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晓松,以及其他的记忆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0年4月 1日

昨晚,我偶然看到新浪网的一篇聊天实录

"音乐才子高晓松携最新作品《万物生长》做客新浪,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

我很吃惊,没有想到他还会出新专辑,因为他的上一张专辑《青春无悔》是1996年发行的,已经整整14年了!

14年前,我是那样地喜欢他的作品。第一次听到他的成名作《同桌的你》,我就被打动了,那是纯净简单、包含真情实感的音乐,完全写出了那一代学生的心声----对纯真的向往、对未来的迷惘、对社会的失落。

那时,我还在读高中。电台里介绍,《同桌的你》收录在《校园民谣》专辑,我就立刻买来了这盒磁带,一遍一遍地听,爱不释手,听坏了就又买了一盒,高考前还在听。

后来,《青春无悔》出版了,我也是第一时间购买,也是听了无数遍,许多歌词至今能够背诵。

  不忧愁的脸 / 是我的少年
  不仓惶的眼 / 等岁月改变

  你说亲爱的 / 道声再见 / 转过年轻的脸
  含笑的 / 带泪的 / 不变的脸

    ----《青春无悔》

  你留下的蓝信箱 / 我不时还要看一眼
  你带走的粉窗帘 / 如今飘在谁窗前

    ----《久违的事》

刚开始,我很好奇,高晓松是怎样的人?我想像,他是一个抒情诗人,有点像校园里的顾城。但是,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本人,又听到了他的其他作品,才发现自己错了。他是一个很实际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任何一点感伤和深情,他的早期作品也许确实包含着真实情感,但是至少后期的一些作品,已经完全是模式化的商业操作。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他的校园歌曲,时间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所以,我很想知道,14年过去了,他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新作品。

百度搜狗,都有新专辑《万物生长》10首歌的试听。我从头到尾听了一遍,结果大失所望,比我想的还要糟。从内容上看,这张专辑空无一物,没有理想主义的追求,没有动人的抒情,更不要说对现实的批判了,有的只是故作姿态装出来的感伤,以及假惺惺的温暖;从形式上看,音乐和旋律没有任何创新,只是对过去作品的模仿,而且因为没有灵魂,所以大多数时候显得很圆滑,虽然使用了华丽的管弦乐,但是我还是更怀念那些简单的吉他和弦,怀念大家挤在宿舍里,东倒西歪地听上铺的兄弟拨吉他的感觉。专辑中所有的歌曲都不好听,而且其中至少一半需要耐着性子才能听完,尤其是刘欢演唱的《声声慢》,如果用《美国偶像》评委Simon Cowell的话说,就是"It's a torture"。

我感觉,现在的高晓松,有点像张艺谋,艺术生命差不多枯竭了,创造力不足,只是一个技巧的工匠,不断地临摹,制造一些形式上很美、但是不能感动灵魂的东西,仿佛一台衰老的机器,之所以还在运行,完全是因为惯性。

听完这张专辑,我就想,那个我曾经热爱的高晓松,就像青春期一样,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

在新浪网的聊天中,高晓松说了一段话:

"我成长在清贫、清静的环境里,大家没有物欲的比较。等到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所以我)绝不再活一遍,因为不敢再活一遍了。整个社会已经成这样了,(你一不小心)很可能就去做生意,或者去做别的事去了。"

这段话说得非常好。时代在变,你真是留不住自己。

我不禁想起了他的另一首老歌。

  这城市已摊开它孤独的地图
  我像每个恋爱的孩子一样
  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

  ----《模范情书》

就像歌中唱的,终于有一天,那个大街上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可是他发现,唱歌给他听的人已经不见了,记忆中的歌声都消失了。

他的青春,变成了一块阳光下的化石,冰冷无声。但是他知道,里面曾经包含着炙热的生命,遥远过去的某一天,有人在那里放声高歌。

(完)

留言(55条)

许多理想主义者都迅速地堕落了,和物欲横流的时代同流合污。没什么可抱怨的,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青春啊~~~~~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

一个诗人,写过一篇好诗,广为传送,但没人给钱,活不下去了,开始学做包子,开了包子铺,养活自己。

若干年成家后,发现钱不够用,又想开始写诗,却写不出来了,只能写点包子秘笈。

他对曾轶可的热捧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早就是一个被铜臭污染的艺人了,不属于艺术的范畴,总的来说这个人还没有那些唱摇滚的人有追求!

一方面是他的音乐细胞都变成脓包了

另外一方面 是你的需求由于教育及生活经历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同桌的你那张专辑确实不错的,其他的就毫无印象了,我不属于被他影响过什么的那一类人,所以对他既无期待,也谈不上什么失望了

要责怪,就责怪这个年代吧!

就和开公司一样的道理:

起初思想单纯依靠勤奋努力打开了市场,若干年后,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打败、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不付之东流、为了公司发展壮大,必须和政府的人同流合污,慢慢的自己也被渲染成了黑色也逐渐习惯了潜规则!

这是谁造成的?社会!社会风气是谁制造的?统治阶级和一群愚昧的老百姓!

哎,兄弟你就这么上了高晓松现在的当啦!和你分析的一样,我早有个经验,中国搞音乐的或被音乐搞的(摇滚个别除外),只要在媒体上出了大名露了大脸,他再出音乐必定是狗屎!

以前高晓松那些歌曲兄弟我也泪爱,但就像我们现在再也找不到当时听歌的那种心情,高晓松同样也不可能再从物欲横流中回到他才艺流淌的状态。

末了,今天来告诉你,自从某天偶然搜索到你这个博客,便大爱,常来看的。祝好,多提供信息。谢谢。

汪峰的歌还不错,再激烈一点就听郑智化,呵呵。

不能对任何过去的才子报以期待的,我们心中留着的是人家那是那个年纪的才情,以及我们自己那总在牵挂却又绝对回不来的青春。说到底,与其说我们现在仍喜欢高晓松和老狼的《校园民谣》,倒不如说我们每个人都难以真正背离远去的青春。

引用killvin的发言:

他对曾轶可的热捧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早就是一个被铜臭污染的艺人了,不属于艺术的范畴,总的来说这个人还没有那些唱摇滚的人有追求!

是的 从那时起我就鄙视这个胖子了!

好奇一下,阮兄是不是双鱼座的?

胖得有些肆无忌惮了,挤压了创作灵魂的空间...

一切都在变

谁又能真的追回自己的青春呢,人如此,音乐也一样。无可奈何花落去,流动音乐早已全面崩溃。
听听纯音乐吧。如果喜欢新世纪音乐,推荐专辑《乱红》不妨试试。

旧的童年那首是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你再听听看。。。

不说高晓松,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只能无尽的怀念,可是过去无论是好的是坏的我们都回不去了,我们也只能一遍一遍怀念童年时曾经的蓝天和大朵的白云,怀念最初简陋确深深打动每个人的最初的春晚,怀念上译厂那一部部曾经如艺术品般的配音电影,怀念我们曾那么熟悉的淳朴而简单的人际关系...可我们现在也只能怀念了,即便如高晓松,同样的一个人曾经的经历,也真的无法回头,甚至复制,都无从开始。可是有时也在想,还好我们还能怀念,说明我们还曾经拥有过那许多的美好,那些没有经历过自打一出生就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缺乏精神层次的世界上的孩子们呢?我已知足,真的很知足了。

青春啊青春啊!

是音乐变了,还是听音乐的人变了呢?

阮兄的文笔倒是没有退步

回头看三四年前的自己,我都惊讶怎么变化这么大,同时也有叹息,感觉自己离纯真越来越远,真是百感交集。

阮兄,也许是你已经往前走了,而高晓松还停在原地。

《同桌的你》刚出来时,我高三毕业,就是带着老狼长发、白衬衫、吉他这些憧憬进入大学的,在大学买的第一盒磁带应该就是《校园民谣2》,虽然比《校园民谣1》差了些,但终归有些歌还是很不错的。
十几年过去了,各式各样商业味道的歌曲听了太多,现在又重新回到了美国的乡村民谣,同样是木吉他,但好像总有清新的感觉,即使前几年的Dixie Chicks。
青春和纯情,只属于过去,一如小虎队。

中国老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但现在只有变,宗是什么,没人知道……

他有问题我们也有问题。对他的期望值过高了点儿,不是么?

青春散场..

高晓松还是不错的,要真正了解他,去他新浪的博客,翻一下他以前写的一些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他,电视上,他是作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制作人的形象出现的。

登在他博客里的,他写的《如桑青春》系列文字,是我读过的最牛的青春记载文字之一(最近的几篇应新浪的邀请写到一些不要看)。

我一直觉得他的文字天赋比作曲功力更强,现在还是这样。《万物生长》总体不好,但还是有那么一两首好作品的,比如谭维维唱的那首就还行。

只是我们对于他给予了太高的期望,中国人历来如此,小孩子这次考了90分,就希望他们下次能考100分。
对于高晓松,一是廉颇真的老矣,一是经典难以超越,

高晓松估计被阿朵掏空了,身体和脑袋。

现在唯一希望老狼如果觉得无法继续从前的声音的干净、平和,就不要再出相应的唱片,留一个完美给我们

根本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他早已移民美国,不一样了。

喜欢你的博客,喜欢你的文章!对他没有印象

博主引用的最后一段歌词,野草也非常喜欢……

中国的文化缺失将导致最终发展后劲不足。

一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就是文化影响力,如今的文化就是物欲横流,房子车子。
很担忧中国未来的发展,大家被GDP糊弄了。
用GDP换文化,很不值得。

引用张昭的发言:
社会风气是谁制造的?统治阶级和一群愚昧的老百姓!
很悲哀很无奈的现实!!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通过搜索一个软件进来的,对你的技术文章我不置可否,但是对你的政治性文章反应出我们是对立的或者说是相对对立,我是超强民族主义者,而你自诩应该是西方的那一套理论者,我不知道权利在你心中的地位是什么,异或说你对主权的定位是什么,我大概粗略的看了下那个关于GOOGLE的文章,我很想“耻笑”你,你有没有自己删自己的耳光呢?他的确是“退出去”,但绝对同样无耻的留了下来,你觉得呢!还要说的是“郎教授”,关于被关台的事情,前几年在上学,不甚了解,现在我还是大致知道一些郎教授的,我个人觉得他说话风格就是愤世嫉俗的,不可否认他痛斥的许多社会的官场的政治的商业的等等许多方面的事情来,但是你说了那么多,你能不能讲点实际解决的可行的办法,当然你不能的,许多事情说出来容易做起来或许不那么容易吧,正如总理说的,小事情*13亿就变成了大事情了。你说那么多,没有解决办法陈诉,有什么用呢?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会慢慢消化,用得着在西方社会熏陶下的学者用西方那套理论来思考问题吗?我们的思想就那么落后吗?自古我国就是集体主义的,国家先于集体大于个人,这个和西方的哪个个人中心完全的相反,我并不认为西方的制度有什么高人一等,有什么就是世界转轴,西方那套是经历了几百年的“进化”才有现在的“成熟”,有什么可比性,现在我们处处吃亏就是话语权在西方国家手中,所以较量远没有结束,你以为你信奉了西方,西方霸权就不会向你挥锤了吗?纯粹的幼稚。

再来说说我哪个关于希腊里的什么书,我没有看过,那时侯还在上学呢?不懂这些,但有一点,中国政府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中国人负责的。

不知道你对那个事情的看法,我想说说我的,学潮的发生就是你所仰慕的西方文化西方体制,西方成就在中国形成的冲击,开放了,国人见东西见多了,一比较就发生了不平衡,当然这个不平衡肯定是主要年轻人,这样就形成了老派政府和新派年轻人对立了,这个就是原因,过程就是外国势力的介入,为什么跑出去的都是头,这个想过没有。中国自古就有汉奸,当代出现也没有什么奇怪的,都是为自己打算。本来还想说许多。。。但是我想说再所也没有用了,因为你的心不再是中国心了。

我的观点中国要发展,是需要我们这代或者我们的下代也要牺牲的,所以只要方向正确,我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你的爷爷,父亲,更或者还要上代的人牺牲换来的,没有他们你以为你在外国人面前是什么,同样是是黄皮的“猪锣”。好自为之,忘记过去,意味背叛,这个的确就是真理,你看现在的这些个台人,真是可悲,在此,我要说,胡哥的对台政策有很大的问题,我要反对,为了把国家在今后的最大话,就应该果断的解决台湾问题,后遗症最小的办法就是武力统一。不然,美帝国主义一直会捏住我们的睾丸,疼痛难忍

忘记说一点了,我以前用谷歌比用百度的时间多,但是现在我在有意识的用百度,这个就是我的态度,一个商业公司决然想挟持我国政府。(美国政府居然是那样态度,的确这样的霸主心态是美国佬从上到下的,从民间到政府的)那不是世界随便一个小角色都可以在中国这两个字头上拉屎了吗?中国人那不是有真成了 猪罗 了吗?这个就是典型的美帝国主义思想作祟,因为100年了他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霸主。惯性哦,呵呵,本人85年出生。中国人

那是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时代,物质虽然匮乏,但人却精神饱满。现在却是物欲横流,除了金钱上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没剩下什么东西了。我常在想,中国人老是看着老美,却为什么不看看欧洲。我有时候挺喜欢欧洲左派的。

《青春无悔》这张专辑确实逝去了。逝去了的还有很多东西。留名。还有沈庆唱的那首《青春》。

这世道,追求理想的何勇都已经疯了。。。。

高晓松说:
我当时在亚运村汇园公寓住着五室四厅,电话号码就四个,在当时已经算是恶少级别的人了。

除了他十几年前的的那两首歌,他还有什么可证明自己?依靠十几年前正青春时走红的两首歌以功成名就的心态在臃肿的中年混这个嘉宾那个评委的作为专业人士点评,早就一个商人心态了就。好好赚你的钱减你的肥,谈什么音乐,身材真差。

引用否定史的发言:

末了,今天来告诉你,自从某天偶然搜索到你这个博客,便大爱,常来看的。祝好,多提供信息。谢谢。

不知为什么,读到史兄“今天来告诉你”还是自左向右顺读,但“自从某天偶然搜索到你这个博客”就开始一句一句自右向左逆读了,“便大爱”不得呀。

他本身也是一个功利的人吧 我想
还记得筠子去世时他的无情。

但是不可否认,他对于文字的运用程度很高,表达能力太好!

青春无悔!

大半夜越看越精神!

看看他醉驾入狱,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也许是你的欣赏水平提高了...

引用华越的发言:

忘记说一点了,我以前用谷歌比用百度的时间多,但是现在我在有意识的用百度,这个就是我的态度,一个商业公司决然想挟持我国政府。

呵呵,本人85年出生。中国人

呵呵,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强烈的民族主义者。85年还小,有空多读点书,别让你的后代也受祸害。

环境的确是在变化,但情怀却可以永久。如果把搞艺术作为一种职业,难免会有大家现在都在说的那种问题,但如果只作为一种情怀,说不定就会免灾。

我只是很反感媒体吹捧他如何聪明天才不屑那一纸毕业证,他自己是什么家境,当然不需要那些了。要是他真的一无所有还能做到这些,那我很佩服,否则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罢了。
校园民谣太狭隘了,是给学生听的。偶尔听听怀旧还好,老怀念过去一点意义都没有。

你看了晓说没。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对高晓松的新看法

引用qq的发言:

你看了晓说没。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对高晓松的新看法

晓说里面的倒不如说是他的人生经历,把他的经历,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用有意思的话说出来了,讲的不错。

近几年的晓说、晓松奇谈软兄可以看一看,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