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6年11月15日

几天,我就在看这本书。它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名著,出版于1965年,作者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已经去世了。

它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人们什么会组成集团?

传统的看法是,因为人们有共同利益,所以组成集团后,便于采取行动维护共同利益。

但是奥尔森回答说,不是这样。

人们之所以会加入集团,是因为集团本质上提供了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商品(public good),也就是说,如果不加入,就享受不到特殊利益。比如,在西方某些企业只雇佣工会成员,所以只有加入工会,才能到该企业就业。再比如,只有加入美国医疗协会,才能在美国行医。

因此,奥尔森说,本质上集团的存在是一种"搭便车"行为(free ride)。只有当一个集团能够提供排他性的个人收益时,这个集团才能存在下去。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得到两点推论。

(1)如果当一个集团为其成员提供的收益在下降,那么这个集团很可能就会走向衰弱。

(2)由于集团提供的是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的公共品,所以大集团的成员维护集团公共利益的动机会弱于小集团的成员,因为在大集团中,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可以享受到的回报就越少。

[参考链接]

1. Wikpedia:Mancur Olson

2. Wikipedia: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留言(4条)

国家,党派也是集团

我认为这个理论并不具有普遍性,例如,在一个大公司,最大的股东应该是贡献很大的,而他所获得的回报并不少

我听说,最大的股东多是不用做工的哦,只不过是别人帮做

那么大集团的凝聚力小于小集团的凝聚力,因此,有两个悖论:
第一,大集团会瓦解为小集团,从而更小的团,单个人,会是最后的赢家。
第二,小集团中的分子不会转移到大集团中去。即大集团无法吞并小集团,或者小集团中的成分不会到大集团中去。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