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49 期):最成功的软件企业家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23年4月 7日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周刊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推广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封面图

江苏淮安在人工湿地上,种植了万亩水杉,形成了一个水上森林景区。坐着木筏进入森林内部,感觉很梦幻。(via

本周话题:最成功的软件企业家

谁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软件企业家?

不管标准是什么,弗兰克·斯洛特曼 (Frank Slootman) 一定在名单里面。

他是云计算公司 Snowflake 的 CEO,在此之前,还担任过另外两家软件公司(Data Domain 和 Service Now)的 CEO。

这三家公司都从零起步,然后做得很大。尤其是 Snowflake,属于业内的明星公司,市值现在达到500亿美元。

弗兰克·斯洛特曼的厉害之处,就是这三家公司的上市,都发生在他的任内。

他到底做了什么,让死亡率极高的软件创业公司活下来,每一家都成功上市?

去年,他出版了一本书,介绍他怎么管理软件公司。书名叫做《Amp it up》,直译就是"加强",即如何让公司变得更好。

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但是他本人的其他文章以及书评,已经透露了一些主要做法。

看到这些措施,我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别看照片上他很温和,一旦管理起公司,手腕真是非常强硬,不输给华为。

"我们的公司是海军陆战队,不是和平队。平静的生活不属于我们。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每天都要为了生存而与巨头对抗。我们是偏执狂,时时刻刻感到生存受威胁。加入我们,你必须有战斗心态。"

下面我就分享他的做法,你看看厉害不厉害。

(1)加快节奏,时刻要求员工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如果你说一周后可以有结果,他就问你为什么不能明天或后天出结果?这倒不是因为着急,而是他要增加所有人的紧迫感。

公司变大了,就会行动迟缓,不愿意冒险。只有加快节奏,才能让公司始终充满活力,保持兴奋度。

他说:"要求某人做某事快20%,他们会使用传统策略。如果要求快2,000%,他们将不得不推翻所有基本假设,使用非传统策略,进行重大创新。"

(2)要求员工思考一些极端问题,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 你如何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实现你的10年目标?
  • 如果每周只能工作一天,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工作方式?
  • 如果现有的营销渠道都消失了,我们将如何发展新客户?
  • 产品增加什么特性,可以让价格提高10倍?
  • 如果你有10倍的资源,会对产品做哪些改变?

(3)提出明确的、雄心勃勃的目标,鼓励员工大胆行动。iPod mini 的早期口号是"口袋里有 1,000 首歌曲",SpaceX 公司的目标是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目标越清晰、越雄心勃勃,传统的惰性思维就越难生存。

(4)拒绝平庸的产品。他采取史蒂夫·乔布斯的标准,产品只有两种,要么是非常棒,要么是一塌糊涂,没有中间等级。

员工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功能时,他会问:"你兴奋吗?你从心里喜欢它吗?"如果没有得到肯定答复,产品就必须重新调整。

(5)一流员工得到高额奖金。 每个季度末,公司都要举行绩效评定,一年要评4次绩效。

绩效分布是一个钟形曲线,高绩效员工总是头部的少数人,可以得到极高的奖金。奖金放在一个奖金池,其他人只能分剩下的奖金,或者根本没有奖金。大多数公司里面,一流员工的薪水,相比他们的贡献都偏低,这不利于激励优秀员工。

(6)缩小焦点,他要求员工只关注最重要的事情。"请列出接下来需要解决的100个问题,然后只留下最重要的问题1和问题2,放弃其他98个问题。"

任何偏离核心使命的事情都会让人分心。对于同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他分别挨个问:"你们团队的优先事项是什么?" 如果答案不一致,他就知道团队不够专注,必须整改。

活动

周刊不定期发布技术活动消息,面向全国程序员,欢迎大家参与。

1、抖音 Android 团队技术分享

抖音是国内下载量最大的安卓 App 之一,大家想知道,它是怎么开发的吗?

上周说了,这次有一个难得的机会,抖音的安卓团队正在举办公开的技术分享会,跟社区交流。

活动一共有六期,去年12月是第一期,反应非常热烈。接下来的4月15日(星期六)是第三期,内容如下。

对安卓和抖音感兴趣的同学,扫描上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了解活动详情,免费报名预约直播,到时还有精美的纪念品抽奖。

科技动态

1、ChatGPT 眼镜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突发奇想,能不能把 ChatGPT 用于人与人的交谈呢?

他制作了产品原型,将一个微型主机放在树脂镜片里面,然后将镜片挂在普通眼镜前面,就可以使用了。

对话时,它实时将对方说的话,进行语音识别转成文字,然后发给 ChatGPT。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后,就显示在镜片上。用户根据 AI 的答复,进行回话。

2、水下机房

中国第一个商用水下机房,3月31日在海南陵水县正式下水。

这个海底机房是一个直径3.6米的圆柱形罐体状,重达1300吨,完全密封,内部恒湿、恒压、无氧,放在30米深的海底。

岸上的中继站通过电缆向海底供电,通过光纤向海底传送/接收数据。

海底机房的主要好处,是可以通过流动的海水散热,节省能源,而且不占用土地,能够快速部署。

3、3D 触摸胚胎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有一个盲人孕妇,她在超声波检查时看不见自己的婴儿。

为了能让她"看"到自己的婴儿,医院对超声波结果进行 3D 打印,使她能够摸到婴儿。

孕妇说:"我可以摸到他的小嘴唇和小鼻子,还有小眼睛,真是不敢置信。"

该技术可能有商业推广潜力,留下每个人婴儿胚胎时的样子。

4、避雷针放电

避雷针的原理是,吸引云层的电荷向它放电。但是你知道吗,避雷针也能向天空放电。

最近,巴西研究人员使用每秒40000帧的高速照相机,拍到了避雷针向天空放电的照片。

当时,闪电离地面大约有30多米,避雷针在闪电的电场下面,开始向上放电,与天空中的闪电形成一个电路。

上图中,可以看到至少三座建筑物的避雷针向上放电。研究人员称,避雷针的电流瞬时可以高达30000安培。

5、热成像攻击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演示了热成像攻击。

它的原理是,人体触摸一个物体以后,热量会短暂地保留在物体表面,在热像仪下可以看见(上图)。

用户在键盘输入密码20秒内,研究人员使用热像仪,可以93%的准确率猜出了平均长度8个字符的密码,70%的准确率猜出16字符的密码。

即使按键一分钟后,也有62%的概率可以猜出密码。研究人员认为,终极的解决方法就是放弃按钮密码。

文章

1、苏州的高科技"机械手"(中文)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的博士后胡旭晖,为一位残疾女子研发了高科技"机械手",获得全球半机械人奥运会第一名。

2、月球的阴影(中文)

作者给了一个开头,让 ChatGPT 接着写完。(@jwenjian 投稿)

"在2023年的一个晚上,一个程序员刚刚完成他的工作,准备像往常一样回家,一切都和往常一样,街道,公司,社交网络,公共汽车......他突然注意到,月亮看起来并不像往常一样,它比以前更大了。"

3、使用 AI 制作中国老照片(英文)

国外媒体报道,一些中国创作者正在使用 AI 生成中国90年代的复古照片,比如,上图是乡村婚礼,下图是西湖边吃快餐的情侣,都是 AI 作品。

4、中国建设自己的低轨卫星网(英文)

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将在今年底,开始建设自己的低轨卫星网,最终目标是发射13,000颗卫星,作为 Starlink 的替代品。奇怪的是,没看到国内媒体报道这件事。

5、VS Code 支持 GitHub Copilot 聊天(英文)

微软宣布,VS Code 编辑器的 GitHub Copilot 插件,现在不仅能够直接生成代码,还能在编辑器里面与它聊天。

6、你所需要的编码助手(英文)

著名程序员 Steve Yegge 的最新博客文章,谈对 LLM 工具的看法:"它们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最大变革"。

7、如何用开发者工具绕过网站付费墙(英文)

很多国外媒体网站对免费用户有限制,会弹出一个浮层,要求付费后阅读。作者介绍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在开发者工具里面绕过这个浮层。

8、静态网站托管服务比较(英文)

很多云服务商提供静态网站托管:AWS、Cloudflare、Digital Ocean、GitHub、Netlify、Vercel。本文对它们进行比较。

工具

1、Vim 在线编辑器

这个网站在浏览器里面实现了 Vim 编辑器,而且加载自己的 .vimrc 配置文件。

2、Aleph Reader

一个 iOS 设备的 RSS 阅读器,使用 OpenAI 自动给文章添加标签,生成文章概要。(@chezhe 投稿)

3、delta

git diff命令的代码高亮器,可以安装不同的高亮样式。(@mingpepe 投稿)

4、Whisper Notes

一个免费的 iOS 应用,在手机上实现了离线 OpenAI Whisper 模型,可以将语音输入以极高的准确率转成文字。(@mazzzystar 投稿)

5、五彩插件

浏览器插件,用于网页批注、记笔记,支持多终端同步。(@makediff 投稿)

6、chatgpt-i18n

借助 ChatGPT,翻译 i18n 的 JSON 文件,只需数十秒即可完成多语言国际化。(@ObservedObserver 投稿)

7、json-parser

网友用 C 语言实现的 JSON 解析器,符合规范,性能好。(@Barenboim 投稿)

8、Tailscale Funnel

Tailscale 公司新推出的一项服务,将内网的机器开放在公网上,供任意访问。

9、ShareGPT

这个网站可以分享 ChatGPT 的聊天结果。你需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插件,它会返回一个可分享的 URL。

10、cog-blip-2

BLIP 2 模型的一个应用。网页上传一张图片,就可以提问相关问题,比如照片景色是在哪里。

11、FreedomGPT

一个号称完全自由的 GPT 聊天模型,不带有任何内容审查和过滤机制,有 Web 版和桌面端。

12、AI 求职信生成器

你在该网站上输入职位描述和你的简历,它会自动生成一封求职信。

资源

1、RoboPianist

谷歌一项研究的演示,可以根据乐曲生成对应的弹奏指法,在网页上再现出来,非常厉害。

2、Arxiv Search

网友实现的论文预印本网站 Arxiv 的搜索引擎,支持关键词搜索,并提供最新论文的微信推送。(@goodnlp 投稿)

3、Scratch

世界最大的儿童编程社区。

4、AI goes to the shrink

这个网站让 AI 随便生成一段文本,再将这段文本输入 Stable Diffusion 模型,生成配图。网页每10秒就自动刷新,相当于每10秒看一张完全由 AI 创造的图片。

5、Learn Lisp The Hard Way(第二版)

一个面向初学者的 Lisp 英文教程。

图片

1、霸王龙的前肢

霸王龙有着强壮的后肢和尾巴,还有巨大的头部,但是还有萎缩的前肢。

古生物学家至今无法解释,为什么霸王龙的前肢会变得这么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进化成不需要前肢?

2、AI 生成的快餐商标

有人将美国一些著名的快餐商标,输入 AI 图像生成工具 Midjourney。

Midjourney 会对输入的图像,返回四种不同的文字描述。他选择一种,让 Midjourney 根据文字重新生成商标。

由于返回的文字描述不够准确,重新生成的商标就很奇怪,下面就是其中一些。

麦当劳

星巴克

肯德基

文摘

1、四千周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四千周》,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生大约有4000周,将那么有限的人生,用来追求效率是错误的。

理想情况下,你努力工作,早点把事情做完,然后就可以在一天的剩余时间里享受休闲时光。

因为你很有效率,所以你有时间照料花园、和朋友打牌、发发呆、学习新的食谱、与老朋友打电话,以及在大自然中散步。

但是实际上,你的效率越高,只会得到更多的工作。

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你完成任务的速度有多快,开始向你推送更多的事情。你回复工作邮件越快,只会让你收到更多的工作邮件,因为你的同事现在都习惯了你的快速回复。

这里的关键是,世界给你提供的工作量实际上是无限的。

如果工作是无限的,那么工作效率的提高,将无法帮助你更快地"完成"工作。

你原以为,多年来努力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应该会让你过上悠闲的生活,但你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是倦怠。

生活中有无限的事情要做。你越想在有限的日子里塞满的东西越多,你就越会觉得自己输了。

你不可能访问世界上所有的城市,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目标是环游世界,走过最多的地方,那么你肯定会失望。

解决办法就是,不要把提高效率当作自己的目标,你要找出那些对你重要的事情,把它们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学会享受现在,不要把快乐推迟到未来。

言论

1、

一开始,程序直接在硬件上运行;后来,程序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现在,程序自带一个浏览器底层(Electron),在浏览器上运行。

-- Hacker News 读者

2、

任何软件工具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做对的操作应该很容易,做错的操作应该很难。

-- 《论平台工程》

3、

我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也就是说,你知道会遇到困难,但你没法提前知道那是什么困难。等真遇到了,通常为时已晚。

-- 《五年独立开发者的教训》

4、

现在的传播已由文字变成了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更容易传播。

习惯读文字的人也会看图片和视频,但是习惯看短视频的人,很难去阅读一篇长文。因此,按照受众人数,文字是愈来愈不重要了。

学校除了教导写作能力,或许还要教导学生如何用图片和视频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 台湾网友

历史上的本周

三个有启发的学习方法(2022 #202)

从北大到技校(2021 #152)

工作热情从何而来?(2020 #102)

人脸识别与课堂监控(2019 #52)

鸣谢

周刊得到国内新一代知识管理与协作平台 FlowUs 的帮助,深表感谢。

FlowUS = 文档 + 表格 + 网盘。你可以用它写文档、做主页、管理数据、存储文件等等。

每一期周刊同时发布在 FlowUs 专栏,欢迎大家也去开通自己的专栏和主页。

(完)

留言(65条)

老家就是封面图的地方的,hah

挺好玩的,第一个那个成功企业家CPU王,再结合文摘中做重要的事情。。

> 学校除了教导写作能力,或许还要教导学生如何用图片和视频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后会不会加 P 图课,视频剪辑课?

其实上期说高会了chatGPT,这期还是放了不少AI内容

那个肯德基的有点吓人啊,看起来很黑暗

不要把提高效率当作自己的目标,你要找出那些对你重要的事情,把它们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学会享受现在,不要把快乐推迟到未来。

唉,我还是想快乐自由的生活,如果压力特别大,我感觉自己会顶不住的,每一天都会过的特别难受

我国第一个商用水下机房竟然是2023年才下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引用kkk的发言:

挺好玩的,第一个那个成功企业家CPU王,再结合文摘中做重要的事情。。

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如此的不同

霸王龙的前肢会变得这么小:他知道有句古话,叫站得高看得远,站起来后,前脚就用不着了,反而还影响站立后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他发现站起来后能够得着躲在树上的美味猎物。前脚使用的场景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一个作用,无聊的时候敲膝盖。

一流员工得到高额奖金,我感觉这是最难实现的

这样的成功软件企业家,简直是大部分员工的噩梦

相比提高效率做重要的事,要拒绝那些你不想做的事,其实也挺难的。

五彩插件最上面那段哈哈哈,之前看过了但还是很好笑

(但是实际上,你的效率越高,只会得到更多的工作。)
刚入行那会儿,有个前辈就教育我说 活儿是干不完的。。。 当时是真不明白呀。

Frank Slootman: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摸鱼

感觉大学里的学霸,都是既目标明确,又很有效率。

带一定厚度与材质的手套或者其他的东西,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热成像攻击吧

因为霸王龙的脖子太长,头太大, 脖子和头可以完全代替前肢的功能, 试想假如霸王龙要想前肢喂食,那需要多长的前肢和多大的臂力才能满足这么大的身体需求......

这周的言论质量真高。至于我这条评论,当然是为了发表看法啊。

我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也就是说,你知道会遇到困难,但你没法提前知道那是什么困难。等真遇到了,通常为时已晚。

这也是我开始工作时最大的困难,没有办法预料到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经常被预料外的事情耽误进度。

海底机房那个,如果以后越来越多这样的机房,岂不是就相当于给地球煮开水?[破涕为笑]

- 如何用开发者工具绕过网站付费墙,感觉这个挺有用的,很多自己搭建博客的人,就喜欢整“扫码关注”才能观看的幺蛾子。
- 内网穿透可以看看这篇 稚晖君 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429888 第2.5章节。

热成像攻击这个好解决啊,有人输入密码的时候给按钮加热就行了

把《四千周》推荐给Frank Slootman....

ChatGPT 眼镜,我以前也有这种想法,大牛厉害了.

虽然你干的又快又多,但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又多又杂又急。因为你太能干了。

绩效分布是一个钟形曲线,高绩效员工总是头部的少数人,可以得到极高的奖金。奖金放在一个奖金池,其他人只能分剩下的奖金,或者根本没有奖金。大多数公司里面,一流员工的薪水,相比他们的贡献都偏低,这不利于激励优秀员工。

-----------------------------

这个手段太粗糙了,也就骗骗小孩子,现实只能在刚刚开始时有点作用,之后就会面临很多问题:

- 非高绩效的人开始故意拖后腿,故意不合作等等
- 高绩效人毕竟是少数,为了避免给同事太多压力,会主动降低绩效
- 这种措施实际是管理的退位,在逃避管理职责,这种管理者不配作为组织的领导者

其次,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职责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充分发挥其价值,如果非高绩效人产生的损失,已经超出了高绩效人的业绩,那么是管理的失职。

无论是管理者,都要清楚一点,作为一个组织,组织内多数人都是平庸无能的,指望所有人都高绩效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是管理者的分内职责,逃避这种职责的管理者,实际就是在逃避自己的管理职责。

作为高绩效人,也要理解,自己是组织的一份子,任何时候成就都不是自己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所有成就都来源于运气。

用个例子解释清楚这中间的职责:想象你有一大盒乐高积木,每个积木都有各自的特点,有棱角,有圆角。你的责任是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积木,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在积木数量不够的情况下,你会想办法调整结构,怎么让一个积木拥有多种用途,你会对自己的想法做出取舍,即使你多么的渴望那个想法现在能够实现。即使是多余出来的积木,你也不会随意丢弃,因为你还有别的想法需要这些积木。

如果做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怪罪这个积木太便宜,不够高级,这是纯粹的推卸责任。


上述看法,受启发于《软件随想录》,《遗失的访谈》,王建硕的《我的任何成功,100%来自于幸运》

所以我不相信其观点,他也许在欺骗别人(观众、投资方、金融机构),也许在欺骗自己,也许还隐瞒了关键信息,肯定没说实话

想起来有个关键细节,他可能意识不到外国人没有这种环境,来自德鲁克的《认知管理》,在SONY联合创始人的《日本制造》,还有711《零售的哲学》都有印证


美国大型企业的所有权是在公众手里的,通过养老基金与共同基金,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主义

日本企业的员工不能被解雇,享有终身雇佣保障,企业如何发展都会自己受益,也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主义

有了在线vim,那么有没有在线emacs呢

要求某人做某事快20%,他们会使用传统策略。一周七天五天工作两天休息,变成七天七天工作零天休息
如果要求快2,000%,他们将不得不推翻所有基本假设,使用非传统策略,进行重大创新,比如一周七天100天工作,上帝每周还欠公司每个员工93天,这要是能收上帝的利息,那可就血赚。
不输给华为。

“最成功的软件企业家”这一节对我非常有启发,谢谢阮老师

他采取史蒂夫·乔布斯的标准,产品只有两种,要么是非常棒,要么是一塌糊涂,没有中间等级。
-------------------
如果拿现在的iPhone给乔布斯看,不知道他会不会说非常棒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全天候采集我说过的话并转义为文字,建立自己的数字档案。Whisper Notes可能是一个方案,虽然我试了下不完美。
我想要的效果是可以全天候工作,不用人工点击停止录音后才开始翻译,也就是能做到流式处理。
本地硬件转义,不用走网络,并且语音识别尽可能的准确(科大讯飞的水平)
能方便的导出,或者配置上传至自己的服务器
最好不占用手机

如果各位有合适的软件请推荐给我,可以使用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我

引用meeeeepo的发言:

把《四千周》推荐给Frank Slootman....

属实是憋不住了,这主意是真有意思。

聚焦100件事情中的前两件,这个有点意思,可能对于个人管理也需要

对抗本周话题里资本家的压榨的方法在文摘里

自己也想做一个类似阮老师的这种周刊玩玩,想问问这些都是阮老师平时逛各网站看到有意思的然后自己记录下来的吗?

四千周和Slootman,哈哈哈,只能说各有各的出发点吧

如何用开发者工具绕过网站付费墙,这个的前提是内容已经一次性加载完成了才行吧?

要求某人做某事快20%,他们会使用传统策略。如果要求快2,000%,他们将不得不推翻所有基本假设,使用非传统策略,进行重大创新。
这句非常好,必须打破常规,才可能有重大突破。

活是永远都干不完的!

中国也要搞低轨卫星吗,我记得之前分析说星链名不符实,效果有限呢,难道是一种防御体系?

段永平早就研究透彻了人性和企业的本质,也用利益均沾的模式做成了多个牛逼企业,这是事实验证过的,吃独食注定格局不大,就算幸运活下来,但未必一直有这种幸运。

这里的关键是,世界给你提供的工作量实际上是无限的。

如果工作是无限的,那么工作效率的提高,将无法帮助你更快地"完成"工作。

你原以为,多年来努力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应该会让你过上悠闲的生活,但你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是倦怠。
-----------------震撼

引用huhuhy的发言:

中国也要搞低轨卫星吗,我记得之前分析说星链名不符实,效果有限呢,难道是一种防御体系?

大概率还是因为 leo 上卫星数目是有限的吧,先去占个位置,不过在俄乌冲突中似乎 starlink 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吧。

霸王龙的前肢有没有可能是乳头的前身
有些怪异的想法
现在新闻都是夸夸
可比微信群夸的还6

今天看到一份关于效率的讨论,一份是从上层领导的角度,也就是封面。要求员工越来越快,越来越活跃,因为快就是活跃。假如十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考虑能不能今天就完成。其实我觉得这种要求有两点,1.领导应当知道这份工作原本应该在多久的时间之内完成。这本来就是最正常的时间。要知道什么时候去完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一遍,而不是凭空想象。如果领导者、发布任务者并不了解这件事情,只是虚空想象而定下时间,那么必然会出现问题。然而人不是工具,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注定会慢慢厌倦。2.他必须明确赏罚的意义和要求,并且,提供足够的资源。我难以理解这种环境之下怎么会有安定感。但或许独角兽的本身就是安定感。

有意思的还有第二种观点,适用于个人。它同时也认为工作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工作就像是收发邮件,你效率越高,回复越快,那么分给你的工作就越多,你就越累。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多劳并不能多得,多劳不能取得超额回报的情况。它和上面的观点几乎是尖锐地对立着。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观点同时出现在周报上,要么就是阮一峰同时认同着两者,要么就是他没有细看,要么就是这两者同时存在。一个在领导,一个在员工。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但对于大部分人,已经发布的观点就是它们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并且是已经被验证了的。

那么,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话,那谁是更全面的那个呢?谁是更多数的那个呢?后一个问题很好回答,一定是员工。领导者一定要有员工,而员工却不一定需要领导者。那么,更全面的观点也意味着超脱本身工作的思想的异类,异类是更容易从少数群体中诞生,还是更容易从多数的群体中诞生,假如在他们都有思考处境的情况下,在它们都受过教育的情况下?那自然还是后者。

那么,再如此类反推,偏见会更容易在领导者上积累,他们将难以看破系统的迷障。很不幸的是,我们的晋升是员工→领导者→领导者的领导者→……→唯一的领导者。一个金字塔。这个链条越长,迷障就会越重。

在迷障越来越重的情况之下,上层领导者多少还能保持1中要求的最基本的要点,了解这件事本来应该是多少工时。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媒体总是会说出无法理解的话语了。

引用bruce的发言:

自己也想做一个类似阮老师的这种周刊玩玩,想问问这些都是阮老师平时逛各网站看到有意思的然后自己记录下来的吗?

当它成为工作,那么就成为任务。那么从此就不是平时逛逛,也不是自己看到有意思,而且还有可能不是“自己”记录下来的。

|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四千周》,它的主要观点是:人生大约有4000周,将那么有限的人生,用来追求效率是
| 错误的。


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假设,你对你自身的工作量,或者说每日工作量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情况下,这是成立的。

反之,就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样,追求效率肯定是对的,那样会有更多的自由可支配时间。

---------------------

本期内容大量引入ChatGPT相关,大爱,本来就应该什么火讨论什么。

本期评论质量很高,难得。看来好内容才能炸出深水????

引用希特勒的发言:

一流员工得到高额奖金,我感觉这是最难实现的

任何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出发点肯定都是出于美好的假定,但是都往往忽略了人性。

引用sports的发言:

老家就是封面图的地方的,hah

推荐去旅游吗?看起来不错

引用huhuhy的发言:

中国也要搞低轨卫星吗,我记得之前分析说星链名不符实,效果有限呢,难道是一种防御体系?

军事上的效果大于民用,之前说不靠谱就是指民用不靠谱

这个卷王(当然不是单纯的无意义的卷)和躺平的比较很有意思。卷了很多年,近期一直在反思,时光飞逝,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应该要做,譬如说多陪陪老人家,多关注一下孩子,毕竟他们留给你陪伴的时间在你一生中的占比不怎么高。

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将在今年底,开始建设自己的低轨卫星网,最终目标是发射13,000颗卫星,作为 Starlink 的替代品。奇怪的是,没看到国内媒体报道这件事。

------------------

国内也有报道,只是国内航天的报道都比较零散。国内外关于所谓“国网”星座的消息开始于2020年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无线电频段的报道,如
China is developing plans for a 13,000-satellite megaconstellation - SpaceNews

第二年两会上,包为民透露要成立“国网”公司的消息。

两会快讯 | 包为民:国家将组建“国网”公司 统筹空间互联网建设规划运营-新闻-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一个月以后,卫星网络集团成立。

中国航天“GW”巨型星座计划技术解读!12992颗小卫星即将发射_腾讯新闻

这个封面不错,喜欢

引用ll的发言:
多劳并不能多得,多劳不能取得超额回报

第一种:看得见 摸得着 再怎么微小也在实打实的改变着这个世界 这是务实工作 这样的工作就应该多劳多得 虽然大多已经被机器代替

第二种:统计个数据 提供个计划书...等等之类永远干不完的工作 美其名曰“轻松的白领工作”效率再高又如何?个人认为这类时效性工作交给AI更合适

第三种:像研发科技 整理思路结构...等等 介于前两者之间 即不能增砖添瓦 也不知道对未来影响几何 能否发挥有益作用 却又不能没有的 这...应该属于拓展性工作

中国这二三十年时间也是从第一种工作不断向第三种偏移的过程 在未来AI更加高效成熟的时候我不知道会变的如何

这个《Amp it up》只是鸡汤类的精神快餐,看不出有什么洞见。

六个建议中,有四个都是战略性问题(思考一些极端问题;提出明确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拒绝平庸的产品;缩小焦点)。这些都不是员工层面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赋予员工决策权会产生副作用。试想乔布斯让工程师定义什么样的iPhone才是不平庸的产品,估计只会得到另外一个摩托罗拉。

另外两个是执行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效率问题(加快节奏),第247期周刊里扎克伯格的裁员信里提到的效率观反倒更接地气。另一个是激励问题,一流员工得到高额奖金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netwjx在上面的剖析就很到位。

老哥竟然写了一本书。这事庄子一句话就概括了呀。这本书正好印证了上周的那句话。

防雷行业,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行业内的新闻,不过并非新发现,几十前年就有研究了。
“避雷针向天空放电”,术语是上行先导,不仅是避雷针,一切物体都有这种可能性,但越是尖端、导电性能越好的物体,向上放电就越容易,与雷云中的下行先导连接,就形成完整放电回路。通常来说,雷云高度几百米、上千米,地面物体上行先导长度只有几米、几十米,占比较低,如果地面物体特别高,如高建筑物、高塔、风力大电机等,就可能整个放电通道都由上行先导构成。

中国建设自己的低轨卫星网(英文):
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将在今年底,开始建设自己的低轨卫星网,最终目标是发射13,000颗卫星,作为 Starlink 的替代品。奇怪的是,没看到国内媒体报道这件事。
引用huiteng的发言:
国内也有报道,只是国内航天的报道都比较零散……第二年两会上,包为民透露要成立“国网”公司的消息……一个月以后,卫星网络集团成立。

你们觉得新闻报道少,一方面可能是没看到正式的名称,这个公司全称是: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2021年4月由国资委组建,落户雄安;另一方面是这个公司很低调,至今没有公开官网。

知道了准确名称,就能搜到一些报道,比如这篇:新央企成立背后:聚焦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调动航天、电信两大产业资源。这个公司名很容易跟以前的‘中国卫通’混淆,那个全称是: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是一级央企,只是航天科技集团的下属上市公司。(上市了信息就公开了,低调不起来)

我觉得写作还是重要的,看视频和做视频完全是两码事,拿我日常逛的B站来说,除了像鬼畜区、生活区、美食区、音乐区这种偏向生活类的,重点展示人类活动的视频。其它但凡一些涉及到专业领域的,需要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和讨论的。你会发现这些up主做视频往往都需要写文案,再下去才是拍摄和剪辑。可以说你看到的确实是画面,而这背后的灵魂依旧是文案。就像电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最能打动人的依旧是故事本身。

(1)加快节奏,时刻要求员工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如果你说一周后可以有结果,他就问你为什么不能明天或后天出结果?这倒不是因为着急,而是他要增加所有人的紧迫感。

公司变大了,就会行动迟缓,不愿意冒险。只有加快节奏,才能让公司始终充满活力,保持兴奋度。

他说:"要求某人做某事快20%,他们会使用传统策略。如果要求快2,000%,他们将不得不推翻所有基本假设,使用非传统策略,进行重大创新。"

这个,我要说一下,“加快节奏”,什么事情需要快,那就说明,这个东西没有技术含量,可以跑路了,因为,这个岗位毫无技术含量,那就意味着是夕阳行业,快跑才是正道。

成功是什么?感觉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远。。。。。。。。。。

被乡村婚礼的女士给惊艳到了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