺贝尔奖,所有奖金都归米列娃。他警告说:"当然,我只是在没有异议离婚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如果你不同意离婚,那么除了6000马克以外,我一个子也不会多给。"

米列娃的朋友看了这种冷酷无情的信,叹息道:"总而言之,事先没有任何通告,刀就架在了脖子上了。"

不管怎样,爱因斯坦总算从这场不幸福的婚姻中脱身而出了,似乎可以开始他一直想要的那种新生活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爱因斯坦又爱上了其他的女人。他不知道应该和谁结婚了,是和埃尔莎,还是和她的女儿伊尔塞?

==================================

伊尔塞是埃尔莎漂亮的长女,1918年刚满20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爱因斯坦和她们母女住在一幢房子里,天天有接触。

伊尔塞对爱因斯坦爱上她感到非常困扰,她也知道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关系。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知道爱因斯坦非常爱我,也许超过了一切可能爱我的男人,他昨天甚至自己也对我这样说了。"她透露他曾经承认,他和她在一起时,他很难控制自己的性欲。

但是,伊尔塞并没有爱上爱因斯坦。"如果两个不同类型的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友谊和同志之情,他们之间当然应该是像我对爱因斯坦的这种感觉。我从未感觉在身体上有接近他的愿望或者最轻微的渴望。"没有激情,伊尔塞无法维持一段婚姻,而且她也害怕会变得不再爱他,甚至怨恨他。"最后一点,但一样重要,我会感到有点像被出卖了的奴隶。"

伊尔塞很怀疑爱因斯坦想有一种三角式的家庭生活,他可以因此同时享有埃尔莎的烹饪和社会关系,以及和伊尔塞的性关系。伊尔塞说,爱因斯坦还告诉她,如果她不想为他生小孩的话,那么她不嫁给他会更好些。"我也的确没有这种愿望。"她声称。

此外,伊尔塞还觉得"侵占了她母亲这么多年耐心奋斗以后才最后得到的地位是不对的"。

1918年11月,瑞士苏黎世法庭开始审理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案。爱因斯坦在法庭上承认他与柏林的堂姐有通奸行为。

1919年2月14日,法庭判决爱因斯坦与米列娃正式离婚,那时离爱因斯坦40岁还差一个月。爱因斯坦除了负担诉讼费用以外,还被罚款100法朗。他被宣布为通奸者,并禁止两年内再婚。这条处罚只在瑞士境内有效。

1919年6月2日,爱因斯坦与埃尔莎结婚。

==================================

与埃尔莎的婚姻,是爱因斯坦一生中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1936年,埃尔莎去世以后,爱因斯坦没有再娶。

但是,他的放纵行为并不因此减少多少。无论是在柏林,还是后来在美国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都与许多女子发生过风流韵事。他写给其中一个女人的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我努力工作着,同时也快乐地想到你......这封信是在巨大的困难下写成的,因为埃尔莎随时有可能回来,因此我真的必须注意着......昨天是如此美好,我现在仍然充满着喜悦......我会在5点钟出现在老地方,或者可以更好,如果你能安排好的话,就定在4点50分......吻你,我亲爱的,来自你的AE。

此外,爱因斯坦也是妓院的常客。他无数次的光顾过苏黎世和柏林的那些风流场所。

1948年,米列娃死于一次中风,之前她已经处在绝望的半身瘫痪中。人们在她的床垫中找到了8万瑞士法朗。她被埋在苏黎世一个没有任何记号的坟墓中。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死于腹部动脉瘤爆裂。

==================================

1918年4月,为了庆祝普朗克60岁生日,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会发表演说。他说,

我同意叔本华说的,引导人们通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其中令人痛苦的粗糙状态和无望的枯燥乏味,摆脱一个人自身总是在变化着的欲望的羁绊。......就像画家、诗人或者哲学家一样,科学家努力要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使这个宇宙及它的结构成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这是为了以这种方法去寻找到他在狭窄的个人经历的漩涡中无法找到的宁静与安全。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心声,因为他希望"摆脱日常生活令人痛苦的粗糙状态和无望的枯燥乏味",所以他对那些美好的东西都没有抵抗力。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一桌精美的菜肴,一个绝妙的念头,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吸引,使他想要靠近。但是,他又无法在她们身上倾注太多,所以他也无法从任何单独的个人身上得到幸福,只有依靠不停的追逐新的对象,来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

最终,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是失败的。终其一生,他都没有找到过幸福。虽然,你可以说,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恋爱之中,但是无意义的追逐和性满足,比不了白头偕老的关怀和信赖。所以,爱因斯坦只有把自己埋入物理学,独自构筑他深邃的时空,到宇宙的深处去寻找"他在狭窄的个人经历的漩涡中无法找到的宁静与安全"。

(阮一峰/2005年4月27日)

点击下载全文(Word格式)

留言(11条)

seen i been

My home
----------------------------
http://xiangtool.nease.net

天才的诞生与他们的凋亡总在并行中,他们大都以凡人的身份出生,以天才的名义死去,难得统一。在这里,我响起一首歌:“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罗大佑

我长期以来不能理解人为什么是孤独的,但最近的一两年我差不多可以明白了。但仍然觉得这种情况如果每个人都真正有心,是不会太糟糕的。觉得爱因斯坦在内心与性情上都像极了一个孩子,是我喜爱的一个人,上大学时还曾经为了他的“宗教信仰”问题和教授“大吵”一通。唉。凡是我在意的人,我都不能容忍别人误解他并传播那种误解。那教授在美国淹了几十年,变成了铁杆基督徒。考试时的问题精确到了《圣经》哪几章哪一节哪个人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填空的地步。让人狂晕。

我想转载您的这篇文章在我的blog上。
您的摘编很精彩。我的电子邮箱是[email protected]。十分感谢!

最后三段很精彩
但幸福是很难说清楚的

我觉得你曲解了爱因斯坦的性格。

我喜欢你文章最后爱因斯坦那段话:引导人们通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其中令人痛苦的粗糙状态和无望的枯燥乏味,摆脱一个人自身总是在变化着的欲望的羁绊。……

是的,通向巅峰的道路上,必须抛弃生活中的烦琐和丑陋,摆脱人性的脆弱和欲望,以一颗赤子之心,纯真的心态,去感受生活,投入最多的精力去研究科学和艺术。
实际上那种自然而单纯的生活也是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所喜爱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伟大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已经大大超越了普通人能理解的范围。

推荐你阅读<爱因斯坦的私生活>(工人出版社),对爱因斯坦有比较准确的解读。

原来爱因斯坦是个花家呀,即不是好丈夫,也不是好父亲,也不是合格的情人。情书写的还不错。有才呀。还一直以为他没有结过婚,没有恋人,一直钻研学问。看来也是一个俗透了的男人罢了

是啊,所以特斯拉比他牛,无论贡献还是人品,不是一个级别。

世人对于不是好丈夫好父亲好情人的男性多评价不佳,对于那些所谓的伟人圣人贤人同时又并非好丈夫好父亲好情人的男性却大肆包容,说什么是可以理解的或者什么这也是难免的。其实本质上无非是说,那些所谓的伟人圣人贤人对我有利,所以即使他们对别人有害,也无所谓。然后就有了:只要伤害的不是我,又有什么关系。最后变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一将功成万骨枯。

唉,圣人不死。。。什么时候每个人才能被独立平等(这里的平等是指相对于上帝老天而言的平等)地看待?

多一下嘴,上面说特斯拉更牛,在这里意思指更“脱俗”,而不是认为作为一个人,一个灵魂,他比爱因斯坦更圣明/无私/伟大,本质上人人都一样啊。只不过在贡献和人品方面,他比爱因斯坦更无私和伟大罢了。

科技总体而言在进步,可人类的心智呢,何时不再虚弱到非得依靠或迷恋自己树立起来的圣人/宗教的拐杖?何时才会认识到只能而且应该依靠自己的心?

感觉犹太人的性观念比较开放啊

“我同意叔本华说的,引导人们通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其中令人痛苦的粗糙状态和无望的枯燥乏味,摆脱一个人自身总是在变化着的欲望的羁绊。......就像画家、诗人或者哲学家一样,科学家努力要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使这个宇宙及它的结构成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这是为了以这种方法去寻找到他在狭窄的个人经历的漩涡中无法找到的宁静与安全。”

这一段是爱因斯坦所说的从事科学的“消极原因”,不应该作为爱因斯坦的心声,他所推崇的是从事科学的“积极的原因”。

原文:“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以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cosmos)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理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知未的,勿轻言;学未的,勿轻传”,与君共勉。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