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和社论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7年10月23日

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新闻"(news)不是美国人的发明,但是"社论"(editorial)是美国人的发明。

所谓"社论",就是编辑部的评论,代表了报社的观点。在美国人发明"社论"之前,报纸上的评论都是同新闻混杂在一起的。当你阅读一篇报道的时候,你不知道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报社的观点。很多时候 ,记者与其说是在报道新闻,不如说是在向读者说教。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事实与观点截然分开的国家。

美国人的想法很清楚:新闻就是事实,不能掺杂任何主观性的评论。早在19世纪初期,美国新闻界就确立了新闻报道客观性(journalistic objectivity)的标准。编辑部的看法只能反映在社论里,而不能反映在新闻里。当然,那时的部分原因是想提高报纸销量,新闻和评论分开以后,那些不同意编辑部观点的读者可能也会愿意购买报纸。

"社论"(editorial)这个词,最早被提到是在1830年。从词源上看,明显就是表示"编辑"(editor)的意见。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专门的"社论版",整整一个版面都刊登社论,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今。事实上,社论版往往是整张报纸中最好看的一个版面,许多著名的社论员都有固定的读者群,很多人买报纸就是为了看他们的评论。

在20年代的时候,《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发明了一个Op-Ed版,顾名思义这个版就在社论版的对面( opposite editorial),专门用来刊登读者寄来的评论。今天这已经成为了惯例,社论版和Op-Ed版共同组成报纸的一整面,全部都是评论,不同的是,前者是报纸内部的评论,后者是报社外部的评论。

看完美国人的做法,再来看看中国。今天已经是21世纪了,可是这片土地上,有哪一家媒体做到了将事实和观点截然分开?随便翻看《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联播》中的内容,往往都是将意识形态和事实混杂在一起。它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目的不是传播新闻,而是在贩卖意识形态。

(完)

留言(3条)

我觉得南方都市报做得还可以。

您好,我是一名博士在校生,学的是中外对比语言学。最近在写一篇关于中韩两国新闻报纸上的社论文章中出现的词汇研究。由于新闻不是我的专业,我在查阅报纸时发现,韩国的报纸跟美国报纸类似,在报纸最后一版有自己的社论版面,并且每份报纸都有好几篇社论,可反观中国报纸,比如人民日报,社论文章并不是每期都有,而且没有社论版,有时甚至一两月才有一篇社论。这显然无法做比较了。请问这是什么现象,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我国社论一词的定义不同呢?还是说外国的社论其实指的是评论员文章呢?请指教。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这篇文章竟然苟到现在 ...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