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80 期):机器点餐与宅文化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23年12月 1日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封面图

四川德阳的"凯州新城规划展览馆",设计了一条穿过建筑物的走廊,从荷塘直到背后的山顶。为此,建筑物中间还开了一个大尺度的洞口,以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via

机器点餐与宅文化

现在的快餐店,都有点餐机。

你可以去柜台点餐,也可以机器点餐。

假设两者同样方便(都不用排队),你会选择哪一种,柜台点餐 vs 机器点餐?

这个问题是一个荷兰程序员提出的。有一天,他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餐馆吃午餐,突然注意到,新进来的顾客更喜欢机器点餐。

明明再走两步就是柜台,可以跟店员面对面点餐,但是这些人还是选择机器点餐。

这个老外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是普遍现象吗,人们更喜欢与机器互动,而不是与人互动?

最终,他得出结论:机器点餐有很多优点,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这种方式。

(1)流程标准化。点餐机的每一步,都已经设计好了,你不会无从下手,并且所有商品都有详细介绍。

(2)效率更高。人工点餐要跟店员沟通,为了避免出错,通常需要强调和重复,这样就比较慢。更不要提,有时候还听不清对方的话。

(3)体验更好。机器点餐时,你有时间思考和犹豫,不会有人催促你;即使点了奇怪的东西,也不会有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你;如果点错了,可以无限次从头再来;就算不想要了,也不会尴尬。

因为上面这些原因,人们更愿意机器点餐,而不是找店员点餐,这是毫不奇怪的。

用户的这种心态,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配合,使得人际交流迅速减少,人机互动大量取代人与人的互动:快递员变成快递柜,餐馆变成外卖 App,课堂教学变成视频点播......

人际交流减少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宅文化"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时间呆在家里,当宅男宅女,不与外界互动。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互联网提供了这种可能,让你不必与其他人交流,通过电脑就能完成各种事情,解决生活的基本需要。

这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人们的外出都在减少。我看到一个美国的统计,美国人每天步行次数(一次不少于250米)正在快速下降,2022年比2019年下降了36%。

这说明大家呆在家里的时间在增加,也意味着,人际互动在减少。

展望未来,"宅文化"肯定会进一步发展。需要当面沟通才能完成的事情,将越来越少。

我不知道,这对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减少了与他人的直接接触,将会怎样?但是,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只能适应这种趋势。

那些增加人际交往的服务,未来会变得很时尚和受欢迎。比如,组织一群人面对面的沙龙、读书会、分享会等,以后会非常流行。另外,AI 伴侣大概也会流行。

科技动态

1、汤加的报废汽车

太平洋岛国汤加,面积很小,只有260平方公里,跟北京四环内差不多大小。

它现在面临报废汽车难题。报废汽车已超过3万辆,再也找不到地方放置了。

现有的旧车场,已经有几层楼高了,新来的旧车只能堆在最上面。

一旦下雨,生锈的金属、剥落的油漆、残余的汽油都被冲入地下,污染饮用水。

由于没有地方处理旧车,汤加街头行驶的车辆都很老旧,每辆车都要使用很长年限,坏了也要继续用下去。

汤加自身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在跟日本谈判,希望把报废车辆运到日本,让其回收。

2、无人气象船

国内最近成功进行了一次无人气象船试验。

一艘12米的无人船,在海上航行了16个小时,累计行程110海里,收集各种气象数据。

有了无人船以后,就解决了远海气象数据不足的问题。海上有什么情况,可以很方便地派船查看。

3、AI 版权官司

一位美国女作家(下图)起诉 Meta 公司,未经允许就将她的作品用于训练 Llama 模型。

法院最近判决她败诉,理由是她未能证明,模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改编或复制。

这就是说,法院认为,除非 AI 模型的运行结果,明显拷贝了版权作品,才构成侵权。只用来训练,是没问题的。

因此,AI 模型在美国可以合法使用版权作品进行训练。中国应该也会采取类似法律立场,否则中国的模型就无法跟美国竞争。

4、海底数据中心

11月24日,世界首个商用的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下水。

1300吨重的数据中心,被放入35米深的海底,里面包含了100台服务器。

海底机房可以节省建设用地,以及冷却所需的淡水,能够减少40%到60%的耗能。

微软公司曾经试验过海底机房,但没有投入实际使用。中国这次放入海底的机房,会真的交付给客户。如果效果好,后续会在多个省份推广。

5、AI 数学奖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一项面向中学生的数学比赛,题目很难。

一家美国公司最近设立了一个奖项(上图),只要哪一个开源的 AI 模型,能够首先赢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就能获得1000万美元。

这是一个指标意义的奖项。目前的 AI 只是大规模语言模型,本质上属于统计预测。如果有一天 AI 能够证明数学难题,就表明它具有推理分析能力,"奇点"大概也就来临了。

文章

1、龙芯 3A6000 发布(中文)

本周,国产 CPU 龙芯 3A6000 发布。B 站有测试视频,它设置在 2.5GHz 时,性能跟 i5-14600K 接近,并可超频到 3GHz。国产芯片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让人刮目相看。

2、我在谷歌的18年(中文)

作者在谷歌工作了18年,本月辞职。他写了这篇文章,痛批谷歌已经蜕变,不再有公司创立时的理想主义,成了一家充满官僚主义的平庸大公司。

本文是对此事的中文报道,另有英文原文中文译文。(@yangchuansheng 投稿)

3、我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热爱(英文)

作者是美国的一个电池专家,最初只是猎奇,不料发现阿里巴巴上面,都是又奇怪又便宜的电动车。

他忍不住就买了一辆,托运到美国,从此一发不可收,写了很多中国低价电动车的介绍文章,在美国出名了。

4、大多数 AI 创业公司注定失败(英文)

作者是一个风险投资家,看好 AI,但不看好 AI 创业公司。本文是他的理由,其中一条是"如果你在周末构建了它,其他人也可以"。

5、为什么 Web Components 不流行(英文)

Web Component 技术诞生已经10年了,至今没有流行。为什么这样一种浏览器原生支持的技术,发展不起来?作者分析了它的一些设计失误。

6、Deno Cron 发布(英文)

JS 云服务 Deno Depoly 宣布,推出定时运行功能 Deno Cron。如果需要定时执行 JS 脚本,以后多一个选项。

7、六大平台的游戏开发评价(英文)

作者是一个游戏开发者,比较了六大平台(Web、Windows、Mac、Linux、Android、iOS)的开发优劣。

8、Dobb·E 家务机器人(英文)

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家务机器人,专门供家庭使用,设计目标是"便宜 + 通用",通过观看人类动作,实现模仿。他们现在公开了设计。

[本周软件] 集算器

周刊(第273期)介绍过一个国产数据计算引擎 SPL。

当时忘了提,虽然这是一项底层技术,但为了让更多人使用它,开发团队做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中文叫做"集算器"。

它的外观和用法类似于 Excel,不懂编程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但是,编程和计算能力要强得多,其实是一种基于单元格的编程语言

单元格编号就是变量名,比如上图的A1 + 5就等于17。这样引用上一步就很简单,整个流程写在一组单元格里,非常直观。

这里有一个例子,依靠大数据计算和丰富的内置函数,10行代码实现一个"古诗机器人",还挺好玩。

"集算器"是开源的,支持 Win/Mac/Linux,还有 Java 的 jar 包,源码仓库就放在 GitHub,已经有 3400 star,欢迎大家访问。

工具

1、Biome

JS 语言格式化工具 Prettier,提出谁能用 Rust 语言重新实现它,并通过所有测试用例,就能获得2万美元,因为它们自己没有资源做这件事。

结果,只过了两个星期,Biome 就赢得了这场比赛

Biome 是一个 JS 工具箱,零配置就能实现 JS 脚本的格式化和 Lint,性能出众。

2、IP Guide

该网站提供免费 API,查询 IP 的地理位置。

3、Chrome-macOS-Screen-Saver-Tab

Chrome/Edge 浏览器插件,让空白标签页显示 macOS 的 4K 航拍屏保视频,就像真屏保一样。(@Y024 投稿)

4、streamlit-shadcn-ui

Python 的 Web 框架 streamlit 的一个组件库。(@ObservedObserver 投稿)

5、miniPaint

一个中文版在线绘图工具,基于英文的原始开源项目进行中文化。(@geeeeeeeek 投稿)

6、Rsbuild

一个 Web 构建工具,可以取代 Webpack,减少 90% 的配置并获得 10 倍的构建速度。(@chenjiahan 投稿)

7、Chatfairy

一个极简的 Python 脚本,只用115行,实现一个网页聊天室,使用 SSE 进行后端消息推送,对 Python 全栈开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yuxiaoy1 投稿)

8、Gmeek

超轻量级个人博客模板,将 GitHub 的 issue 转成博客网站。(@Meekdai 投稿)

9、TQUIC

腾讯对 QUIC 协议的实现,新开源的 QUIC 库,参考介绍文章。(@ryantang1991 投稿)

10、ai-teacher

一个 ChatGPT 的前端开发示例,可以当作代码参考。(@guojingwen 投稿)

11、DevOpsGPT

一个 LLM 应用,根据根据需求生成开发文档,然后生成软件代码。(@qinwanglsm 投稿)

资源

1、SDXL Turbo 体验站

免费使用 SDXL Turbo 模型,快速文生图,基本没有等待。(@zengdamo 投稿)

2、技术播客节

12月4日~12月8日,在主要的中文博客网站,每天会集中上架一批不同技术主题的中文博客。(@le0zh0u 投稿)

3、ataiva.com

一个英文的个人网站,里面有作者写的 Docker 和机器学习的系列教程。

4、生成式 AI 初学者教程(Generative AI for Beginners)

微软推出的入门课程,介绍生成式 AI,一共12课。

图片

1、自相关

很多论文都犯了"自相关"(autocorrelation)的错误,它们提出两个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其实是自相关,即变量与自身相关。

举例来说,x 和 y 是两个不相关的变量,散点图如下。

现在,构造第三个变量 z = x + y,那么 x 与 z 之间的散点图如下。

从图形上看,x 与 z 存在强烈的相关关系,但其实这只是 x 的自相关,y 的作用不过是增加了一些统计噪音。

但是,不知道的人看到这张图,就会得出结论: x 和 z 有相关关系。

2、金丝雀报警器

1896年,一个英国工程师确认,煤矿爆炸是由于一氧化碳聚集造成的,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快速发现地下煤矿的一氧化碳泄漏。

他想到了金丝雀,一氧化碳也会造成金丝雀中毒死亡,但是金丝雀比人类敏感,只要少量气体就有反应。人类看到金丝雀不行了,就知道一氧化碳泄漏了。

他就制造了金丝雀报警器,那是一个玻璃和金属做的笼子,笼子的一面是通气孔,里面关着一只金丝雀。

笼子上方自带一个氧气罐。一旦矿工发现金丝雀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迹象,就会关闭通气孔,打开氧气罐的阀门,输入的氧气就会让金丝雀复活,同时矿工可以撤离危险区域。

文摘

1、知识错觉

"知识错觉"(the illusion of knowledge)指的是,你自以为懂得或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技能,但是实际上并不懂。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可能会助长人们的"知识错觉",过度自信自己的技能水平。

研究人员让实验的参与者,重复观看某种技能的视频,例如投飞镖或者跳霹雳舞的视频,最多可以看20次。

看完以后,参与者需要预估一下,自己对这项技能的掌握程度。

大多数人表示,通过观看视频,他们已经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该项技能。而且,观看视频次数越多的人,回答越确定,自信心越强。

然后,每个人需要当众展示该项技能。结果令人非常失望,他们显然都没有掌握。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实际表现没有显示出任何学会的迹象。"

程序员尤其要小心这种错觉,千万不要看完教材或文档,就认为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一定要自己动手用它做过项目,才算学会。

言论

1、

每当你认为别人毁了你的生活时,实际上是你自己毁了你的生活。受害者心态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态。

如果你换一种心态:无论情况多糟糕,这始终是你自己的问题,并且你尽力来解决它。我认为这更有效。

-- 查理·芒格,美国著名投资家,本周去世,享年99岁

2、

三年前,我辞去了银行的工作,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我决定开发一个游戏。

写了三天代码后,我不禁想"我是开玩笑吗?我能卖掉这个赚钱吗?" 于是,我又去找工作了,并找到了我今天的工作。

-- Hacker News 读者

3、

我和我的电脑一起住在俄勒冈州的荒野。鹿比人更常来访。在我的池塘里,一只乌龟似乎发现了另一只乌龟,我打算仔细观察这一进展。

-- Paul Lutus,一个隐居的程序员,开发了苹果电脑早期最畅销的文字处理软件

4、

很少有公司能够支持充满激情的员工,即使公司声称需要他们。

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员工的价值是以生产力来衡量的。激情很难量化,充满激情的员工相信有比生产线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对打卡不感兴趣,有时还会违反规则。

-- 《创意者与官僚》

5、

不要追随你的激情,追随你的努力。

-- 马克·库班,美国企业家

往年回顾

生活就像一个鱼缸(2022 #233)

腾讯的员工退休福利(2021 #183)

贵州变瑞士,有没有可能?(2020 #133)

技术解决不了人类的对立(2019 #83)

(完)

留言(63条)

程序员归根到底需要训练,重复地训练,看书无法获得就像看视频无法学会开车一样

早,打工人

海底数据中心那个,巨硬MicroSoft不是几年前就做过了吗?

《知识错觉》
“程序员尤其要小心这种错觉,千万不要看完教材或文档,就认为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一定要自己动手用它做过项目,才算学会。”

----------------------

让我想到 买了视频教程(没有看过) == 我会了 的错觉

"B 站有测试视频,它设置在 2.5GHz 时,性能跟 i5-14600K 接近"

这个有歧义,是跟i5-14600K在2.5GHz时接近。但i5-14600K的真实工作频率在5.3GHz。

Python全栈开发?这个简陋的聊天窗口也是被称为全栈?那我是不是会一点JAVA语法也能称为全栈了

实际的性能描述是:
多核定点 / 浮点成绩上强于英特尔 i3-10100 处理器。

“中国应该也会采取类似法律立场,否则中国的模型就无法跟美国竞争。” ???
阮同学的周刊里对版权保护的看法真是左右横跳啊......

每周都期待文章的更新

引用Visitor的发言:

海底数据中心那个,巨硬MicroSoft不是几年前就做过了吗?

但是文中说的这个是商业化的项目,微软那个没有开放商业使用

图片1自相关问题,第二个图不对,不同的y要不在3维空间画出,要不用不同颜色画,作者画了个自以为是的错误图自以为是的认为别人会混淆某些问题。
事实上,z=x+y数学上并无问题,讨论x对z的影响,就将z对x微分,得出影响系数=1.
稍微经过严谨科学训练的人也不会认为独立自变量之间有联动。

阮老师,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看到您的周刊,您还有什么推荐的类似的科技周刊(日刊也行)网站吗

金丝雀这个有点意思,在互联网上金丝雀代表什么?

""性能跟 i5-14600K 接近 "" 这不是开玩笑吗

《知识错觉》
“程序员尤其要小心这种错觉,千万不要看完教材或文档,就认为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一定要自己动手用它做过项目,才算学会。”

蠻多領域都有的
像是雲玩家 看直播幾個小時就覺得這有麼難的

好几天了,AIchatGPT之父被炒鱿鱼了,周刊没加一条评论一下?:)

引用Hemers的发言:

阮老师,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看到您的周刊,您还有什么推荐的类似的科技周刊(日刊也行)网站吗

你这跟到肯德基说你肯德基不错,有什么推荐的类似肯德基的好吃的吗?你觉得他们会给你推荐麦当劳吗?。。。开个玩笑,别当真[手动狗头]

在宅文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人更趋向于减少社交,那么“那些增加人际交往的服务,未来会变得很时尚和受欢迎。”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还挺人性化的,居然给金丝雀准备了氧气罐(

chrome那个插件挺不错的

看完言论第四条,我似乎明白了第五条企业家的说的话了

与人交流还是与机器交流?
我个人认为与机器交流是一种更进步的方式。

人与人交流是基于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群体组织因为技术无法避免直接交流。
与机器交流其实是与工具交流,一种看法是把工具作为身体的延伸,大部分工具都可以这么看,另一种看法把工具作为媒介,特别是现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实现,人与人交流加入了机器媒介。
与机器交流已经部分覆盖了与人交流的功能与目的,并且改进了与人交流的功能,比如跨距离,目的实现标准化。
就如点餐,其实服务员和点餐机在这一刻都被视作工具,为厨师传递信息。尽管有“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思想,但对于顾客来说,顾客认为自己是目的,其他人就是工具。
当以目的为追求时,机器的标准化是优于人的,人一心为目的时追求的是效率和实现,尽量不要有额外的东西。
不以目的为追求时,可能人的多样性,个体独特性会更有优势。但机器的娱乐属性也完全不输于人,自我精神满足如游戏影视等等,人也比不过机器。

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关系型社会,没有关系很多事很难办。关系就在于人与人交流的绑定。而机器一旦作为中间媒介,就实现了人与人的关系的解耦合。小地方与大城市的奋斗区别也在这里。

对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推崇或怀旧是个体对情绪感受的放大,是在追求无用的美好。至少在当下,不会再成为主流。

人机互动、人人互动,在今后大概率会同时存在,就像现在人和宠物,人和手机的关系一样。

引用andy7076的发言:

但是文中说的这个是商业化的项目,微软那个没有开放商业使用

只要定语足有多,你就是第一

引用kop1989的发言:

"B 站有测试视频,它设置在 2.5GHz 时,性能跟 i5-14600K 接近"

这个有歧义,是跟i5-14600K在2.5GHz时接近。但i5-14600K的真实工作频率在5.3GHz。

另外,到3GHz还需要液氮冷却,我这5年前的笔记本,CPU功耗10w的时候都能上3GHz。

引用kop1989的发言:

"B 站有测试视频,它设置在 2.5GHz 时,性能跟 i5-14600K 接近"

这个有歧义,是跟i5-14600K在2.5GHz时接近。但i5-14600K的真实工作频率在5.3GHz。

原来如此

思维发散一下,信息社会的尽头是“宅文化”,“宅文化”离我们最近的在日本,”宅“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怎样的?

点餐,我看到更多的是愿意到柜台点餐

引用drifter的发言:

金丝雀这个有点意思,在互联网上金丝雀代表什么?

所说的「Canary 版本 / 测试」即使由此而来,金丝雀的英文是 Canary。

在互联网中,令小部分用户为金丝雀,测试即将上线的功能。

引用drifter的发言:

金丝雀这个有点意思,在互联网上金丝雀代表什么?

软件发版的时候有中部署策略叫做「金丝雀部署」

把服务器放到海里我是不太理解,就为了那点水冷,那任何水体都可以放,核电站也用河流冷却。但放到海里,进水口一两年就会长满牡蛎和其他海生物,到时候清理的费用远远超过省下来的水费。

金丝雀报警器这个设计还挺人性的,挂了会给氧气复活

我很好奇,阮老师的周刊是每天阅读各种文章,然后人工摘录写成周刊的吗?

引用Jason的发言:

还挺人性化的,居然给金丝雀准备了氧气罐(

鸟性化

终于知道金丝雀版本是怎么来的了。

引用rock的发言:

只要定语足有多,你就是第一

只要我做了一件事情,不论过程结果,以后别人做到啥程度都不值一提

引用drifter的发言:

金丝雀这个有点意思,在互联网上金丝雀代表什么?

在 linux 的函数调用的栈中用于检测栈溢出,生成的一个随机值就叫金丝雀值。

引用harrymore的发言:

在宅文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人更趋向于减少社交,那么“那些增加人际交往的服务,未来会变得很时尚和受欢迎。”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人类是群居动物,即使互联网满足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人的内心还是渴望从群体交互中体验到乐趣,生命总会找到出口!

引用harrymore的发言:

在宅文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人更趋向于减少社交,那么“那些增加人际交往的服务,未来会变得很时尚和受欢迎。”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因为人是需要社交的,社交减少是因为社会和环境驱使,可人不能没有社交,那么这样的服务当然会越来越多,因为是商机,而且宅的人会需要这个服务。

海底数据中心 有没有考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赋值语句:我会了 = 我买了视频教程

每当你认为别人毁了你的生活时,实际上是你自己毁了你的生活。受害者心态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态。

如果你换一种心态:无论情况多糟糕,这始终是你自己的问题,并且你尽力来解决它。我认为这更有效。

------------

和华夏文化某一部分文化很像。

奇怪,hotmail怎么又没收到订阅邮件

引用harrymore的发言:

在宅文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人更趋向于减少社交,那么“那些增加人际交往的服务,未来会变得很时尚和受欢迎。”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嗯哼,有可能正相反,减少人际交往的服务会变得更流行

之前看到一个生成类似米山舞的作品的AI,让人很明显就能看出用了米山舞的画来训练。

阮老师的周刊真的是每周必看!

金丝雀让我想到看门狗,一种定时监控硬件,参考百度百科如果其端口没有定时接收信号(俗称喂狗)看门狗就会报障。育碧在2014年呈献同名游戏《WATCH_DOGS》。

现在是2023年我在做关于图像生成图像的cv项目,很期待7年后,2030年生成式ai发展到什么地步,7年后再见

可怜的金丝雀。
注意,在Microsoft Edge浏览器上看不到评论区,我一度怀疑从12月开始关闭了评论区呢?

引用岁月漫步的发言:

在Microsoft Edge浏览器上看不到评论区,我一度怀疑从12月开始关闭了评论区呢?

特意试了一下,Edge可以正常显示评论。

人机交互,某种程度上,不也反映了人文关怀。一款上手极快,简单好用的app,满满都是设计者对这个功能和业务上的理解以及人性。
很多人文方面的东西,都是通过行动和使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而非口口相传,从而变成人文、关怀的。

与机器交流在很多场景下都比与人交流效率高。最常见的就是在线课程,可以“暂停、重播、速进”的在线课程学习起来更容易被人掌握。

引用王大炮的发言:

你这跟到肯德基说你肯德基不错,有什么推荐的类似肯德基的好吃的吗?你觉得他们会给你推荐麦当劳吗?。。。开个玩笑,别当真[手动狗头]


这个跟吃的不一样,中餐你去麦当劳吃饱了就不会吃了,但是知识是吃不饱的,也就是推荐之后不会影响阮老师的流量,我看完阮老师的还可以看其他的呀,相同,看完其他的也可以来看阮老师的分享,活到老学到老!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引用sad的发言:

点餐,我看到更多的是愿意到柜台点餐

其实是柜台不让点餐了,顾客只能手机或机器点餐二选一.

引用drifter的发言:

金丝雀这个有点意思,在互联网上金丝雀代表什么?

金丝雀部署

人们更愿意与机器互动说明世界进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精英主义/利己主义导致了人们不再关注情感上琐碎的谈论与互动,而是更愿意关注 ”有利“ 的谈论,这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人就会往越来越机械化或畸形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人就变成了机器 :)

猫坐在湖边那张图好像有两个尾巴

引用Chen的发言:

奇怪,hotmail怎么又没收到订阅邮件

可以微信公众号关注,可以收到每期的推送

引用kop1989的发言:

"B 站有测试视频,它设置在 2.5GHz 时,性能跟 i5-14600K 接近"

这个有歧义,是跟i5-14600K在2.5GHz时接近。但i5-14600K的真实工作频率在5.3GHz。

就好比一个侏儒让正常人蹲着和他跑步比赛?

汤加找日本?菜鸡互啄?还是退回娘家的感觉?LOL

#机器点餐
扫码点餐同样流程标准化、效率更高、体验更高,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

#AI版权官司
我赞同AI可以使用版权作品进行训练,但打着版权作品的名号与原作者竞争就侵权了。

#我在谷歌的18年
中文译文中有一段话“我名义上隶属谷歌开源团队,但工作完全自主 (这要感谢 Chris DiBona)。我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谷歌园区内的不同建筑中使用笔记本电脑完成的,有好几年我都没去过自己的办公室。”
感叹国外工作还是自由啊!顿时明白为什么空气都是香甜的了。

#金丝雀报警器
看了评论后,觉得有点意思,明白为什么有些应用的版本叫Canary了。

#知识错觉
大脑:我懂了
手:不,你没懂

当我阅读到文章末尾的时候, 我总想回到文章头部, 切换下一篇文章, 但是无奈没有回到顶部的功能, 或许能增加一个这样的一个功能吗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