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要聊天,先付费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6年5月29日

(说明: 本文原载2016年第19期《财新周刊》

去年底,李笑来老师众筹他的新书,每份金额2555元。

但是,那本书已经开源了,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阅读。你缴了钱,唯一的权利就是可以加入专属的聊天群。也就是说,这其实不是众筹,而是出售聊天群的会员资格。

更严苛的是,在这个群里,你还不能随便聊天,群规写得很清楚。

  • 群内不鼓励闲聊;
  • 不得发广告;
  •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 每天 18:00 - 21:00 期间可聊天;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闲聊,大家时间都有限,尽量不要打搅大伙;否则可能会被扣积分。

我很好奇,会有人愿意出几千元,加入一个不能聊天的聊天群吗?

接下来的事情,刷新了我对互联网的认识。

两天之内,众筹金额就超过了100万元。到今年4月份,这个聊天群的会员规模达到了3000人左右。

不仅如此,笑来老师还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开发支持这种收费聊天群的App。这家公司已经拿到了风险投资,将专门服务于各种各样的收费群。在笑来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其他的收费群也开始建立起来了,比如池建强老师建了一个"工程师技术分享群",会员费是1024元/年,现在也有700多个会员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付费加入聊天群,付钱去跟不认识的人聊天,或者听别人聊天?如果说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手机(尤其是聊天软件)当作学习平台,效果会好吗?

怀着这种疑问,我发了一条微博

"大家怎么看收费群,要是我也建一个互联网技术讨论群,每个工作日分享一篇技术文章,会员费也是每年1024元,有人愿意参加吗?"

反响还挺热烈的,所有回复当中,80%表示恕不奉陪,20%表示有兴趣。其中,有一条回复引起了我的思考。

"今年下半年,我就要毕业了。这个行业里,谁也不认识。到了新城市上班以后,估计平时也没有时间和渠道,拓宽社交圈。如果可以让我多认识一些行业内人士,我愿意付费加入。"

这段话让我想通了,收费群的价值在哪里。

人需要社交,我们需要有机会接触其他人。面对面地交谈是一种社交方式,互联网聊天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软件可以提供或营造一个高质量的社交渠道,当然可以收费。真实世界中,高档会所的会员费高达十万甚至几十万,还不是照样有不少人加入,他们是为了享受会所的服务吗,恐怕更多的还是看中会所提供的社交圈。

《软件随想录》一书中,曾经非常形象地描述过这种需求:

"年轻的程序员刚从学校毕业,横跨整个国家,搬到一个没有熟人的新地方,基本上出于孤独,他们只好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所以毫不奇怪地,那么多的程序员都非常渴望多一点人际交往,他们涌向在线社区,比如聊天室、论坛、开源项目和网络游戏。"

现代化工业的流水线模式,要求非常细的专业分工,这造成劳动者社交圈的狭窄。另一方面,当代都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带来的孤独感、疏离感和压力感,也是空前的。这些因素造成了大量的社交需求,各种社交软件的流行(比如Facebook、微信)绝不是偶然的。

因此,收费群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背后有真实需求。而且,网络社交比传统社交更便宜。线下的社交活动,比如吃饭、出游、娱乐的成本都不低(考虑进时间成本就更是如此),相比之下,收费群的会员费并不贵,当然前提是提供良好的社交体验。

1989年,美国社会学家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书《绝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他提出,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空间:

"第一空间是居住空间(也就是家),第二空间是工作空间,第三空间是休闲娱乐空间,在那里会见朋友、喝啤酒、谈天说地,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典型的第三空间是咖啡馆、酒吧、美发店、露天啤酒店、桌球房、俱乐部这一类地方。"

奥登伯格认为,人的生活质量与这三个空间都相关。其中,第三空间的质量和逗留时间长短,决定了你的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当代社会的问题是,第三空间正在逐渐丧失。

"过去25年以来,美国人更少参加聚会性的团体,更少了解自己的邻居,更少与朋友见面,甚至与自己的家人也变得更少沟通。对许多人来说,生活就是去上班,然后回家,然后看电视,周而复始。"

这本书出版后,第三空间这个概念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此前,第三空间只被当作实体空间,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网络也是第三空间,聊天群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运行良好的聊天群,也可以对参与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我现在的认识是,社交需求是一个极大的市场,网络社交才刚刚起步,潜力无限,现有软件根本没有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收费的聊天群,只是一个非常初级的应用,各方面都还很简陋。将来付费的网络社交将是常态,那些高质量社交群的会员费,一定是很贵的。

(完)

留言(83条)

或者绝大部分人在交智商税,比如真的花了1080进了群,就真的扩展了自己人际关系吗。

最近发现收智商税的情况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一个公众号突然跑出来推荐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菜板,3000一个,然后一晚上比人家一年卖的还多。

还有一个以做商业为荣的网红,居然说神马意大利国宝级图书,化3000买一套放在家里,自己的素质就提高了。

另外一个一直关注的公众号,突然搞了个邮件列表,号称有各种紧贴创业现实的帖子分享。9999的价格你也不要嫌贵,还只是暂时开放注册。

很显然,掏9999的人认为自己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或者是心理上的需求、或者是事业上的需求,或者两者皆有。
无非是猎奇、积攒人脉、交流信息的需求吧,完全无法理解。

除了聊天,还有各种分享,甚至是平台。

加入这种群,会慢慢形成烙印吗?

我最先知道有这种玩法,是通过许岑的收费群,有摄影收费群,也有英语学习收费群,还有教做饭的收费群。当然,绝大部分能交钱进入的人,要么是真有钱,要么就是想拓宽社交圈。或者换个说法,通过钱来获取可能的人脉。

安慰剂。还收这么高价。而且还搞平台,鼓励别的网红都这样从粉丝身上榨血。

李笑来这样赚钱,还有脸黑中医吗?

智商税真是个令人恶心的来钱途径,潜意识里把别人都当傻子,令人绝望的是真有这么多傻子到处缴税,无穷无尽,激励着这种收智商税的人一次又一次地诞生。

都是割完韭菜就跑到国外逍遥的思路,这样下去社会能好么。看博主为这种所谓“需求”背书,觉得这头儿算是开了。

此事罗辑思维是鼻祖

付费社交其实是挺好的,可以进入一个和自己相关的圈子。有些事情,找对人,能够立即解决问题,但自己如果不懂但去决策的话,很容易做错。

但有一点我觉得,一个付费群里面的人数不能太多,控制在10个左右,人多了就废掉了,1000人的群,有几个活跃的?100人的群又有几个活跃的?

限制人数,才能保证社交质量。


80%你得不出结论,为何20%中的一条回复得到结论了。妙哉!

这个跟付费小电影群也没什么分别

我是比较支持收费群的,但对入群要有一个严格的门槛,已经对规模要有严格的限制。不是交了钱就可以进,否则就是骗钱,因为入群者很难获得付费后的回报。同时也会直接影响这种模式的发展。收费只是一种最简单而又商业的筛选。

引用嗬嗬的发言:

80%你得不出结论,为何20%中的一条回复得到结论了。妙哉!

我觉得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能获得20%的认同,就是比较成功的了。完全可以做一个产品只满足这20%人的需求。

后来我想想,其实吃相最难看的就是雪球的上的大V,号称给钱加入俱乐部,收费门槛都在万元左右,点击我的连接,可以看到相关的报道。

需求细化,
真对特殊需求,特殊处理,
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也是真实需求

问题:所有交钱过去的人能认识的,难道不都是跟自己一样想要认识其他牛人的人么?那么牛人在哪?就跟交友app一样,说是有美女,但活跃用户都是男的……

个人觉得,现在只缺少成功案例了,要是群中多几个屌丝翻身的案例。。。绝对火啊。

我觉得只是墙里墙外吧,怀着进去结识牛人的心态,结果发现群里的都是持有该想法的人~

引用LJ的发言:

问题:所有交钱过去的人能认识的,难道不都是跟自己一样想要认识其他牛人的人么?那么牛人在哪?就跟交友app一样,说是有美女,但活跃用户都是男的……

说的好

就好比 我邻居儿子不好好学习,但是父母仍然花大价钱大精力把他送到我们市很不错的学校。

目的就是 多认识人,扩展人脉。


不说了 看到人家的奥迪, 还是接着写代码吧!

很多有名的学校都是有这种人。交学费进去就是为了社交。

大多没用,最多只是给了自己认识同行的机会,然而一般真正的大神根本没时间进群聊天。还有,群里很大概率聊着聊着就开始刷表情包或者意见不和。这就是智商税。想认识有能力的人,自己能力不行,你再怎么聊天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努力,自然就会认识伯乐和骏马

引用不粘人的小眼睛的发言:

大多没用,最多只是给了自己认识同行的机会,然而一般真正的大神根本没时间进群聊天。还有,群里很大概率聊着聊着就开始刷表情包或者意见不和。这就是智商税。想认识有能力的人,自己能力不行,你再怎么聊天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努力,自然就会认识伯乐和骏马

赞同,有能力的人只跟有能力的人合作。想提升自己,路就在脚下,只是很多人想走捷径而已,徒增烦恼。

我觉得这其实是个门槛作用,类似迪士尼乐园的高价门票。

我曾加入过不少所谓的技术群,讨论群。时间越久,这些群变质的越严重。吹逼,发黄图,最终无外乎所有群成员就做这么两件事。更糟糕的是这些群由于更多的人是吹逼,所以活跃度要比纯娱乐主题(游戏、动漫等)聊天群活跃度还要高。纯娱乐主题群日消息条数也就几十到几千,这些破技术群每日消息条数破万就是日常,点开进去看都是各种图。完全没有所谓的技术讨论,100%都是在吹逼。

仔细研究过各种群的成员,也从未见到过什么业界能公认的知名人物,或者即使群里有这号人,可能也从未有过发言记录,马甲、已屏蔽或者就是假的账号。

也就是说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免费聊天群”,有实体组织的群(公司内部群之类)往往都是安静的要死,无实体组织的野生群都在吹逼。

而现在这种门票几百至几万的群就可以像迪士尼那样,直接把这种吹逼用户隔离开外。高价门槛,高级别限制,把大量闲散用户隔离开来,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更觉得这只是从网络层面解决一个问题。这就像以前图书馆(免费)都是看书学习的,现在吃零食的嗑瓜子的谈恋爱的玩游戏的都有,你没法安心学习了。这时冒出一个咖啡书屋,收费,价格不菲,老板强制禁言,不准顾客影响其他顾客,你说你会不会掏这笔钱就为了看个免费书?80%的人应该说不会,剩下20%会这么做的是给自己买一个享受。

文章为什么不加一个置顶的按钮?我觉得一个网站的置顶按钮特别重要。

引用Linin的发言:

文章为什么不加一个置顶的按钮?我觉得一个网站的置顶按钮特别重要。

我觉得更新量很大的网站才有这个需要。

愿打愿挨的事而已。

引用Loyalsoldier的发言:

我最先知道有这种玩法,是通过许岑的收费群,有摄影收费群,也有英语学习收费群,还有教做饭的收费群。当然,绝大部分能交钱进入的人,要么是真有钱,要么就是想拓宽社交圈。或者换个说法,通过钱来获取可能的人脉。

对,用钱作为门槛,过滤掉不合格的人。

引用ThinkLoudly的发言:

李笑来这样赚钱,还有脸黑中医吗?

智商税真是个令人恶心的来钱途径,潜意识里把别人都当傻子,令人绝望的是真有这么多傻子到处缴税,无穷无尽,激励着这种收智商税的人一次又一次地诞生。

都是割完韭菜就跑到国外逍遥的思路,这样下去社会能好么。看博主为这种所谓“需求”背书,觉得这头儿算是开了。

关于李笑来和黑中医:用自己能力挣钱有错?黑中医黑的是中医的不可迭代和滥用好不好,对于他的用途我是不黑的。

你看到谁往国外跑了?

引用hawk的发言:

我觉得只是墙里墙外吧,怀着进去结识牛人的心态,结果发现群里的都是持有该想法的人~

能进去的人起码是出的起这个钱的,你觉得网络暴民会花这么多钱进群?你觉得你花了这么多钱会不提高下自己?share and gain

我很质疑你的结论

老一辈人的第三空间成员与第二空间有紧密的耦合,而且都是实体的空间和人物。现今社会的第三空间虚拟成分增多,与其他空间的耦合逐渐减少。然而虚拟世界太大,没有路可以走,即便走的人多了也成不了路,因为你都不知道别人走的是什么路。唯一到达的途径就是搜索,而搜索不具备节点和路径的特征,都是直达,他不是网状,而是射线,所以很难提供高质量的同伴。我觉得付费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引用嗬嗬的发言:

80%你得不出结论,为何20%中的一条回复得到结论了。妙哉!

根据广告付费理论,2%的人愿意付费就算成功的广告了,何况20%

通过付费来达到认识高质量的人群其实也不是不可行,但问题就是在于会员心态是否真的想通过这一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说仅仅是为了加入这么一个群来展现自己的高质量那就没什么用了,一个人这样多个人也这样,整个群80%的都这样,那这种收费群就没必要存在了。对于群里面的成员是否高质量也是问题。

很多技术是开源铸就了其成功,付费聊天只会闲聊和假专业!

有点儿类似于虚拟长江商学院。如果是一个计算机技术群,那么交费的是想学习的菜鸟,但大牛是不会交费搭理其他人的。菜鸟聚集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群菜鸟。

你这是在做铺垫????
这和你的性格不符啊!
你不是倡导开源吗?

they are just mensa's whores

真是人傻钱多,速来。情怀永远是一个卖钱的好东西啊,智商税真好!

有次微信加了池建强,但是看他发的东西总是感觉忽悠性很大,有次忍不住评论了一下,结果马上被他拉黑了

既然涉及到钱,从效益最大化考虑:
如果为了学技术,不如花钱去参加培训,比这个值;
如果为了扩大社交范围,不如花钱去参加各种线下活动,而不是仅仅加入一个在线论坛,面对面交流获取的信息量和质量不是在线能比的。
所以,如果仅仅是线上交流而没有线下活动,我是不会花钱加入一个收费社交群。

看个人需求,比如牙刷,手动的(5~15元),电动的(150~2000)

这跟雪球大v也没什么分别嘛。进去之后大家吹逼太多,那就再建一个精英群,VVIP群,当然要继续收智商税了。能交钱的,不坑你坑谁嘛。

阮叔来一个,我加~不过人家只出得起9快9.。。

如果我付费入群,主要目的并不是结交各种大牛(当然能够结识则更好),而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参与讨论,以此提高自己从而成为别人眼中的牛人。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愿意付费的目的吧。当然付费的前提是群成员的质量和管理手段

阮老师觉得这种群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实在不敢苟同

引用佳佳的发言:

你这是在做铺垫????
这和你的性格不符啊!
你不是倡导开源吗?

太一针见血了

我的个人观点是,未来未必是这样。我宁愿花钱去买你花心血写的一篇技术文章。

为什么非要用钱当作门槛呢?

说白了最终的目的不还是为了赚钱吗?

我觉得各位大哥说的很有道理,小弟弟我认为,这些聊天付费群只是利用了消费者心理而已

主要是建群人的影响力

引用shengbin的发言:

太一针见血了

我真觉得你们是神经病

引用佳佳的发言:

你这是在做铺垫????
这和你的性格不符啊!
你不是倡导开源吗?

有个要饭的乞丐, 一个有钱人的故事听过吧?

第一个给乞丐10元, 乞丐很高兴,后来有钱人 每次给乞丐5块钱,乞丐不高兴了。

你这种人真是 奇怪的思维。

阮先生提倡开源,难道就要像绿色植物一样,站在阳台上光合作用?

人家也要生活,你愿意加入就加入,不愿意加入就滚开, 真的很讨厌网络上的那些所谓的牛B人物。以及心里阴暗的小人。

引用LJ的发言:

问题:所有交钱过去的人能认识的,难道不都是跟自己一样想要认识其他牛人的人么?那么牛人在哪?就跟交友app一样,说是有美女,但活跃用户都是男的……

其实这个收费的想法是好的,往好的方面想,无非就是一个过滤的过程,把好的,精华的部分都留出来,但是这里有很多问题,比如:就像你说的,想入群者,怎么知道群里有没有大牛在里面? 又或者 群主只是想捞一笔,然后跑路?

再比如,怎么来鉴别收费群是否存在欺诈的可能?

所以,想要弄收费制群体,首先就要完善这些相关的保障措施,如果说,我是说如果,将来这种收费社交的框架弄起来了,相关措施也完善建立起来了,那么,我还是那句话,往好的方面想,可以过滤一大批,像:小广告、一些垃圾信息、再就是与社交主题不符合的人士。

留下来的,全部都是符合这个社交主题的爱好者,或大牛。

。。。其实这里就是个相当好的社交平台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我的一个朋友早就做这样的事了,自己什么都不懂,然后在网上搜集各个行业的知识然后写成文档,然后建立n个qq群,见谁坑谁,从10元到千元,先把人从10元群骗到100元群在骗到1000元群。
我想的是你有多大能力就能进入多大能力的圈子,别异想天开,花个千元就能遇到改变你人生,多少牛人会进这样的垃圾聊天群,进群的大多是中不溜的。

"今年下半年,我就要毕业了。这个行业里,谁也不认识。到了新城市上班以后,估计平时也没有时间和渠道,拓宽社交圈。如果可以让我多认识一些行业内人士,我愿意付费加入。"
然后进群的都是毕业生除了群主外,大家都在群里讨论面试是如何被虐的。

在行现在做的跟这个不就很像

网络社交是整个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社交活动。
试问你能从单薄的屏幕中解读出那些中有在面对面交流中才流露出的
交谈双方的各种微表情以及真实感?

跟何况收费聊天软件这种比拟高端会所的宣传模式,嗯,还是觉得建
立者可能还需要再好好去揣摩或者学习下人家的盈利模式已经经营手
段,才能不至于使得自己的软件只是又一个互联网“泡沫”。

挺有意思的 谢谢分享

先说一句废话,虽然是废话但是我还是要说,就像这句话一样:互联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把知识、经验、思考变现。
至于聊天群的出现,我只能说另一句废话,有些初衷是好的,但是结果未必好。有些初衷就是坏的,但是能让人认清现实。
以前的日子里,一个人像把自己的经验、思考变现,需要层层包装。比如开一家公司在商场搏斗,比如进入政坛开始往上爬。虽然包装只是包装,但是我们不能否定,能这样包装自己的思考、经验的人都是能力强的人。能够这样做的人还是少数。现在这种聊天群希望用一种无需包装、直接变现的方式传播自己的经验、思考。我觉得让一些能力不是那么强的人、没有验证过的思考、巧合下得来的经验,也能够拿上市场。聊天群的质量如何把控呢?我其实不太相信会费的高低就能把控质量。
我觉得以上的想法是显而易见,所以包括这句也是废话。

阮叔 有微博之类的么 ?

切合用户的痛点

高质量的QQ群,可以解决大部分程序员社交和寻求解惑的需求。

群主设定入群门槛,长期在线控制纪律,群内信息值得信任这两点就很好了。

未来这种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大,因为虚拟网络的发达势必造成这种现象的催生剂!
大家都觉得虚拟社交可能比现实社交来的更快,更广!

用钱买人脉,感觉这钱花的真不值

我认为需求是有的。不知大家有没考虑过腾讯的感受

引用townc的发言:

赞同,有能力的人只跟有能力的人合作。想提升自己,路就在脚下,只是很多人想走捷径而已,徒增烦恼。

套用看过的一句话:要认识一个大人物很容易,但只有你自己牛逼了,才能真正让别人接纳你,让你混进他的“圈子”.如果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

不说别的,就是博客这种的如果收费的话也是有人订阅的。有时候能看到很让人触动的文章,寻根溯源的找到了文章的博主,却发现在几年前就停止更新了。曾经冒昧的留言问了个很久很久不更新的博主一个问题,开始的话是“博主健在?。。。”现在想来很是不礼貌,但是当时确实担心博主遭遇不测,然而实际的事情只是没了激情,以及一个万能的“忙”理由。至于收费聊天群,我反正是不喜欢的。

除非群里事先已经邀请到了数位大牛

社交才刚刚开始,这句话真的很给力,让人看到了颠覆腾讯的希望~

引用WA的发言:

阮老师觉得这种群的主要目的是社交,实在不敢苟同

我觉得技术有天花板,业界需要有一个信息互通交流的群,这种群不单单要收费,还需要人引荐

然而我苦口婆心给他们推荐未批嗯,六百块一年就够,这些人宁可去1024加入这样的群捡现成的,也不想自力更生自己探索,说好听是在大牛面前好学,说不好听的,就是懒。

我花了100多万加入一个群。
这个群里只能吹牛扯淡。。
根本没有啥有价值的思想。。
这个群是小区的业主群。。
加入必须有房产证的照片。。

为什么要用钱来做门槛,因为这是一种最简单粗暴且能带来收益的方法,至于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个人来看只能确实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但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因为他在帮你筛选掉了无关人士的同时也筛选掉了许多不削、不喜此类做法且真正有实力的人,而且即便是筛选后的人也不能保证可以给你本人带来什么,在这之中依然需要你自己来进行筛选。所以像付费聊天群这种东西只是把你可筛选的范围缩小而已,至于其中的利弊还是需要自己来衡量。

最近锤子副总裁李剑叶也搞了个百万年费群,群费一万元整,感觉是在收割罗永浩脑残粉变现,有人愿意交智商税,这个世界真是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放下你的无效社交

李笑来是自己打脸

引用ercjss的发言:

我觉得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能获得20%的认同,就是比较成功的了。完全可以做一个产品只满足这20%人的需求。

好几亿网民,20%的人给这群把人民群众当傻子的人交智商税,正常么。首先你的保证你的平台确实有价值,比如湖畔学院,要不然为什么要去骗劳苦大众呢

引用TechBirds的发言:

李笑来是自己打脸

比如说 他打什么脸了.

引用plxhd的发言:

这个跟付费小电影群也没什么分别

怎么会没区别,这个小电影都没得看

引用刘新新的发言:

或者绝大部分人在交智商税,比如真的花了1080进了群,就真的扩展了自己人际关系吗。

最近发现收智商税的情况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一个公众号突然跑出来推荐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菜板,3000一个,然后一晚上比人家一年卖的还多。

还有一个以做商业为荣的网红,居然说神马意大利国宝级图书,化3000买一套放在家里,自己的素质就提高了。

另外一个一直关注的公众号,突然搞了个邮件列表,号称有各种紧贴创业现实的帖子分享。9999的价格你也不要嫌贵,还只是暂时开放注册。

很显然,掏9999的人认为自己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同意 扩展圈子 不是加一个群就能解决的

如果要是建立一个高层次社交的圈子
为什么要拿钱做门槛儿
或者说 只要有钱 就可以加入这个圈子
以前加过一个群 入群答案是一段密文的原文
这样 筛掉了大部人
能进群的永远是同一类人

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