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ily的诞生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1年12月27日

1.

我知道沈一鸣(网名"且听枫吟"、lancelot23),是因为他的网站"Leica中文摄影杂志"。那时是2006年。

后来,我们有一些通信,才发现居然是校友。我的母校是财经类高校,以培养会计师和财税官吏而闻名,能遇到做互联网的校友,真是让人吃惊。

2.

(说明:本文公开之后,当天晚上就收到了一鸣的邮件。他表示不愿意宣传个人,只愿意以团队名义做介绍。

我的本意其实是展示一个媒体人的成长、新媒体发展的动态,以及推荐他们的作品。既然一鸣不愿意多曝光,我只能对下面的原文进行修改,删除了一些涉及他个人的内容,所有的介绍都针对他们整个团队。)

进校的第一个月,他就觉得崇尚实利的校园气氛,与自己的理想格格不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就决定放弃大学学业,寻找自己的道路。

开始的时候,他靠给新闻媒体写稿子挣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意识到新媒体的潜力。2008年,他所在的团队负责推出了现代传播集团旗下的网络杂志《良品杂志》。这个项目的口碑相当好,广告效益也不错,从此奠定了专做都市白领阅读市场的方向。

2010年,他们团队又制作了iPhone平台的新闻类App《周末画报·iWeekly》。这个项目以精美的制作、大幅的彩照、时尚的文章,一炮走红。一鸣说,本来预计2010年底的用户数为10万,结果上线第一个月,用户数就到了20万,年底的时候冲到了200万。与用户数一起上升的,还有良好的广告收入。正是这个项目的成功,坚定了他们专做iOS平台的决心。

2011年9月,因为与投资方发生矛盾,整个团队脱离了原公司,开始了自己创业。我今天想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因为上周三晚上,我和一鸣见了面,聊了很长时间,有一些东西值得分享。

3.

他们的创业从零开始,必须尽快拿出自己的产品,创造收入。那么,三个多月过去了,他们拿出了什么产品?

9月,新版的《中文摄影杂志》发布。

9月,新版的《iMoney·全球汇率转换》发布。

10月,《每日星座运程·NowNow 闹闹的女巫店》发布。

10月,新版的《倒数日》发布。

12月,《每日壁纸杂志》发布。

12月,《iDaily·每日环球视野》发布。

这就是他们在100天内取得的成果。所有产品,全部进入中国区免费App排行榜前10名,其中好几个到过榜首。据他们统计,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500万,明年年中有望冲击1000万。

我非常惊叹他们的执行力。一鸣说,目前的开发速度是,每个月推一个App,争取明年年中进行整合。他向我展示了几个正在开发中的项目。

4.

见面的那一天,正赶上他们的新项目iDaily在应用商店上架。一鸣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新媒体平台。目前,iDaily每天会提供1到2张新闻图片,每张的尺寸是前所未有的3000像素,所有的细节一览无遗,可以提供震撼性的看图体验。配合每张照片还会有若干篇新闻背景资料和Google地图,基本上就是,我们想象中的网络时代读新闻的方式。

它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所有应用一律免费,依靠优秀的内容争取大量的装机用户,然后通过出售广告盈利。比如,iDaily的新闻照片,都是从美联社和法新社买来的,每一张都价格不菲,一个月下来,购买图片就要花掉一大笔钱,但是这样保证了读者可以看到别处看不到的照片,尤其对白领和高端读者会有吸引力,从而提升了广告价值,保证广告可以精确到达它的目标受众。

我觉得,这种商业模式的探索,比他的那些App软件意义更大。如果这种模式行得通,整个新媒体的生态都将被改变。好消息是,目前他们已经做到收支平衡了,而且还有重量级的国际摄影器材厂商决定在《中文摄影杂志》上面投放广告。

5.

那天晚上,一鸣还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公司Clover.ly(四叶新媒体)。那是建国中路的一幢高层商住楼,房间很小,整个团队七八个人,对着墙一坐,就没有多少空间剩下了。虽然拥挤,但是房间布置得非常简洁、精致、温馨,很有家的感觉。书架上堆满了设计类书籍和摄影图册,墙上的白板贴着新产品的界面构思图,给我感觉是一个非常团结、有朝气、决心和战斗力的创业团队。

告别以后,走在回家路上,我心情很不平静。一鸣是85年出生的,他的年龄与他的老成完全不相符;他们整个团队都是这个年龄段,还有90后合伙人,从他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正在做的事情来看,将来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可能会成为中文互联网界的重量级开发公司。另一方面,他们的经历也说明了,互联网时代可以为我们带来多少机会!只要你做了,拿出产品,这个时代就会为你敞开。

(完)

留言(50条)

有idea的app是关键

让我想起了驱动之家的那个且听风吟 貌似是同一个人

阮大哥,你的博客是不是被屏蔽了?

四叶草……想起来Capcom的四叶草工作室,出了很多神作,希望这个四叶草能坚持下去

引用Kevin的发言:

阮大哥,你的博客是不是被屏蔽了?

我的google reader 收此博文的rss时总是被封锁。。。

ios这个平台让他们很好的躲开了腾讯这样的山寨王,至少不会像PC上那么容易被抄袭 。

iWeekly这事儿上似乎是他们不太地道。
现代传播不仅仅是投资方,更是品牌和内容所有者,沈只是受雇开发App而已,整个团队也是领的现代传播的工资。
但沈借此把域名注册在自己个人名下,后来产品大获成功,沈觉得待遇不公,就以此要挟现代传播(似乎是要求几百万的转让费?),最后双方翻脸闹到相当不愉快,连沈手下的团队也受牵连。
现代传播肯定不是好雇主,但沈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BTW,沈在负责iWeekly的时候,一直在应用中用醒目位置为自己团队的其它App作广告。
脱离现代传播后,这些App的品牌和所有权也都随之带走了。
我不清楚是不是和现代传播有私下协议,个人觉得也有公器私用之嫌。

就事论事,沈和其团队(其中有一位网名Sai的女程序员,才20出头,在圈子里也是传奇性的人物)能力很强,眼光很准。我也是他们产品的忠实用户,常常向朋友宣传。国内互联网行业还不是一个很有秩序的世界,原始积累阶段难免发生不尽如人意的事。希望 Clover.ly 以后能堂堂正正的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出更多一流的产品。

嗯,既然 有人提到了,我就顺便澄清一下吧。

我们团队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内斗被清洗,被强迫离职,离职的时候还欠了我们近10万垫付的各种费用(已追讨回)。

由于整个清洗过程过于没有底线,所以某些人散布了各种谣言,我们懒得多说了,这点都判断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我们用心做好自己的东西,产品说话。


iweek.ly 的域名和iWeekly的应用一开始注册在个人名下,现在转到了现代传播集团名下。
iWeekly很长一段时间内为Days Matters、iMoney等应用作广告。
以上都是公开的事实,不难查证。

现代传播是一个传统媒体背景的公司,对于一个意气风发的互联网团队肯定不是长久之地,我对他们也并无太多好感,据说拿回域名时还使用了非常手段,朋友也是因为种种不满而离职。

这件事现在已经结束,双方都对外保持沉默,水面下的细节我这个外人无法得知也无意深究,过去的就过去吧。
在我心目中Clover.ly已经是和国外同行相比也毫不逊色的顶尖iOS开发团队。作为一个用户,我将始终支持你们的产品,这句话我是诚恳的。

每个人成功的道路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成功的理由都一样:那就是做自己最有感觉,最感到high的事情。

互联网只是个工具,重要的是做自己,领悟到自己的天命,不被其他人的成功经历所左右,这样,这个日新月异频率加快的时代才能为自己展开。

每个人必有每个人unique的成功方式。

"进校的第一个月,他就觉得崇尚实用的校园气氛,与自己理想主义的气质格格不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就决定放弃大学学业,寻找自己的道路。"--走了一条更实用的路。当然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

我以后想做安卓开发。

iDaily 我下了,感觉还行,不过一定要 load 3000px 的高清图片的话就很慢。

进度条还总在很醒目的位置,非常碍眼。相关的背景信息也不是很好找。总之就是内容有点少,每天打开看一眼还不够补偿打开时浪费掉的那点时间...

要是那个 App 能像 Zite 那样根据读者自己的品味做点优化就好了。

新闻图片我还是喜欢波士顿大图和 In Focus,内容丰富解释完整。

(在 iPad 上专门看图的话,5∞也比 iDaily 要好些。不过估计后者的野心不止于图片,呵呵)

直接拿他们和国外的成熟媒体比可能有点残忍,但是在这个国际化的年代再国产也不会赢得多少同情分。既然自称媒体,不知道这样一个新媒体公司什么时候才会撞上伟大的墙,不撞墙的媒体意义不大,撞墙的媒体命不长,唉。

大学主动退学,和退学后靠写稿养活自己,这是很少人才能做到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如何,以及上大学前如何做的本领积累,在目前这个教育环境下,也许更有启发意义。

引用FrankFang的发言:

我的google reader 收此博文的rss时总是被封锁。。。

应该不会才对,我也用google reader,但是可以看到文章的

我是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峰的忠实读者,我还在建国中路附近上班,这也是中缘分吧。
看到85年的一鸣能做的这么风生水起,84年出生的我感到汗颜啊。

一峰,建议你的RMB收款方式可以改用支付宝刚推出的个人收款主页功能。

06年做leica中文,也就是当时才21,不服不行啊

引用FrankFang的发言:

我的google reader 收此博文的rss时总是被封锁。。。

考虑使用https方式,来使用google阅读器。

产品感觉有些多了。看上去不太容易持续每个产品的维护和更新。
还不如专注一两个产品,长期坚持维护和更新内容。

阮兄检查一下你的RSS订阅呢,最近订阅不起!好像是你的SSH那篇文章引起的!

@fenghanzhao:

哪个feed? 我这里都正常。

如果feedburner不行,就订阅那个备用的atom.xml。

了解iWeekly还是因为前段时间Bangumi手办的事情,事件主人公郑某冒用的iWeekly CTO和CEO头衔似乎原主就是且听风吟和上面评论中提到过的Sai。

校友:-) 其实咱们校友做互联网的还真有几个。我在财大的时候就在做网站,因此还挂了十几门功课,差点没拿到学位。到现在,也算在互联网业内混了6年。有个人文学院的学弟,毕业后去了网易做编辑,现在经纬创投做互联网分析师。我现在张江,希望有机会和校友你一起交流下。ps:我是你博客老读者了,05年订阅至今^_^

原来是这个团队做的

Sai~~~~

我觉得他们做的 app 都属于好看但不耐看的类型。实际上不是视觉的问题,而是交互的问题——第一次打开 app 总觉得这个 app 的交互很有特色,很与众不同。但当你天天都要用一下这个 app 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交互方式并不是最顺手的。

很怀疑这种图片APP是否买了图片的版权

之前一直很喜欢都市客良品杂志,很欣赏其写作风格,现也一直订阅着中文摄影杂志,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目前都市客良品杂志的内容更新变的极其缓慢甚至停滞,因此我已有数月没有浏览其主页,由于自己没有ios设备,android上貌似也没有iweekly的app,不过我还是希望以后ios做大了,能考虑下android

哇,85年,所以这是感伤的触点之一吗,哈哈~
不过比起年轻,有志同道合的人和实现理想的曙光更令人羡慕呢~
但还要祈祷像我这样不愿意融入时代的人越少越好~

阮先生,您是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吗?

没有哪个公司的老板会希望有品德有才华的员工离开。

不如采访采访sai,整个的项目大部分都是sai写的,1个月开发一个iOS?这个执行力?真不如单纯去采访高产的sai

其实沈一鸣这个人的本事从iweekly借名号时就超下作有趣啦,能够把sai收的服服帖帖的给写app233

阮兄,您好

您的医学分类下的从■2008.03.12往后的blog从昨天晚上就不可以访问了,请帮忙检查下,谢谢。

装过摄影杂志,IPAD 没怎么细看过。准备仔细学习一下。我是做新媒体视频方面的解决方案,多关注视频领域,感觉视频领域未来前景无限,但是盈利模式没有图文方面的新媒体清晰。带宽耗费少,点击量却大,广告收入也不会少。近期很看好图文方面新媒体创新

“进校的第一个月,他就觉得崇尚实利的校园气氛,与自己的理想格格不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就决定放弃大学学业,寻找自己的道路。”

呵呵 这样描写母校的校风让人有些惭愧呐,居然和lz是校友,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没留意,现在也混迹在互联网行业里,交个朋友

引用黑人的发言:

不如采访采访sai,整个的项目大部分都是sai写的,1个月开发一个iOS?这个执行力?真不如单纯去采访高产的sai

同,希望能采访传说中的Sai~~~~~目前两个Sai还分不清谁是谁~~~~~

我还是不确实这个且听风吟是不是mydrivers的那个,,,有人作证么?
我对mydrivers的那个人的作品蛮熟悉的,他的文章点击率和留言率是最高的,很多人都是冲着他的名号看内容的(有点类似新浪的沈飞等网络名辑)

对于iDaily我有话要说,这个产品做的不错,图片的视角也都不同寻常,以至于我一直以为制作方是别国团队。图库的覆盖面也很广,可以看到欧盟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的鲜图,尤其是朝鲜的居多。但是,国内的图在哪里?诺贝尔文学奖这张图,做得糟透了,糟糕到我已经把iDaily删除了。我不是愤青,也不是政治偏激派,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在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关键词上加入"中国大陆文学作家""日本准备庆祝的粉丝黯然神伤",那么我就要问问你是什么意思了,何况所配贴图也是日本东京,与"中国大陆作家"一起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又不是只有日本作家,你若同情落选者,其他参评作家的图你尽管贴出来。而且,从始至终,我都没在这个软件里看到一张"中国大陆"的图,你干脆把整个软件都搞成英文好了,不是显得更国际更大气吗,也可以减少一些"中国大陆"用户,省去了我站在这里骂你的时间

引用shawnn的发言:

我还是不确实这个且听风吟是不是mydrivers的那个,,,有人作证么?
我对mydrivers的那个人的作品蛮熟悉的,他的文章点击率和留言率是最高的,很多人都是冲着他的名号看内容的(有点类似新浪的沈飞等网络名辑)

驱家那个且听风吟应该就是沈一鸣,捕风捉影一下,看这个网页且听风吟的头像分类是mydrivers...
http://jeles.blogbus.com/index_34.html

他的文章算驱家里好看的了,驱家现在整一个枪文黑文聚集地。

原本都市里只有一个传说的sai,后来为什么分身为2且又变成一男一女?不得而知。。
因为对sai的慕名也装过一些四叶草的应用,就是觉得不够丰富。
什么时候能推出一款内容丰富且又能保持精美和优秀体验的应用才完美。

用了idaily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喜欢这种简单的界面,高像素的图片体验。图片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支持~

他的产品我都比较喜欢

本来是找素材结果找到Bangumi再找到sai再找到clover.ly然后发现iDaily、闹闹女巫店这些居然都是这个团队做的,真的是小而团结,作品质量也很高,最重要的是能感觉他们是用心在做东西,理想中的团队~
对于sai好佩服,设计代码兼攻?榜样~
同希望能采访sai,不过她本人还是希望保持低调吧

今天儿子去idaily面试,希望他能成功。复旦新闻毕业的20岁小伙,拒绝了新华社、澎湃等大牌,一心冲向idaily,这是他的真爱,希望idaily也一样爱他。

没招前端开发

请问招招聘经理吗?为领导分担点任务

转眼又过了10年,真是岁月如梭。

我过来考古了,这是web 2.0时代留下来的网站。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