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2月,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在巴塞罗那召开,今年的演讲嘉宾是日本首富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
他的演讲主题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肯定会超越人类?》。他提到,人类的智能是一个正态分布,IQ 测试假设平均智能是100,标准差是15,因此95%的人的智商在正负两个标准差范围内(即70~130)。爱因斯坦的智商可以达到190,也就是六个标准差,这意味着他比99.99966%的人都要聪明。但是从整体来看,人类的智能是有限的。
人类的智能也几乎固定不变,不会随着时间发展,很难说现代人就比古人聪明,未来的人也未必更聪明。因为智能的生理基础是大脑,人的脑容量只有1300多毫升,包含了300亿个神经元细胞。一万多年前就是如此,再过一万年,大脑可能还是这样大小,不太可能越长越大。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指甲大小(1平方厘米)的芯片,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有人预测,这个数字每过两年就翻一倍。孙正义的预测是,30年后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将是现在的100万倍,即1万亿个!相比大脑的神经元细胞(300亿个),他的结论是,人工智能大约在2018年就能达到人类的智力,30年后的2047年,人工智能的 IQ 将达到10000。
(图片说明:2047年的晶体管集成程度,将是2017年的100万倍。)
(图片说明:左下角是人的 IQ,右侧是人工智能的 IQ。)
"你想想,那个时候你的鞋子里内置芯片的电子元件数量,都比你的脑细胞还多。你穿的鞋子都比你聪明。"
2、
孙正义出身底层,祖父是从韩国大邱移民至日本当矿工的朝鲜人。他的巨额财富来自对于未来的准确判断和投资。他早期曾经投资过思科和雅虎,都发了大财。1999年,他遇到了马云,只谈了6分钟,就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成了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这笔钱的回报率后来超过2500倍。
如果这一次孙正义依然正确,那么未来不仅仅是鞋子,你的住宅、汽车、手表、马桶等等,所有可以装上芯片的东西都会比你聪明。孙正义说,他的钱都投资在三个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智能机器人----赌这个预言一定成真。
实际上,智能鞋子已经上市了,内置芯片,"搭载六轴传感器,可以测量日常步数,里程,消耗等数据,在开启跑步模式后,还可计算并记录跑步过程中前掌着地,触地时长和腾空比例的专业运动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调整运动方式方法。"还有的鞋子会自动系鞋带,"用户穿上时,会激活脚后跟的传感器,运动鞋就开始自动调整松紧"。
现在的鞋就这么先进了,再过30年,它们会变成什么样?
3、
我们周围的所有东西,以后都会装上传感器和芯片,都会具备智能,比人类更聪明。现在已经有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智能手表、智能电饭煲、智能牙刷、智能内衣......这样的智能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它们收集和处理各种数据,到头来变得比你更了解你。你还记得上个月的今天,你去了哪里,停留了多久,遇到谁,吃了什么吗?你每天几点入睡,每分钟的心跳是多少,有没有做梦?它们都知道。
这些海量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就可以精确地刻画你,发现你最有可能的行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会自动替你做出最优决策。要是你不知道下一步走哪条路,就让你的鞋做决定好了。
4、
以 GPS 为例,开车去市中心,根本不用自己选路线,导航软件早就选好了。就算很熟悉道路,你最好还是听从软件的安排,因为软件比你掌握更多的信息。有一回,我打的去火车站,出租车司机发现软件给出的路线不是最近的,自做主张抄近路,没料到有一段单行道正在施工,根本走不通。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软件的选择优于你的选择。以后不仅仅是路线,所有的决定都将是软件替你来做。
你想晚上去锻炼,是健身房好,还是马路慢跑好?你的鞋就会告诉你,慢跑比较好,因为天气晴朗,风力适中,公共绿地里面的樱花开了,一路上可以闻到香气,而且你的小区正在流行感冒,健身房里面被感染的可能性大于40%。
再比如公司聚会,你不知道该找谁聊天,但是你的鞋知道。经过分析社交网站的资料,发现你与张小姐的爱好相似,你们上一周还看过相同的电影,碰巧她还是单身,于是你的鞋建议你走向张小姐,互相认识一下。
机器比你聪明,知道你的 DNA,了解你每顿饭摄入的热量,它比你更了解你,还了解其他相关信息,那么最优决策就是自己不要决策了,都听从机器的安排。它的决策才是对你最有利的决策。
5、
如果将来都是人工智能代替人在决策,那么个人、个性、自我这些词就没多大意义了。古希腊神庙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你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些都不必要了。
算法刻画的你,才是真正的你。《未来简史》里面说:
"别再浪费时间研究哲学、冥想或精神分析,你应该系统性地收集自己的生物统计数据,允许算法为你分析这些数据,告诉你你是谁、该做些什么。"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内向者优势》,解释内向和外向根本不是性格问题,而是生理问题。内向者的多巴胺分泌比较少,在公开场合容易产生疲倦,而外向者的多巴胺分泌比较多,人越多越容易兴奋。将来,人工智能会精确知道每一类活动的多巴胺指数,选出最合适你的活动,这比你自己选择可靠多了。
6、
以前,人们认为,"智能"和"意识"差不多是同义词,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具备意识的生物才可能具备智能。
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得这种想法不成立了。智能完全可以不需要意识,独立存在。没有意识的机器,也可以具备智能。这种无意识的智能,依靠的不是认知,而是模式匹配。我新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它对我家的房型一清二楚,根本不会撞墙。原因不是它意识到那里有墙,而是经过第一天的反复试错以后,它记住了那里没有路。再比如,机器能够认出照片里的鸟,不是因为它认识鸟,而是因为它发现这个形状可以与数据库里面鸟的形状匹配。
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最受企业欢迎。因为企业需要的是智能,而不是意识。员工如果能够减少个人意识,增加更多的生产线上的智能,就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你的鞋一天天变得更加智能,你由于不用决策了,你本人的智能高低也就不重要了,你的自我意识也会变得淡漠,因为发展个性的结果,无非就是变成你的鞋预测你将会成为的样子。最终来说,人工智能不仅取代了一部分人的智能,还将使得人们缺乏个人意识,不知道自己主张什么,想要什么,因为软件都替你安排好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可能也不必要了,因为一人一票的公民投票有一个前提:每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说明:本文选自我正在写的新书《未来世界的幸存者》,点击这里免费阅读全书。)
(完)
kobepeng 说:
意识与智能的分离,这句话我看进去了.
2017年8月22日 09:00 | # | 引用
cnx 说:
一个工人需要1年建一座房子,那么10个工人可以在一个月完成,如果我们召集100000000个工人就可以在1秒内建完一栋房子!
2017年8月22日 09:13 | # | 引用
Modle 说:
那就是感觉人越来越懒得思考,就像人越来越懒得运动。。
然后会不会终将被机器控制了。。。。
2017年8月22日 09:17 | # | 引用
SteadyStill 说:
强人工智能感觉还有太远的路要走。
目前AI的发展很大程度只是计算资源的集聚提升,根本的算法原理领域没有突破,估计AI很难上一个台阶。
2017年8月22日 09:29 | # | 引用
Lizhengfeng 说:
根本不需要上一个台阶就足以吊打人类,虐的不要不要的
2017年8月22日 10:44 | # | 引用
沫沫 说:
任何模式匹配的前提也是由收集来的个性数据来建立的,个人意识逐渐缺失了,未来会不会被智能机器取代了呢
2017年8月22日 10:54 | # | 引用
小马过河 说:
如果有一双鞋,穿了之后人类就聪明很多,你说人类会不会每人买一双?这时候再说你的鞋子都比你聪明是否有意义呢?
2017年8月22日 11:42 | # | 引用
戡玉 说:
观后结论:智能社会通过去除人类意识而便利于人类,最终人类变成傻瓜,世界的感觉冰冷而淡漠
观后观点:不管未来如何变化,智能如何普及,作为人的存有都应该强烈地保存中意识
2017年8月22日 13:56 | # | 引用
dreamer 说:
精辟,人工智能永远替代不了人类
2017年8月22日 14:25 | # | 引用
Elson 说:
其实关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力,《黑客帝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机器已经统治了地球,人类生活在培养仓中;
虽然机器想毁灭掉人类最后一个城市;
但还是存在一种方法,可以使得人类与机器达到平衡,不管它是任何程序中都存在的缺陷(bug),还是人类的适应能力;
不管怎样, 还是很期待~
2017年8月22日 14:50 | # | 引用
笑了就喝水 说:
科技解放生产力!
不过是向着人人天天吃吃吃睡睡睡玩玩玩聊聊聊的生活进发罢
2017年8月22日 15:45 | # | 引用
Vigi 说:
同意。当数量增长后,如果我们期望效率或效果达到同样倍数的增长,我们就不止需要优秀的个体,还需要个体间的高效协作,否则他们只能各自建自己的房子。
在看到孙正义的这个预测后,我也意识到这个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找到神经元之间合作的方式(算法),单纯地累加电子元件无法提高IQ。只是提高了每秒的运算次数,这个能力电脑其实早已超过人类,但是对人类不会有任何威胁。
2017年8月22日 17:17 | # | 引用
伍仪洲 说:
人工智能将替代很多无创新的岗位、事情。正如前段时间马云在峰会上所说:“我保证 30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比如现在的ETC已经逐步替代人工、工厂生产线也逐步被机械化替代。而我最近和一个朋友在谈医疗方面的智能化觉得以后医疗智能化也不是一个问题,它将替代大多数的普通医疗工作,并且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7年8月22日 17:38 | # | 引用
demon 说:
鞋子属性不能叠加。穿6双鞋的关羽跑的也是一双鞋的速度,哈哈
2017年8月22日 17:52 | # | 引用
鸸鹋先生 说:
每个人,只是心率数据么?
2017年8月22日 23:25 | # | 引用
實習生 说:
那些都是在有确定规则的领域靠计算资源吊打的,没有确定规则开放的领域还差很远很远
2017年8月23日 05:34 | # | 引用
Timothy 说:
创造力和运算力是两码事。接下来的AI会利用搜集的大量数据成为监控和影响人们行为的工具,一些公司又可以利用它搞垄断,大赚一笔。仅此而已。
2017年8月23日 09:24 | # | 引用
lie 说:
到时候人类被这些智能穿戴辐射致死
2017年8月23日 10:56 | # | 引用
刘煜 说:
细思极恐。自看了谢熊猫君翻译的《人工智能让人类永生或者灭绝》之后有一次被震撼。
2017年8月23日 11:40 | # | 引用
Jack 说:
哈哈, 看看大家的发言也是挺有趣的, 楼上有说生产力的, 觉得这个比较靠谱. 真是到那时候, 世界不知道发生多大变化呢, 或许人类都在忙着殖民火星呢
2017年8月23日 14:06 | # | 引用
jo 说:
很同意,现在的深度学习之流和正真的只能相差太远了
2017年8月23日 14:26 | # | 引用
王欣 说:
但从神经元的数量上来考虑的话,只能说,AI的计算能力可以超过人类,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比人类聪明,人类大脑的并发处理能力比AI大得多。
2017年8月23日 15:28 | # | 引用
寻找安多芬 说:
没错普通的叠加没有任何意义
2017年8月23日 16:06 | # | 引用
路遥 说:
十分赞同你的看法
2017年8月24日 09:31 | # | 引用
小马过河 说:
回复和我说的好象没有关系啊,“回非所答”?
2017年8月24日 11:48 | # | 引用
Claire 说: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想象非常美好,但是我觉得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人都还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大脑,又如何能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呢?
2017年8月25日 10:41 | # | 引用
ANNIX 说:
单纯的累加电子元件不用等到30年后, 现在就可以做到. 你觉得30年后的人都是傻子吗? 累加的前提当然不仅仅是累加. 你们都在抠字眼, 都在抓着孙正义的字面意思不放.
2017年8月25日 10:57 | # | 引用
ANNIX 说:
现已加入"我比科学家, 工程师聪明" 系列
30年后的人只会做加法吗??? 自作聪明
2017年8月25日 11:07 | # | 引用
cnx 说:
他可说的是一年后的事情呢,是谁在自作聪明呢?
2017年8月25日 11:19 | # | 引用
cnx 说:
30年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知。我调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终将超越人类智能”的结论,而是他的论证方法。首先科技的发展不可能是线性的;其次,摩尔定律已经渐渐开始失效;最后,数量的堆砌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
至于2018年达到人类的智力?我只能说拭目以待吧(笑
2017年8月25日 11:39 | # | 引用
yangrd 说:
学习的刚开始是模仿,信息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有些问题(如: 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对人类困难的问题对机器人就要简单的多,就如同一个普通人的推断链在5-8步一样,而机器在这方面的限制就要少的多,当然模式成就你的同时必然会限制你,数据比你更懂你,一个被量化的时代一切都是数字 这让我想起了小王子里的一句话 大人只对数字感兴趣,不知是好还是坏
当硬件为模拟运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时 许多事物都如同函数一般 吃进去的是饭拉出来的是屎 人工智能是一堆函数之前的指向与调用的表现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2017年8月25日 15:11 | # | 引用
没事扯扯淡 说:
我觉得检验人工智能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让它讲一个人类没讲过的笑话,如果有人真心的笑了,那才算具备基本的AI,否则再厉害也不过是人类的助手。
前一阵阿法狗下棋,居然被称为人工智能的例子,纯粹的扯淡,不过就是一个会下棋的软件。
2017年8月25日 16:30 | # | 引用
jj 说:
物理学得不到突破,玩个毛的智能,现在所谓的智能机器其实是越来越傻逼了, 孙正义赚钱还行,谈到具体技术还是很狭隘的. 物理学现在没有突破,人们想不出好的办法,所以只能在自己看的到的地方用力,让这些所谓的大佬们以为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电子元件越来越多,机器就会越来越智能,当集成电路的规模超过人类大脑的容量,机器就会比人类的 IQ 高, 可笑啊, 一沙一世界,即使上万亿规模的集成电路也不一定比一颗沙子更复杂, 所以不能简单的用数字指标来评估智能
2017年8月25日 16:50 | # | 引用
邹振忠 说:
人工智能,帮我预测一下如何能像孙正义一样发觉潜力股吧!我现在有几千块钱闲钱呀...
2017年8月25日 16:55 | # | 引用
lyn et t e 说:
很喜欢读阮老师的文章 提一点建议 有个博客主叫四火 他的博客网站非常适合在手机端阅读 体验很好 或许阮老师可以参考一下
2017年8月26日 00:59 | # | 引用
Lzc 说:
Ping 请求找不到主机 www.ruanyifeng.com。
阮老师你好像被联通宽带给墙了
2017年8月26日 12:49 | # | 引用
bilibiliou 说:
不可类比,元器件本身做不了任何事,100000000元器件也做不了任何事,能做事的是程序,程序控制了这100000000元器件独立高效的完成各种任务。换句话说,100000000元器件的效率或者说利用率可以达到50%-90%以上,而工人的效率和工人人数、工地面积限制呈反比,人数越多,效率越低。如果有一套非常合理的机制能够控制100000000个工人独立完成各种任务,让工人的效率提升,那么100000000真的可能1S内建造出一栋房子
2017年8月27日 11:39 | # | 引用
夜之子 说:
真正的智能需要算法、大数据的支撑,而不止晶体集成度的提升,而这不是一两年就能达到的
2017年8月28日 09:18 | # | 引用
大优 说:
如果说计算能力,现在的计算机已经远超人类!
但为什么同在没有聪明的机器人出现。
难道运算能力提高,就会有“智能”的机器人问世吗?
除非你赋于它们欲望,不然他们为什么要变聪明?
2017年8月28日 17:54 | # | 引用
undefined 说:
电子元件的堆叠就能让人工智能的 IQ 将达到10000。感觉这个说法不靠谱。
2017年8月28日 23:23 | # | 引用
无名氏 说: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
【不是“懂”才可以交流吧?如果只有“懂”才可以交流,这个世界99%的交流都消失了。
正是因为不懂才交流,交流是懂的开始。】
“正确”是不是真的就是一切的唯一目的?
还有,一个个“正确”真的会带来幸福么?如果不是,那正确是不是“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正确”?
2017年8月29日 09:52 | # | 引用
duanzui 说:
我觉得未来很难,目前的智能只是匹配到了库,没有自我的意识,但是因为依赖于这个智能造成的懒惰,人类就智能高低也就不重要了,你的自我意识也会变得淡漠。
2017年8月30日 09:15 | # | 引用
晴朗哥 说:
神经元和晶体管不好等同吧。
晶体管只能输出0,和 1两个状态, 神经元能输出几个呢?这一点现在都无法解释吧。
2017年8月30日 11:20 | # | 引用
hackshen 说:
感觉这句话不错:算法刻画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2017年8月30日 13:28 | # | 引用
RaresNote 说:
未来已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最近买了个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先看着,拓宽下思路。
2017年8月31日 00:17 | # | 引用
汤姆 说:
一个人挑100桶水需要100小时,10个人需要10个小时,100就需要1小时
你这例子,完全没有可比性,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质变了
2017年8月31日 17:12 | # | 引用
不亦乐乎 说:
我觉得能量源不能升级,电子元件不可能无限的增长。人类脑容量无法进化估计和人类消化吸收的能量没有什么变化有关系。未来科技的发展能量会是个大瓶颈。
2017年9月 2日 13:34 | # | 引用
dreistein 说:
我就想知道,这里有多少接触过神经生物学?
2017年9月 4日 21:34 | # | 引用
xxb 说:
会讲笑话有什么用?每次都看到一群人拿着人类的情感在那里宣传,感觉有情感就多好多好一样。估计是科幻电影看多了。说的好像下围棋和讲笑话写诗有什么本质区别似的,都是算法而已。
2017年9月 5日 10:34 | # | 引用
tsdd 说:
先破解了人脑是怎么工作的再说吧,否则现有的一切人工智能都只是机械重复而已
2017年9月 5日 15:41 | # | 引用
xiaotian044500 说:
各国已经在抢占人工智能这一领域,担心的不担心的都在等,等奇点的来临
2017年9月 5日 19:17 | # | 引用
ruphi 说:
前几天在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中的钢琴机器人甚是吸引我,钢琴弹的一流就不说了,表情还挺丰富,感觉人工智能真的向前跨了好大一步伐。
2017年9月 6日 13:23 | # | 引用
telenewbie 说:
人工智能,让乡村的人类情何以堪。
2017年9月 6日 20:27 | # | 引用
ivan 说:
每篇文章后面的广告,好烦,,好明显,好不美观
2017年9月 7日 13:45 | # | 引用
八斗之才曹子建 说:
人工智能的进步,会不会带来一大批人的失业呢?这个问题为之奈何?
2017年9月 7日 22:07 | # | 引用
铁道 说:
相比于机器,人最核心的优势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可以创造出具有通用性的理论。
现在人还不清楚创造性思维的运作机制是什么,所以AI在这个方面毫无建树,所以不能说比人聪明。
AI比人的优势是,速度快、容量大、精准度高,再复杂的算法对AI来说都不是问题。
2017年9月 8日 11:08 | # | 引用
iamzephyr 说:
。。。细思极恐。。。(逃
2017年9月 8日 14:35 | # | 引用
杨亮 说:
个人觉得文中的数据略微有点夸张。
2017年9月11日 09:45 | # | 引用
shuai 说:
如果人工智能的匹配模式发生改变,让其变成杀伐工具,也是很可怕的
2017年9月11日 16:34 | # | 引用
YOU 说:
集成电路目前一平方厘米可以集成数十亿个晶体管,一个晶体管的大小仅仅几十纳米,如果一平方厘米要集成一万亿个晶体管,晶体管的大小为0.1纳米级别,也就是分子大小级别。这个极限30年达到甚至能不能达到持怀疑态度。以后人造智能体一定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形态,还用电子元件数量来论证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简直无稽之谈。怎么定义智能?怎么算超越?人的智能在未来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真的不会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越人类,但别那么乐观。
2017年9月11日 18:02 | # | 引用
melon 说:
晶体管的制造难度是随着体积缩小而增加. 也就是说, 集成电路每平方厘米的晶体管数量的增加速度,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 并且最终达到上限.说30年后达到100万倍只能是理想状态, 然而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ps:1万亿个电子元件=1万IQ, 这算法也是醉了...
2017年9月17日 23:41 | # | 引用
刘同周 说:
30年后的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将是现在的100万倍,即1万亿个!相比大脑的神经元细胞(300亿个),他的结论是,人工智能大约在2018年就能达到人类的智力,30年后的2047年,人工智能的 IQ 将达到10000。
这段话毫无道理啊
而且这篇文章里出现的智能两字,并不是真正的智能。
2017年9月19日 19:41 | # | 引用
朽木 说:
我只是想绕点路看看不同的风景;我只是想吃点喜欢但不那么有营养的东西;我只想看个脑残电影乐呵乐呵。
效率,留给工作;生活就应该浪费点生命。
2017年9月20日 15:55 | # | 引用
zw 说:
这句话出自《未来简史》
2017年9月21日 11:50 | # | 引用
音風 说:
给你无数个工人, 你给我试试一秒内盖一栋房子看, 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同步阻塞执行的, 想一下子高并发完成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
2017年9月21日 17:07 | # | 引用
何事长向别时圆 说:
我期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感觉目前科技发展停滞了,没啥新鲜感,无非是多了些应用,没看到什么变革
2017年9月22日 11:11 | # | 引用
ccwf2006 说:
首先,这个曲线怎么出来的都不知道,也许就是孙正义随手一画,也许是根据前十几年集成电路发展速度算出来的。不过,不管哪一种都很扯。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的,集成电路不可能以这种形式发展下去,未来计算资源的增加必定是新技术代替现有的硅基集成电路技术的。
其次,智能这个东西,医学上都没有解释清楚它的原理,怎么会出现人造的智能代替自然界的智能呢。至于什么神经网络之类的东西,只是一个强大的数据统计工具而已,只有外行才信誓旦旦的说这个是智能。
最后,要说代替人类的智能,从计算机出现的那天起,就是用来代替或者说解放人类智能的。人类的大脑几千年以来确实没有多少进化,但是,为什么几千年前没有今天的科技呢?
这种计算机能代替人类智能说法的,就跟当年工业革命的时候,资本家鼓吹机器会替代工人一样,要是这种说法成立,人类早该灭亡了。
2017年9月22日 16:16 | # | 引用
一路 说:
模式匹配,智能设备都谁来处理、制造... ... 人!
2017年9月30日 10:20 | # | 引用
ahui132 说:
两个事物本身就是不同的。类比只能帮助理解,而不能得出结论。
2017年10月 2日 15:09 | # | 引用
小方 说:
我读了你穿的鞋子都比你聪明,卡辛斯基的警告,这两篇文章,非常有对比性,一个是在声讨工业进步会带来人类的灭绝,一个是倡导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确实很矛盾,但是都有道理;我们人类一遍在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工作的遍历,但人也变的越来越 “懒”,解放了我们,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强大到,可以为人类做任何事情,人类不需要工作,只需要张口吃饭,会不会感觉呗圈养一样。虽然我这个担忧是多余了,不管怎样,工业进步、科技进步一定会发展,至于发展到那个程度,这个不知道; 有点杞人忧天了,还是要微笑面对生活
2017年10月11日 15:15 | # | 引用
joenlee 说:
他可能没了解过量子力学,才会得出那个曲线图,事实上,摩尔定律在这几年来已经接近瓶颈了,如果想继续按照摩尔定律发展,量子力学必须有新突破。
2017年10月11日 22:28 | # | 引用
wude 说:
机器把人类的大部分工作都取代了。大部分人失业,不劳者不得食,大部分人没饭吃。然后还是用就有的一套社会规则约束着他们,那就是在逼死他们,就是在杀人,这样的规则必然会被打破。
2017年10月12日 12:43 | # | 引用
郑泽凯 说:
现在的集成电路已经到了纳米级, 有人说摩尔定律或许已经失效, 最近3年的cpu时钟频率基本没有变化, 或许这个硬件基础并不一定存在
2017年10月12日 18:30 | # | 引用
谢婉琪 说:
软件替我做主,现在想想,人生似乎没有意义
2017年10月13日 15:32 | # | 引用
mike li 说:
如果未来的生活真的如文中所说的那么智能,还要人脑干什么?既然人脑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么这个星球就交给AI吧,人类可以灭绝了。
2017年11月21日 16:33 | # | 引用
wu 说:
对比一下现在和过去, 科技是不是相当发达了,上天入海,无所不能,然而 你觉着你现在是更忙碌,还是更闲了?
2017年11月22日 15:55 | # | 引用
wei 说:
到时候, 是不是就在拼谁的鞋子更智能了. 越高级的鞋子在不同情况下得出的结果更理性, 那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穷人越来越难翻身了...
2017年11月24日 11:47 | # | 引用
蝈蝈 说:
可是人们越来越累了
2017年12月 2日 22:54 | # | 引用
蝈蝈 说:
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生活,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越来越忙。
2017年12月 2日 22:56 | # | 引用
东邪 说:
这篇文章的标题真得非常”标题党“。 人工智能再牛,也脱逃不到计算机,而计算机的本质逃脱不了“计算“。对于计算,有输入才有输出,输出的结果总是依赖输入和计算模型。 而输入和计算模型,都离开不了人的参与。如果单纯比计算速度,人早就不如计算机了,但是“聪明”这个概念,肯定比较的不是单个维度或者几个维度,肯定是多个维度。
2017年12月 6日 13:33 | # | 引用
东邪 说:
图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工智能的鼻祖,早就指出:
1. 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数学问题。
2. 在数学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有解的;
3. 在有解的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理想状态的图灵机可以解决的;
4. 在后一类问题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是今天时机的计算机可以解决的;
5. 而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又只是计算机可以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借用吴军老师的一句话:与其担心机器人会自己杀人,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控制机器人背后的人在杀人。
类似的:与其担心鞋比你聪明,不如担心控制机器背后的那些人比你聪明。
2017年12月 6日 13:40 | # | 引用
晴末 说:
我觉得未来最美好的生活就是:
机器人把所有劳动的生活都做了,
然后人类就只负责享受就行了,
哈哈!!
2017年12月 9日 13:37 | # | 引用
wwj_wwj 说:
能战胜就有鬼了 就一堆电路板战胜个毛
2017年12月27日 14:28 | # | 引用
R4y 说:
典型的人月神话
2018年1月 2日 12:31 | # | 引用
michael 说:
看了您的博客后,又回去看了几遍普罗米修斯1和2。
貌似这部电影正在诉说着什么。创造和毁灭。被统治和顺从。最终造物主(我们自己)会不会面临被统治或者被嗜杀清剿的命运呢?
2018年2月25日 14:24 | # | 引用
fan 说:
文章和留言都很精彩!
2019年8月15日 19:03 | # | 引用
薄荷 说:
再看3年后的世界,手机软件可以根据消费习惯、搜索记录、饮食偏好、活动范围等等大数据,为你量身定制广告,譬如我发现某购物软件竟然可以提取我的聊天词汇,从而精准推送广告。您的留言不无道理啊...
2020年4月 2日 08:19 | # | 引用
玄墨 说:
人类要步入大同社会,需要的便是接受自己,接受被安排的命运,而这种人工智能的预测恰好可以让人们接受这种被安排的命运。
2023年8月 3日 17:21 | #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