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上的男爵》第一章 | 首页 | 《孤筏重洋》第一章 »


《孤筏重洋》序言


深海孤筏重洋101天——读《孤筏重洋》

昝爱宗

  1947年,在茫茫太平洋上,一只迎风抗浪的木筏载着6个冒险者,当木筏离开秘鲁海岸已有850公里的时候,他们骄傲地说,“我们是在海底之上15000英尺”,但是到达最近的海岛“还得走3500海里”。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如意事莫过于一。茫茫大海上的生活正是这样,有时候更甚于“不如意事常八九”,而是危险百分之百地存在,而胜利也百分之百地存在。

  “有时你发觉自己处境异乎寻常。你是逐步地、十分自然地走进去的,一旦置身其中,你突然惊奇起来,质问自己究竟怎么会弄到这步田地。”这6位冒险者为什么要乘着木筏横渡太平洋呢?

  说起来似乎话长了。某一天,一位挪威青年学者正深入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进行动物研究调查时,突然意识到,或者突然发现这个-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在公元500年从南美洲的秘鲁漂洋去的。但是当时南美洲居民的文化,还处在石器时代,海上交通工具只有木筏,没有船。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他的说法不对,最简单的原因是: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安抵彼岸。于是,海雅达尔老兄要去验证政治家的见解是对的,木筏可以横渡太平洋。1947年4月,这个挪威人就像今天的冯锦华等志愿者乘着夜色驾驶渔船登陆茫茫大海中的钓鱼岛一样,征集了挪威、瑞典籍的5位志愿者,有人种学专家,有工程师,有无线电报务员,有美术家,最后还有一只说西班牙语的鹦鹉。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远航队伍,有导航员,有舵手,有膳食员,自己采伐树木,自己建造木筏,然后在秘鲁政府和海军的无私帮助下,一路浩浩荡荡从秘鲁出发了。这个横渡南太平洋的冒险经历后来就被海雅达尔写进一本名叫《孤筏重洋》的小册子。作者海雅达尔在书中透露,他们在这次冒险的出发前,做了周密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诸如有被水弄湿后还可以点燃的火柴,放在水里不会沉的刀子,以及木筏假如还没出港口就散开,他们就每人情愿抱一根木筏上的圆木,拍打着到波利尼西亚去,“总比老脸厚皮回到这里来好些”。

  作为读者,尤其是在夜半时分读到孤筏上的若干情节,总觉得是自己在大海上漂流,身临其境,时刻准备着进入惊涛骇浪,以及在拿生命作冒险,作赌注。海越深,海面的颜色就越蓝,木筏四周开始围满了鱼,有松鱼,还有大群的沙丁鱼,他们还学会了用飞鱼作鱼饵,钓了两条约有三十来磅重的海豚,“够几天吃的”。离开赤道越远,飞鱼也就越来越多,它们从水里跃起,闪闪发光,像一阵弹雨,呈直线飞去,飞到力量用尽了才没入水中。夜里,由于飞鱼喜欢光,自然木筏上风灯周围就跳满了飞鱼,不在水里它们是不会飞的,只能躺在甲板上跳动。除了飞鱼之外,还有鲸、章鱼、水母、海龟、蛇鱼等各种各样的奇怪鱼类为伍。章鱼的脚极长,可以伸到木筏的每一个角落。这脚,可以置大鲸于死命,也可以在大鲸身上留下可怕伤疤。所以他们每人都配备了一柄大刀,准备在夜里被章鱼的脚围住脖子、把他们从睡袋里拖出去时,砍它的脚。他们还要拿渔叉在木筏边和残忍贪食的鲨鱼博斗。夜里,还有大海豚爬到木筏上来,弄得他们晚上休息时,经常是浑身湿漉漉的。

  这本著名的《孤筏重洋》,由学者海雅达尔自述,约有16万字,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由翻译家朱启平先生翻译成中文本,原在《旅行家》杂志连载,全书于1981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次印了8万余册。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去山海关时带了4本书中就有这本《孤筏重洋》,其他三本分别是《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和《康拉德小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