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修斯、月亮、铁桶骑士:如果在世纪末,有位作家…(作者:许绮玲) | 首页 | 城市文本与空间阅读(作者:蔡秀枝) »


乳房、购物与死亡——评介伊塔罗·卡尔维诺《帕洛玛先生》(作者:叶狼)


乳房、购物与死亡——评介伊塔罗•卡尔维诺《帕洛玛先生》

叶狼/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研究生


  
  这本书是时报出版社「大师名作坊」系列之一,卡尔维诺在书中藉「帕洛玛先生」为主角,叙述他的生活与生命,勾勒他的所见及所闻,同时在描绘的过程间,暗示著者本人的某些思考及心得。

  诚如南方朔先生在本书〈导读〉所言,《帕洛玛先生》是一部奇想曲、描述的练习、对变动世界的书写、深遂而多义的沉思。全书三十六则小故事,情节似跳似接,读来乍看是一篇中长篇小说,但却更带有哲学思索和人类学反省的味道。试看其中几个标题,如:〈坦露的乳房〉、〈星的沉思〉、〈帕洛玛先生购物〉、〈乳酪博物馆〉、〈模型的模型〉、〈学习死亡〉等等,都是指向吾辈经验或感觉世界里的古往今来的一切可能瞬间。我们或许也经历过,没有特别去注意,但卡尔维诺注意到了,并用笔记下来了。以下笔者就分成四点来评介此书。

  
  关于描述-
  首先在〈阅读海浪〉里,卡尔维诺教我们要学会「描述」,他说:「你如果不在心里牢记形成一个个海浪时的复杂特性,以及海浪本身所引发的同样复杂特性,你就无法观察一个海浪。」因此当看「一个海浪」时,「为了避免模糊的感觉,他(帕洛玛先生)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设定了一个有限而明确的对象。」指出一位作家提笔之际,若仍能拥有平日冷静思绪,实为难能可贵,至少最低限度,他的墨水宛如温热的火炭,能在寒天里带给读者暖和,而非窟窟空洞的流沙而已。因此在〈坦露的乳房〉中卡尔维诺也写道:「我(帕洛玛先生)在我的眼睛及乳房之间,创造了一件心灵的胸罩。」解释那种「只为看」的「看」。

  关于生活-
  其次在〈乳酪博物馆〉里,卡尔维诺教我们如何去生活,亦即如何说故事,如何看待人类文明的背后意义,如何去介入生活哲学的领域,如何提升消费的观点等。文中卡尔维诺写道:「问题其实不是选出正确的乳酪,而是被乳酪选上。」「在每一种乳酪背后,都有一片坐落在不同天空底下,呈现着各种各样绿色的牧草地。」指出作家不只须精准的描述,作家不是仪器,并不需要完全无误的真实,穿梭在人群间,作家的使命不在「精准」,而在「象征」。换句话说,正如〈大理石与血〉中所写:「铁勾上挂着肢解的肉块,提醒你所吃的每一小片肉,都是被恣意切割开来的完整生命的一部分。」作家的任务在提醒读者:生活,其实是所有「象征」的集合、所有「集合」的象征。

  关于信仰-
  最后在〈学习死亡〉里,卡尔维诺教我们要信仰,要相信一切的可能——活着,便要相信在生物与历史机制里,有无数瞬间转变的可能。文中他说:「死亡就意味着放弃自己,停留在一个确切不移的状态里,而且不再有改变的希望。」「要学习死亡,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就是:确信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封闭的整体,完全属于过去,你再也不能添加些什么,也无法改变其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了。」指出作家的灵魂应该夹杂哲学的残渣,就像是《圣经》里原本并没有注释,只涉及诺亚方舟,巧妙跳过吃水量及超重等琐碎的现实。因此在〈沙的庭园〉里,当帕洛玛先生面对日本 龙安寺的枯山水时,渐渐领悟:「拒绝去理解这些石头没有展示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表明尊重石头秘密的唯一方式。」「尝试去猜想揣度,便是一种放肆,背叛了那个真实的、失落的意义。」

  关于现代人-
  此外,卡尔维诺还注意到现代人的两大危机:拥挤感与疏离感。在记观看龙安寺枯山水的那一段,他极反讽写道:「但是当自我黏附在密实的人群中,几千双眼睛一同观看沙庭,几千双脚一起沿着规定好的游览路线行走时,很难激发出这种想象。」暗喻人类数量激增的无奈。在记帕洛玛先生对周遭互动的反省时,卡尔维诺则写说:「与近邻之间的问题太多,于是帕洛玛先生首先尝试改善他与宇宙的关系。」「帕洛玛先生并不喜爱自己,总是费心地避免与自己面对面相遇。」指出帕洛玛先生不只对别人疏离,亦对自己疏离。卡尔维诺写得没错,以上这两点,虽是强烈的对比,但确是现代人该面对并去思索的两大问题。作为读者,或许应该感同身受地去想想帕诺玛先生的心情。

  
  著者卡尔维诺在书本最后写道:「他(帕洛玛先生)决定着手开始描述自己一生的每个瞬间,而在他能够完全描述完之前,他将不再想到死亡。就在那个时刻,他死了。」提示一种自传的暗喻和接受美学的观点。今日著者也已死,读者们亦将有死去的那天。可不是?作品写成后,写它的那只手理应自动消灭,剩下的便是另外一只手及另外一只手的再次提笔,再次思索,与再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