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笔记(三)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6年1月25日

16.

首先,对公元1000年前的英国史做一个简单回顾。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民族。最高等的是罗马人,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以南(现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以北(现德国)是日耳曼人,阿尔卑斯山以西(现法国)是凯尔特人。后两个民族都是罗马人眼里的蛮族。

不列颠岛上最早的居民是土著,后来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凯尔特人。公元43年,罗马在岛上驻军,410年撤出。罗马人走后,日耳曼人中的萨克逊、盎格鲁部落登陆不列颠岛。公元825年,英格兰基本统一。

公元9世纪,日耳曼人中的另一个部落----维京人开始从北欧南下,一部分入侵不列颠,另一部分入侵法国。

公元10世纪末,维京人占领不列颠。

17.

同一时间,定居法国的维京人开始变成了诺曼底(Normandy)人,诺曼的意思就是"北方来的人"。

11世纪中期,诺曼人成了法兰西各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它的统治者叫做威廉。

1066年,威廉入侵不列颠,当年圣诞节正式加冕成英国国王,成为威廉一世。注意,他当时是诺曼底和英格兰两个国家的国王。

18.

威廉一世对他在不列颠的"家底"进行过一次大清查,那就是有名的"Doomsday Survey",所得结果汇总在两卷"Doomsday Book"中,后者有的时候又写作"Domesday Book",通常被译成"末日审判书"。其实"doomsday"意思是"a dreaded day of judgement or reckoning"(进行审判或清算的可怕的一天),所以"Doomsday Survey"就是"大清查"(实际上是英国第一次人口与财产的大普查);而"Doomsday Book"就是"清查总帐",它按郡、郡内又按"王室领地"(royal demesne)和"封臣领地"(estate of royal vassals),逐一登录了庄园主(manor)的名字,他们拥有的土地面积和财产,以及佃户(tenents)的身份与数量,而财产又分别以1066年和调查年份(1086)年的价值计算。显然,清查项目相当详细,有人说只有猪和牛的头数没有记录下来。两卷总帐分装在两只特制的大箱子里,一卷为对开本(folio),760页,另一卷为八开本(octavo),900页。

19.

1087年,威廉一世去世。诺曼底传给长子罗伯特,英格兰传给次子小威廉(威廉二世),最小的儿子亨利什么也没有。

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小儿子亨利登基(亨利一世)。1106年,亨利一世打败了他的大哥罗伯特,同时成为了诺曼底国王。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此后20年中,英国国王是威廉一世的一个外孙斯特凡(Stephen of Blois)。

1154年,亨利一世的外孙亨利二世登基。由此开始了所谓的"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 Dynasty)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399年。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亲(即亨利一世的女婿)的标志,中国人把它叫做车前草。

这个时期,英国的统治者同时也统治着大部分法国。他们往往以法国人自居,不会说英语,也很少来英国。

20.

1189,亨利二世去世,他的儿子理查一世登基。他就是有名的"狮心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他忙于四处征战,1199年在于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战争中战死。

同年,他的弟弟约翰登基,继续与腓力二世作战,但是最终战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部分土地。

从1204年起,英国的国王就只是英国的国王了,不再是诺曼底国王了。

21.

约翰在位17年(1199-1216)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丢了诺曼底,二是与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闹翻,第三件事与前两件也有关系,那就是出于与法国国王和罗马教皇斗争的需要,他在国内大肆掠夺,从而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坎特伯雷大主教朗顿(Stephen Lanton)发动贵族们反对他。附带说说,这位大主教本身,其实就是他与教皇矛盾的产物,是在罗马由教皇提名而由坎特伯雷的僧侣们选举出来的,不像以前的大主教那样,都由国王选择。约翰实在没有力量再打内战了,1215年6月15日,他不得不在离温莎(Windsor)不远泰晤士河边一个小地名叫"兰尼米德"(Runnymede)的牧场上,与贵族们谈判,并在后者准备好的文件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那就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的《Magna Carta》("Great Charter",大宪章)。它标志着英国不是一个完全君主专制的国家,而是一个君主与贵族分权的国家。

这部大宪章确实很"大",除序言外有63个条款,它承认了臣民的自由和若干权利,允诺对王室和政府官员的行动作一系列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臣民",不但包括教会与贵族,还包括了商人和城镇中其他一些居民,某些情况下甚至连妇女也包括在内。例如它规定:"No widow shall be compelled to remarry so long as she wishes to live without a husband。"(一个寡妇在她希望没有丈夫独自生活的时候,便不能强迫她再结婚。)不过我们也应该砍刀,这部宪章的历史影响远比它本身的实际效用大,因为约翰签署它只不过是为了避过一时的危机,并不打算兑现作出的承诺。尽管有人指出,按照大宪章,"The king should be under God and law。"(国王应该低于上帝和法律),他却说:"The law is in my mouth。"(法律就在我嘴里。)所以,不久贵族们就"造反"了,并且向法国国王腓力求助。腓力当然欣然答应,立即派了他的儿子路易(Louis,即后来的路易八世。法语词尾的辅音字母"s"不发音)率兵进攻英国,1216年约翰去世,这时他的国家已经被战争弄得残破不堪,而且法国人已经进占伦敦。

《Magna Carta》也作《Magna Charta》,是拉丁语。这告诉我们,直到13世纪初,英国最重要的官方文件还是用拉丁语写成的。尽管国王实际上视它为儿戏,臣民们对它却是认真的,所以大宪章被抄了好几份,保存在多个地方。现存的1215年原本便有四部,两部收藏在不列颠博物馆,另两部分别收藏在林肯大教堂和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大宪章毕竟是国王盖了印玺的,日后英国人在自由和权利受到威胁的时候,便往往般出它来,据以抗争。更重要的是,这部大宪章成了英国后来许多类似法律的"蓝本",甚至美国的宪法,也包含了它的思想,并沿用了它的一些文句。

22.

约翰1216年死后,他的长子继承王位,为亨利三世(Henry III)。因其任人唯亲,所以与贵族的矛盾很激烈。贵族们的反对一度迫使亨利三世逃进了"伦敦塔"避难,由此可以看出他与英国贵族的关系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与贵族达成协议,即有名的"Provisions of Oxford"(牛津条例,同时用拉丁、法、英三种语言颁布)。条例规定成立大参议会(Great Council)和小参议会(Small Council)。这无疑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者说把相当一部分权力从国王转移到了贵族手里。对此,亨利三世当然很不高兴,所以1262年他便找机会废除了这个条例。大参议会后来就被称为parliment。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Edward I)继位。1295年爱德华一世曾经召开过一次有名的"Model Parliament"(模范议会),特点是贵族、官员和城镇代表各自开会,很有一点后来法国"Estates General"(三级会议)的样子。从那以后,城镇代表便开始频频在一起商量有关事务,达官贵人们则在另一处开会;前者逐渐演变成现在议会的下议院(the House of Commons),后者则演变成贵族院(House of Lords),或者叫上议院。两院制议会的形成,表明不但上层贵族要与国王分享权力,城镇普通贵族乃至市民(当然还只是市民中的富裕者),也开始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23.

在爱德华一世同志期间,议会发布了一些重要法规(statute,有别于王室训令royal ordinance),导致议会逐渐发展成了国家最重要的立法机构。

在对外事务上,爱德华一世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征服威尔士,二是种下了英法百年大战的祸根。

1283年春天,威尔士全部落入爱德华之手,并从此永久丧失了独立地位。因为爱德华二世出生于威尔士,所以"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从此不再用来指独立的威尔士统治者,而变成了英国国王或者女王长子,即成了王储的封号。

1297年,因难以筹集战争费用,爱德华一世被迫签订了大宪章确认书,其中规定国王未经"全国公众同意",不得在惯例征收的税额外另增税款。从此议会掌握了征税的大权。

爱德华一世还曾征服过苏格兰,但不久苏格兰发生反叛(参见电影《勇敢的心》)。1307年,爱德华一世死在出征苏格兰的路上。苏格兰后来继续保持独立,直到17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才再一次由同一个人统治。

24.

1307年,爱德华一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继位,他娶了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女儿为王后。

1327年,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爱德华三世继位。(他的父亲被议会废黜了,议会废黜国王这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

1328年,法国国外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儿子,因此面临王位继承问题。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法国人不承认。于是,1338年,爱德华三世率兵渡过海峡,入侵法国,拉开了"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453年,持续了115年。

战争初期,英国占上风。1346年8月26日,两军在克雷西交战,英国弓箭手大败法国骑兵。在战争史上,这标志着弓箭对战斧的胜利。

1348年,英国爆发黑死病,人口几乎减少一半。

1377年,爱德华三世去世,但他的大儿子早于他一年去世,只好让他的孙子理查二世继位。

1399年,爱德华三世另一个儿子约翰的长子亨利发动政变,打败理查二世并把他囚禁在伦敦塔中,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亨利四世。第二年理查在囚禁中死去,有人猜测是被谋杀的。理查二世没有子女,至此"金雀花王朝"终结。在中国,这时正是明朝初年。

接下来是兰开斯特王朝,它的三个国王都叫亨利,分别是亨利四世(1399-1413),亨利五世(1413-1422),亨利六世(1422-1461)。

亨利五世虽然在位时间最短,但是在英法战争中战功最卓著。他曾经迫使法国人承认他是法王理查六世的继承人。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战争的结果和英法历史还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

亨利六世相对比较无能。1453年,法军攻陷波尔多。"百年战争"宣告结束,以英国完全退出大陆事务、成为一个真正的岛国而告终。

25.

百年战争刚刚结束,英国国内又爆发了争夺英国王位的"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争斗双方均以玫瑰作为自己的徽号(emblem),兰开斯特是红玫瑰,约克是白玫瑰,所以被称为玫瑰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由第三代约克公爵理查(第一代约克公爵是爱德华三世的五儿子,而亨利四世的父亲是爱德华三世是四儿子)挑起的(1455),1460年议会同意在亨利六世去世以后由他来继承王位。

但是,约克公爵显然没有耐心等到亨利六世去世。1461年,他废除了亨利六世,自立为王,成为了约克王朝的第一个国王爱德华四世。亨利六世在伦敦塔里的"维克菲尔德塔"(Wakefield Tower)被杀害。

1483年,爱德华四世去世,他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继位。当时新国王年仅13岁,大权被其叔父(爱德华四世的弟弟)掌握。这位叔父于1483年6月25日宣布,爱德华四世与其皇后的婚姻非法,所以爱德华五世是非婚生子女,因此被剥夺王位,他自己登基成为理查三世。

爱德华五世被囚禁在伦敦塔,不久死去,很多人认为是被其叔父杀害的。他被害的那座塔楼就被称为"血塔"(Bloody Tower)。

理查三世很快就被英国人视作恶人代表,莎士比亚用这个题材创作了剧本《理查三世》。


26.

1485年,都铎家族的亨利(Henry Tudor)打败并结束了理查三世的性命,玫瑰战争结束,登上了王位,成为都铎王朝(1485-1603)的第一位国王亨利七世。亨利七世的父系源出威尔士,母系则源自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个儿子约翰,也算得上是王族后裔。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他的次子登基成为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只有一个女儿玛丽,儿子都夭折了,因此向教皇提出离婚,但是教皇不同意。亨利八世于是宣布于罗马教廷决裂,自封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并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来宣布国王与皇后的离婚。

1533年,亨利八世第二次结婚,可是生下的还是女孩,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后来,第二任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男婴,不过却是死婴。亨利八世一怒之下1536年五月砍掉了她的头。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Act of Supermacy"(至尊法),规定英格兰教会为国教,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唯一最高首领。英国国教会(Anglican)和法国卡尔文派(Calvinism)、德国的路德派(Lutheram)是当时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的三个主要派别。

《乌托邦》一书(用拉丁文写成)的作者莫尔爵士因为坚持忠于罗马教皇,1535年在伦敦塔前的"三一广场"前被处死。

因为结婚不再需要罗马教皇批准,后来亨利八世又结了四次婚。第三任妻子为他生了唯一一个儿子。


27.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他唯一的儿子继位成为爱德华六世,年仅10岁。他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

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年仅16岁,自然是没有后代。于是只好由长姐玛丽继承王位,成为玛丽一世,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登基时已经37岁。她是天主教中的极端强硬派,上台后大肆杀戮新教徒,历史上被成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

1558年,玛丽一世去世,她没有后代,于是她的妹妹伊丽莎白登基成为伊丽莎白一世,时年25岁。

伊丽莎白是一桩教皇不承认的婚姻的产物,所以她不可能不是新教徒。她上台后,重新确立了新教的国教地位。当时,英国国内还有两个更激进反对天主教的教派,分别是清教徒(Puritans)和"分离派"(Separatists)。

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标志着海上霸权由西班牙转向英国。另一方面,因为西班牙是以恢复天主教,征讨新教的名义进行这次远征的,因此这也标志着新教与天主教斗争中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从此,新教在英国、德国北部和荷兰,以及后来的北美确立了主导地位。

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出现了伟大文学家莎士比亚(1564-1616)。

28.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终身未婚,所以英国人不得不另找继承人。他们找来了已经是苏格兰国王的詹姆斯六世,他登基后成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至此,联合王国初步形成,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

从詹姆斯一世开始,英国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Stuart Dynasty)。斯图亚特王室来自苏格兰。

留言(2条)

写的不错。我转载了一些。http://hi.baidu.com/知识杂备/blog

公元10世纪末,维京人占领不列颠。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这一结论的。英格兰当时的确有丹麦人占领的地区,但在阿尔弗雷德等人的抵抗下,他们并没能占领英格兰全境。
至于你之前说的825年英格兰基本实现统一,我觉得也值得商榷,毕竟盎格鲁萨克森七王国在丹麦人入侵前依然存在,阿尔弗雷德大帝当时也还只是韦塞克斯王国国王,不是全英格兰人的王。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