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月份,我就看到新闻,字节面向海外发布了一款 AI IDE,叫做 Trae。
我心想,现在的 IDE 都有 AI 插件,功能完备,字节自己也有 MarsCode 插件,有必要再做一款单独的 IDE 吗?
我就没有特别关注这个工具。
上周,我遇到字节的同学,得知 Trae 国内版就在本周发布,我还提前拿到了内测版,这可是国内市场的首个 AI 原生 IDE。
今天,就来说说我的使用心得,顺便也探讨一个更大的问题:AI 工具已经这么多了,该不该造新的轮子?
先透露一下结论:Trae 国内版值得用。它作为一个 AI IDE,整体比插件好用,而且内置的大模型----豆包 1.5 pro、DeepSeek 满血版----无限量免费使用。
一、国外版与国内版
介绍使用体会之前,我先解释一下,两个版本的区别,主要是模型的差异。
Trae 国外版使用国外的模型,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存在连接不上、等待时间长、网速较慢等问题。
Trae 国内版使用国内的模型,连接可以保证稳定快速,界面也根据国内用户的习惯进行了定制。
我也问了字节的同学,Trae 国内版和 MarsCode 是什么关系。回答是,它们是同一个团队的作品,适用于不同场景。
如果你想保留原来使用的 IDE,只增加 AI 编程相关功能,那就用 MarsCode 插件。如果想体验一个全新的围绕 AI 设计的原生 IDE,那就试试 Trae。
这两个产品后续都会长期开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二、安装
Trae 国内版需要去官网 trae.com.cn下载。
目前,有三个版本:Windows 版、macOS Intel 芯片版、macOS M 系列芯片版。
安装启动后,会出现下面的画面。
接着,让你选择亮色/暗色主题,以及语言(简体中文)。
它还会问你,要不要导入原来 IDE(VS Code/Cursor)的配置,算是很贴心的设计了。
最后,问你要不要登录。不登录也可以用,只是某些功能会受到限制。登录的话,就跳转到 Trae 官网,用你的手机号登录。
一切完毕,就会进入使用界面。
三、使用界面
Trae 的使用界面,相当简洁。左侧就是 VS Code 的界面,熟悉的话,上手没有任何难度。
界面的右侧是 AI 区域。可以看到,它分成两个模式:Chat 和 Builder。
Chat 模式是默认模式,也就是问答模式。AI 回答问题,也可以生成代码,但不会生成项目,需要自己手动把代码复制过去。
Builder 模式是项目模式,你给出文字描述,让 AI 一键生成项目。
下面,就来试试这两个模式。
四、Chat 模式
Chat 模式的主体就是一个对话框,右下角按钮可以选择底层模型。
国内版目前有三个模型可供选择。
- 豆包 1.5 pro
- DeepSeek R1
- DeepSeek V3
这三个模型都是免费无限量使用,DeepSeek 系列模型都是满血版。我实测,速度令人满意,能够较快地给出回答,没有遇到"服务器繁忙"的提示,包括最耗时的 DeepSeek R1 模型都是如此。
至于,回答问题的质量,老实说,现阶段领先的大模型,这方面已经没有太多可挑剔的了。
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包括非技术类的问题。
我直接让它生成代码,回答的格式非常友好。
大家注意,上图中,第一个代码块是终端代码,右上角有三个按钮(下图)。
上图右上角的三个按钮,分别是"复制"、"添加到终端"和"运行"。如果点击后两个按钮,会直接把代码传入 Trae 内置的终端,就像下面这样。
这部分,我感觉用起来比插件版流畅,整体感更强,这大概就是把 AI 做成 IDE 的好处了。
五、Builder 模式
再看 Builder 模式,它可以一键生成项目。
点击上方的标签页,切换到该模式。可以看到,第一次进入,会有一个"启动 Builder"按钮(下图)。
系统会提示你(下图),这里可以从零到一完成项目构建,并且所有修改会自动保存,并显示两个示例项目:贪吃蛇和 Todo List。
为了测试正常的流程,我就直接在下方的对话框输入:"请用 React 生成一个 Todo List 应用。"
系统会提示你指定一个目录,作为项目目录。然后,它不断给出操作步骤(下图)。
上图中,需要执行具体的命令时,它会附有"运行"按钮,要你点击确认。
点击后,Trae 会自动打开内置的终端,执行该命令(下图)。
然后,它会一个个生成所需的文件,要求你审查。
所有文件生成完毕,就出现了启动本地预览服务器的命令。
运行后,Trae 会启动一个内置的 webview 页面,展示渲染效果,实时更新。
这个很赞,任何修改都可以马上看到结果。
但是我必须说,不知道是不是内测版的缘故,Builder 模式目前还不完善,只适合为项目生成架构,做不到一步到位,离理想状态有些差距。我试了多次,如果需求复杂一点,生成的代码很难一次就跑起来,需要多次修改。大家对它要抱有合理期待,这个模式后续还需要不断完善。
六、其他功能
除了两大模式,Trae 的其他功能也可圈可点。
(1)代码智能补全。
这是 AI 编程助手的基本功能,就不多说了。只要按回车键换行,Trae 会阅读并理解当前代码,然后自动补全后续代码。
如果有注释,它会根据注释,生成缺少的代码。
(2)指定上下文。
Trae 允许指定对话的范围(上下文)。具体方法是在对话框输入#
号。
上图中,在对话框输入#
后,系统就会自动弹出一个菜单,让你选择上下文(context),一共有四种。
- Code(代码)
- File(文件)
- Folder(文件夹)
- Workspace(工作区)
默认的上下文是当前工作区(Workspace,即目前打开的项目),也可以指定为某个函数或类(Code)、某个文件(File)、某个文件夹(Folder)。
一旦指定了上下文,AI 的回答会更有针对性。比如生成代码时,就会结合上下文的场景。
(3)一键转对话。
为了方便地将代码编辑框的内容,传送给 AI,Trae 提供"一键转对话"按钮,省去了复制粘贴的麻烦。
上图中,选中某段代码,系统就会弹出"添加到对话"的浮动菜单,一键复制到 AI 对话框,便于提问。
终端窗口的报错信息,也有这个功能(下图),这就很方便让 AI 来 debug。
(4)模型自定义功能。
我听字节的同学说,Trae 后面会支持模型自定义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接入对应的模型API。
七、总结
我试用 Trae 国内版后,感到它有几个显著优点。
(1)产品设计周全,最常用的场景都考虑到了,用户体验比较流畅。
(2)界面友好,交互设计良好,开发者容易上手。
(3)AI 模型(包括满血版 DeepSeek)无限量免费使用,响应始终稳定快速。
不足之处是 Builder 模式还不够强,生成的程序有 bug,第一次生成往往跑不起来,需要不断调整,耗时较多。
总结就是,一个完整的 AI IDE 还是比 AI 插件,用起来更容易,有"一体感",达到了更大的定制程度。
随着 AI 的能力进一步发展,AI IDE 的想象空间会更大,也许会成为未来 IDE 发展的主要方向。
Trae 国内版刚刚上线,开发团队希望大家下载试用,多提宝贵意见。
(完)
sam 说:
简单的试用了一下
样例里 贪吃蛇的页面根本没法玩
让他生成个可以预览pdf的小工具=》一堆bug 最后打不开
总结:与copilot功能类似 优点就是调研/debug时后能方便点
当然 最大的优点 就是免费 不知道后续会收费不
2025年3月 3日 16:16 | # | 引用
Kevin 说:
上周已经开始使用了,在Builder 模式下可以让它做一些小的效果,响应速度还不错。给出的代码逻辑性也很强。
2025年3月 3日 17:22 | # | 引用
leo 说:
和cursor比还是有差距,希望不断迭代,不断变好
2025年3月 3日 19:22 | # | 引用
ggg 说:
并不是免费无限量吧。有次数限制的。
2025年3月 3日 19:40 | # | 引用
zukuan 说:
随着 AI 的能力进一步发展,AI IDE 的想象空间会更大,也许会成为未来 IDE 发展的主要方向。
-----------------------------
我觉得这个毋庸置疑了
2025年3月 3日 21:31 | # | 引用
e 说:
cursor最舒服的还是不停的tab补全,节约很多时间。
2025年3月 4日 09:33 | # | 引用
老罗 说:
trae IDE的隐私条款里写明了会收集用户代码,安全风险还是较高的。
2025年3月 4日 10:18 | # | 引用
henry 说:
trae的remote似乎不太好用
2025年3月 4日 10:54 | # | 引用
Gorvey 说:
代码生成最强的模型是claude。cursor厉害的原因之一就是默认使用claude 3.5.
这个国内版不支持自己添加模型。什么时候支持了才会变得好用
2025年3月 4日 11:06 | # | 引用
ll 说:
简直就是垃圾,很难用,和cursor比差太远
2025年3月 4日 12:37 | # | 引用
大脑袋比目鱼 说:
windows 一个简单的vue3 demo项目,内存使用上了1.3G左右,好夸张
2025年3月 4日 12:46 | # | 引用
小王 说:
这可不太好
2025年3月 4日 14:49 | # | 引用
andrew 说:
感觉除了builder模式和vscode的copilot差不太多。
2025年3月 4日 17:52 | # | 引用
kingcwt 说:
说实话 这个ide界面主题 真的丑
2025年3月 6日 09:30 | # | 引用
迅鹿 说:
最大的问题是慢,不方便,和cursor比还有差距,跟效率相比,我更愿意花钱买服务。cursor比trae快了太多,也方便了太多
2025年3月 6日 11:10 | # | 引用
无名 说:
试了登录和不登录,每次到使用那一步就直接退出了
2025年3月 6日 14:25 | # | 引用
的 说:
广告打的可以
2025年3月 7日 08:57 | # | 引用
叶子 说:
还是要看隐私协议的,今早刚看到一个视频,就是各大AI平台的条款,除deepseek外,其他都有些不好说,有的ai平台你投喂给他的和生产的产品都属于AI平台,不属于你,这一点特别是对于有些需要申请著作权的项目,打起官司来就是坑吧,我很慎重的在一些地方考虑是否使用它(AI)!
2025年3月 7日 10:50 | # | 引用
华仔0515 说:
AI IDE使用起来是比AI插件方便,好比自动驾驶汽车跟自动挡的差距。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收费
2025年3月 7日 15:48 | # | 引用
WuJoy 说:
这就是商业公司恶心的地方, 活还没干好就想着吃肉了
2025年3月 7日 17:14 | # | 引用
Leon 说:
我把他们官网上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下载下来,让AI帮忙总结关于收集用户代码相关的条款:
```
- 代码知识图谱(Code Knowledge Graph):
使用此功能时,用户代码库中的代码会被上传至公司服务器以计算嵌入向量(embeddings),构建代码库索引。
明确不保留实际代码:纯文本代码仅在请求处理期间存在,处理结束后即被销毁,仅存储嵌入向量和元数据(如哈希值、文件名),不保留实际代码内容(1.2.(4))。
这与《用户协议》第7节一致,即公司不永久存储用户代码库的明文文件。
```
虽然不存储明文代码,但是感觉还是有一定风险。
2025年3月 7日 20:46 | # | 引用
匿名用户 说:
我认为代码上传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github上有大量的项目与代码,很有可能我们做的东西早都有了一个更好的开源成熟方案,同时,很有可能这些代码早都被用于训练ai了;我们自己的项目代码对ai的价值并不一定会很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可能是想法、思路、灵感、点子而不是具体的代码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名和非代码的文本部分,可能文件名或者目录中有一些隐私相关的文件,或者某个txt明文记载了密码之类的,这些非代码的文本文件一定要仔细检查避免发生隐私泄露。这些东西反而比代码本身要重要的多。
对商业来说代码不泄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对我们个人来说是否有那么多需要保密的代码?
2025年3月 7日 23:59 | # | 引用
yoran 说:
宁愿花钱,这玩意儿老排队
2025年3月 8日 23:00 | # | 引用
freekevin 说:
国内通义灵码 应该是主要竞争对手 不过可能有创业公司也在搞这块
2025年3月10日 10:39 | #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