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本Blog已经搬迁。新的网址是:http://www.ruanyifeng.com/blog/ 。请访问新址,查看本文的最新版本。

创造力来自自由,还是来自财富?

Wednesday, June 23, 2004 | 分类:目录 -> 信息技术

bm406231.jpg
这两天在为改版后的新网站写前台程序,每天在电脑前要坐12个小时以上,脑袋都是代码问题,快丧失思考能力了,所以Blog也没写。

前两天,我就把《共创未来——打造自由软件神话》(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这本书看完了,赶紧抓紧时间写个总结吧,过几天可能就再也找不到情绪了。

先转载一篇网上介绍这本书的文章,大家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

====================================

Linux与Windows之间的抉择
(2003-06-26 10:39:40)

□文/洪星范

  日前,被称为今年全球IT界最重要新闻事件的“SCO诉IBM侵权案”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当然,小小的SCO公司之所以敢在蓝色巨人的头上动土,那是因为它正站在另一个巨人——微软公司的肩膀上。这场诉讼案,实际上是以Windows为代表的传统软件阵营与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阵营的又一场较量,是微软实施其全球控制战略的又一步骤。这就让人有些奇怪了,仅仅在两个多月前,比尔·盖茨才面带笑容地宣布,向中国开放源代码,允许中国政府的软件监测人员对其源代码进行检查和监测。当时有评论家指出,这是在微软帝国对中国软件业市场垄断之下我们所第一次闻到的一点自由的呼吸。可如今,微软公司又向自由软件发起了攻击,这不禁让人怀疑它给我们的究竟是不是“自由”,它所说的“开放源代码”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源代码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对此,相信大家读了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共创未来——打造自由软件神话》一书后,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要想明了其中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还必须从源代码说起。所谓的源代码是指由程序员编写的机器能读懂并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代码的程序语言。《共创未来》也是从源代码说起,讲述的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具有叛逆性格与奉献精神的软件高手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出一套堪与微软的Windwos系统相媲美的“开放”的操作系统的故事。除了拥有超群的智慧这个共同点以外,自由软件的高手们与微软的那些高级程序员有着太多的不同。微软或者其他的那些拿着不菲的薪水的高级程序员们在一个个鸽子笼似的小隔间里工作,出入驾着宝时捷,衣着考究,但是却没有与其他程序员交流源代码的自由;而自由软件的高手们多是在自家的车库或地下室里鼓捣电脑和编写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没有相应收入的一些旨在通过电子邮件列表发表自己最“酷”的软件并以此为乐的最初意义上的黑客。由于长期守在电脑旁以及没有相应的收入,他们多是脸色苍白、头发蓬乱、衣着随意。

  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软件高手们,却向微软这样的软件业的巨人发出了最强有力的挑战,在程序员中间激起了一场平民运动,并在软件产业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编写的源代码是开放的,他们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对世人们开放着。

  微软也向中国等国家开放其源代码。那么它的这种开放是否真的拥抱未来,意味着二者正在走向融合呢?事实上,微软也许开放了它的代码,但把它的“知识权”却封闭得更紧了。这里的关键就是它在开放它的源代码的同时附加了许多的限制条件,即对源代码只能进行监督,以保证系统的使用者的信息安全等,却不能对其进行修改,而且开放的范围也很有限,这说明它的源代码的开放也只是知识的开放,并非是知识产权的开放。其真正的目的是想在自由软件的理念潮流的冲击下继续保持其垄断地位。而以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理查德·斯托尔曼和Linux的缔造者利努斯·托瓦尔兹为首的自由软件的源代码的开放是在GPL协议保证的开放基础之上的一种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流与共享,当然“免费不等于白食”,这种共享也有它的代价,即在Linux内核基础之上进行修改或补充的内容也必须拿出来共享。

  但这对于那些反对对软件进行商业垄断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具有着自由与开放的理念的软件高手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也正是这些众多无名的程序高手们的无私奉献,才最终使Linux由一个极小的内核发展成为今天捆绑了各种软件包的可以与微软的Windows相媲美的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一套品质特棒的操作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无需付出高额的购买费用,真正使软件的行业走向了平民,使软件的使用者成为平民。自由软件从平民中诞生又在平民中成熟最后走向平民。这是人间最伟大的爱的传递的结果,是在自由与控制之间进行抉择的结果。它同时也引领未来软件大军前进方向,共创软件产品美好前景的新的起点。它制造了一种全新的审视源代码的新的理念,创造了一种新的软件生成的模式,或许自由软件的最初的创始人和奉献者们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这一无偿的领域,但是新生的自由软件的一代们仍然会扛起这杆大旗,将自由与开放进行到底。自由软件以及与自由软件相关的信念将永远属于那些有着朝气以及敢于冲破传统束缚的青年人。是他们使“原先那个钞票就是国王、贪婪就是美德、金钱就是权力的世界从轴心脱落,停止了运转”。

  该书走进幕后,走进那群在虚拟空间里尽享自由的人们的思想与理念,向我们展示了这场革命众多领袖人物的风采,以及他们如何以及为何要免费发布自己编写的源代码的历史背景。该书从各个角度描述了自由软件是如何从“一个爱好导致一个项目”,由“一个项目导致一场运动”,从而威胁到大公司的霸权,并催生出一个从事以Linux为平台的全系列产品开发的全新产业的过程。如果您想了解这段历史,如果您想认识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子们是如何“打造自由软件的神话”,如果您想思考未来软件业这最后一块信息社会淘金场,那么《共创未来》则是您必读的一本好书。据说,该书已被译成日文、德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繁体字出版。

  《共创未来:打造自由软件神话》,彼得·韦纳著,王克迪 黄斌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定价:25.60元。

====================================

bm406232.jpg


这本书的原作者叫P. Wayner, 《纽约时报》的科技新闻记者,他的个人网站是http://www.wayner.org/。这本书的原名叫"Free for all”,译成中文是《终极自由》,注意,不是《完全免费》。

作者已经把这本书公开了,所以大家可以自由去下载英文版了。

我不想谈书中的技术细节,而只是想说我阅读时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财富和自由的关系。

可以这样认为,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和以微软为代表的商业软件,代表了两种创造模式。前者的创造力来自自由,而后者来自金钱。

哪一种更有效呢?哪一种又更合理呢?

“自由是伟大的,它促使才华横溢的发明家独立于权力的支配去进行创造。但资本是推动创新的另一头强有力的野兽。”

作者认为,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专利制度保障了金钱,却抑制了创造。最终的结果是,某些大公司不断赚取了大量的金钱,而全人类的财富却反而减少了。

他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没有誓言要建立一个富裕的国家,在那里公民们要日复一日地担心在股指低迷时能否负担新的跑车。奠基者们只是想确保对子孙自由的祝福。不知何故,财富却接踵而来。”

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预言,虽然非常艰苦和曲折,自由软件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他写道:

自由软件运动正在重新发现激励美国殖民者反抗来自英国暴力压迫的那种理念。那些曾在托马斯.潘恩、杰弗逊、富兰克林笔下流出的词汇,直到今天仍同样重要。自由软件运动见证了我们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有同样的权力追求生活、自由,也有同样的权力得到没有错误的源代码。

自由软件运动有许多缺点、污点以及弱点,但我相信,它多年后也终将会走向繁荣。它有可能犯错误、遭遇巨大的障碍,但最终,对自由、博爱以及平等的热爱将引导它作出正确的选择,从所有的专利软件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

最终,完全自由地修改、修订、扩展和改进某个项目的源代码,这样的诱惑会使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无力抗拒。对于许多人来说,包装精美的专有软件的易用性和方便性都非常有价值,但是,这一世界是静态的、缓慢的。

最终,编写和修改源代码,而无需雇佣一组律师来分析各公司间协议的权力,将确保自由软件世界逐渐赢得胜利。像公司这样的组织可以提供资金和稳定性,但在技术上的竞赛,通常都是身手最敏捷者获胜。

最终,自由软件将创造出财富,而不是钞票。财富比钞票好得多。它赋予人民以权力。开发、共享自由软件的人们正在构建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基础设施。公司可以用知识产权法来尝试控制自由软件。他们可以收买个人,哄骗法官,笼络政客,但他们不能提供除了钱以外的任何东西。

最终,信息将获得自由。公司力图使人们相信软件是一种跟汽车或烤箱一样的制成品。他们想把它装扮成一种只能一次性消费的东西。事实上,它更像一个笑话、一种思想或是一次闲谈。谁能有办法控制住这些东西呢?


Posted by Ruan YiFeng at June 23, 2004 12:10 PM | 返回首页
相关内容
Ad


评论

站长信箱:[email protected]

ruanyifeng.com © 版权所有  2003-2004

沪ICP备05002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