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一则新闻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6年12月25日

天是圣诞节,Yahoo!整理出了一组圣诞组图,一共有近200张新闻图片,其中不乏温馨有趣的图片

我原想转贴几张,看看世界各地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但是就在10分钟前,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是我读到了一则半年前的新闻。

这则新闻让我觉得沉默和窒息,觉得这个城市的平安和节庆都是虚假的。这里的生活依然是艰苦的,贫穷的人们依然在挣扎着。

对我来说,今天也依然是普通的一天。生活和往常一样。一个人默默读书到晚上十点,然后回寝室上网。走回来的路上,幻想着将来也许会有不同的生活。

新的一年就快到了,这样的生活还将继续下去,直到它继续不下去为止。所以,天真的人们和疲倦的人们在冬天里开始等待圣诞老人。

=======================

下面就是这则新闻:

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

2006-04-27 扬子晚报

"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说这话的是一位叫刘辉的小男孩,今年七岁。

4月19日傍晚,刘辉与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刘丽在自家的渔船上玩耍,刘丽一不小心失足跌进了河里。"哥哥!"刘丽一边在水中挣扎,一边在呼喊哥哥救命,但这是她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哥哥刘辉没有答应,自顾自在船上玩耍,更没有叫周围的大人来救她!

当时妹妹只距哥哥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哥哥伸出他的手,就有可能把妹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即使哥哥没有这个能力,及时呼叫周围的大人,也完全可能把刘丽救上岸来。

按理说情同手足的兄妹还不至于如此绝情。但哥哥刘辉选择了沉默,若无其事的样子。后来,在她奶奶问到妹妹的去向时,他说,"妹妹掉河了"。

事后,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呼救,不救人时,刘辉镇静地说出了上面的那句话,像一位饱经风霜,阅尽人世的过来人。

4月19日傍晚,天已经有点黑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看到河中有水花,就疑心是不是有人掉进了河里。她就问刘丽的爷爷:"你家的闺女在不在船上?"爷爷说;"她没在"。妇女说;"河里好像有个人?"爷爷就到岸上去找人,找了几家老乡都说没有见,听说小孩不见了,亲戚和老乡都来了,此时爷爷才想起刚才孙女还在船尾解手呢。后来在刘辉的口中才确信刘丽掉河里了。刘辉的一个亲戚报了警,庙港警务站接警后,指导员、站长带领六七个民警和刘辉的老乡一共出动三艘船,从4月19日傍晚至深夜一直在庙港河里打捞,始终没有发现刘丽的踪影。次日,民警从上午8时开始打捞,到中午仍没有发现女孩,庙港河里前前后后打捞了几十遍了,连船底下都找遍了,河里能打捞到的东西都上了岸,所有的养螃蟹的箱子都上了岸。直到 23日早晨,刘丽的尸体浮上了水面。

刘辉生长在一个怎样的家庭,让这位在世人眼里尚不懂事的他如此绝情?他的家究竟有多苦,让他感到活着还不如死去?

前几年,刘辉一家从山东来到了庙港,以在太湖上打鱼为生。前段时间,刘辉的父母离了婚,离婚后的母亲不久就改嫁到了山东微山湖,撇下了这一对年幼的孩子。刘辉的父亲在妻子改嫁后常常喝醉酒跟人打架、寻衅,二个月前被处劳动教养一年半。这样,孩子就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将近60岁的人了,没有什么正常的收入,只能靠打鱼挣点小钱,带着一对孙子女艰难度日。今年春节以来,爷爷没有打过几次鱼,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连日常的温饱也成了问题。自从父母离异后,5岁的刘丽常在庙港的大街上玩,没有吃了就在地上捡东西吃,有时在老乡的水果摊上偷点吃。由于生活的艰难,刘丽的奶奶曾想把她送人,没想到小刘丽却这么走了。

袁霆 严凤标

(完)

留言(5条)

说实在的,我现在不太敢相信新闻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单看记者的叙述...总觉得不太可靠.

另外,特例可以很震撼,但可能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只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的确让人心情沉重.这个国家,一方面是虚夸的数据在证明国力富强了,一方面又是事实中如此大的贫富差距.

生活依然在继续,因为知道丑陋,所以应该更加珍惜美好.

人生不会一成不变,只是需要过程的考验而已,互勉!!

引用pin的发言:

特例可以很震撼,但可能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单纯这么说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想法其实是危险的。

假如我们将所有不愉快的事件都解释为特例,那么我们将丧失对生活的观察力。

另一方面,特例的偶然性中也存在着必然性,只有悲惨的社会才会有悲惨的故事。

引用Ruan YiFeng的发言:
单纯这么说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想法其实是危险的。 假如我们将所有不愉快的事件都解释为特例,那么我们将丧失对生活的观察力。 另一方面,特例的偶然性中也存在着必然性,只有悲惨的社会才会有悲惨的故事。

大概是去年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说嫖客在作完事后,将妓女的额头上刻上"我是妓女"字样......当时我的感觉是,我真宁愿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新闻.这个感受,本质上与在看到你转贴的这篇新闻时是一样的...不知道,就是很难受...你的意思是人们都很"擅长"逃避吧?我的另一个担心是新闻报道失实,就像是南方周末12 2日头条披露的关于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中听到有人喊:"别动,让领导先走"那样,最初听上去会极度愤怒,而最终揭示的真相,却又让人迷惑.

引用pin的发言:
你的意思是人们都很"擅长"逃避吧?

我是不是说得太重了?其实,我不针对任何人,我的意思只是必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我觉得,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呵呵。

对悲惨的特例如何做出反应,这跟其它许多东西一样是个走钢丝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一边是对于悲惨麻木,丧失基本的同情心;另一边是被悲惨压倒,无法欣赏生活中的快乐。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