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开始看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盲刺客》(Blind Assassin)。
625页的小说,最后200页是一口气读完的,一直读到了半夜。
图:中文版封面(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韩忠华)
阿特伍德非常有名,也许是还活着的最有名的女作家(准确的说,除J.K.罗琳以外),最近几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盲刺客》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曾获得2000年的布克奖。
如果不是因为此书反复被推荐,我想我是不会去读的。它太厚了,简直不像一本现代小说。但开始读了以后,我发现篇幅并不是一个负担。小说本身很吸引人,读着读着就成了一种享受,越到后面越想读下去。
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对姐妹的经历,前后涉及了五代人,跨越了整个20世纪,但故事的高潮发生在30、40年代。写作形式采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女主人公艾丽丝一边叙述着自己的晚年生活,一面撰写回忆录,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此外,各章节间插入了不同时期的剪报(主要是讣告)和另一本真正叫做《盲刺客》的书(那是她的男友编的故事)。这种立体的、多层次的结构,使得小说的容量显得特别大,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阿特伍德在内容上留了一个伏笔,真相要到最后10页才揭晓。她做得很成功,我完全钻进了圈套,看到真相时,不由大吃一惊,发现最后10页颠覆了前面的600页。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结局打中,今天一整天都在想着这本小说。
也许因为阿特伍德是女作家,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都非常生动饱满。她对老年艾丽丝心理的描述,简直可以使你感到这个人物是如此具体,就好象与你生活在同一个街区一样。
小说结尾处,艾丽丝写完了回忆录的最后一页,生命也已经走到了尽头,她希望自己的外孙女萨布里娜能看到这本专为其而写的回忆录,理解外婆的一生和有过的青春。这个部分极为抒情,我摘抄如下:
"我将给你讲这样一个故事:你是如何到这里来,坐在我的厨房里,听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的。如果有这样的奇迹发生,将不会需要这堆杂乱的文稿了。
我想从你那里得到什么呢?不是爱,因为这个要求太过份了。不是原谅,因为那不是你能赐予的。或许只是一名听众,只是一个愿意看望我的人。不过,无论你还需要做什么,不要美化我;我并不希望做一具装饰过的颅骨。
我把自己交到你的手中。我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当你读到这最后一页时,那里----如果我在什么地方的话----将是唯一我存在的地方。"
最后那句话,太棒了,适合用在所有自传的结尾!
============================
布克奖的授奖辞
该书视野宽广,结构精彩并富于戏剧性。书中的感情纠葛描写丰富多彩。作者阿特伍德以诗意化的笔触,描写生活细节和人物心理活动。
《盲刺客》简介
在2000年8月出版、立即就得到布克图书奖的《盲刺客》,叙述两姊妹的故事,既有浪漫爱情又含神秘奇情色彩,扑朔迷离的剧情,探寻一个女子一生长达一个世纪的故事。小说一开始,艾丽丝就告知读者,一九四五年大战结束的第十天,她的妹妹罗拉的车子冲下桥。是单纯的自杀事件或是意外?阿特伍德以错综复杂的情节铺陈"故事中的故事,呈现层层布局,综合回忆录、小说、报纸文章、科幻小说各种体裁。阿特伍德在书中以八十多岁的艾丽丝追溯她的一生及生活中的人物。同时,罗拉的遗作,也叫《盲刺客》,在她死后两年出版,叙述者是两名在后巷小房间里幽会的情人,内容是科幻小说。艾丽丝的叙述深具魅力,将阿特伍德的社会及心情地图一一呈现,有亲情、爱情,有背叛,但也有希望。
阿特伍德简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于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葛莉丝》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刘雪珍 辅仁大学英文系系主任)
(完)
buluodi2003 说:
站长是否觉得译文的《盲刺客》读起来不畅,我在书店看了十几页,觉得有些粗糙,也许是原文难度大的缘故吧。阿特伍德的书我看过一本《可以吃的女人》,很幽默的,语言厚实而细腻。这里有阿特伍德的一首诗,可能跟《盲刺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体现她的写作兴趣所在。
This Is A Photograph Of Me
Margaret Atwood
It was taken some time ago.
At first it seems to be
a smeared
print: blurred lines and grey flecks
blended with the paper;
then, as you scan
it, you see in the left-hand corner
a thing that is like a branch: part of a tree
(balsam or spruce) emerging
and, to the right, halfway up
what ought to be a gentle
slope, a small frame house.
In the background there is a lake,
and beyond that, some low hills.
(The photograph was taken
the day after I drowned.
I am in the lake, in the center
of the picture, just under the surface.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ere
precisely, or to say
how large or small I am:
the effect of water
on light is a distortion
but if you look long enough,
eventually
you will be able to see me.)
这是一张我的相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照得有些日子了
乍看像是
一件斑驳的
印刷物:模糊的线条,点点污迹
和纸片黏在一起;
之后,当你审视
它,你看到左上角
枝桠样的东西:冷杉或云杉的一隅
探出头来
然后,右边,朝上半中间
应该是一个平缓的
山坡,一幢小巧的木屋。
背景是一片湖,
再过去,一些矮丘。
(相片摄于
我淹死后的那天。
我就在湖里,在相片的
中心,在水面下。
很难确切地说
我搁在哪儿,也难说
我大小多少:
水会使光线
扭曲
但如果你凝视得够久,
最终,
你一定能够看到我。)
2004年10月25日 22:08 | # | 引用
Ruan Yi Feng 说:
我觉得中译本翻译得还是不错的。上面我所引的结尾那段就可以看出来啊。
2004年10月26日 23:22 | # | 引用
Sellina 说:
我真的觉得你翻译的不错的~
正在读这首诗 觉得有点抽象 你对这首诗有怎样的理解呢?
2006年9月25日 13:54 | # | 引用
wengjoker 说:
The Blind Assassin Margaret Atwood.加拿大资深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盲刺客》,2000年获得英国布克奖。文章采用倒叙方式描述发生在三十年代的一对姐妹生活历程,姐姐艾丽丝为了获得安宁,被丈夫理查德当作附属品、玩偶和泄欲的工具,甚至对妹妹与丈夫之间的情色交易也用装傻来掩盖。
82岁的艾丽丝格里芬夫人,出席1998年5月份劳拉•蔡斯创作纪念奖颁奖典礼,是本书最先出现的主人公她用回忆的方式带出妹妹劳拉和自已的成长历程,三个不同的故事穿插发生:二姐妹的故事、富家小姐和逃亡中小伙子的恋情、发现在另一星球的战争和灾难。以此推断她的出生年份是1917年`
25岁的劳拉坠桥事件发生在二次大战后第十天(1945年5月18日)
47岁的理查德脑溢血身亡在他的“水妖”号帆船上,当时帆船停泊在提康德罗加港的“阿维隆庄园”码头上。他的女儿艾梅10岁。(1947年6月4日)
38岁的艾梅被发现死在她的公寓里,女儿萨布里娜仅4岁;(1975年8月25日)
92岁的威妮弗雷德•格里芬•普赖尔病逝于多伦多市;(1998年2月19日)
亚历克斯•托马斯,劳拉的狂热追随者。一个喜欢和火柴在拇指上划着火,劳拉疯狂地喜欢上他。这个动作与富家小姐和逃亡中小伙子的恋情的男主角一致。劳拉后来为被怀疑为纵火元凶的亚历克斯提供阁楼藏身之所。
本文对于日期表达的错误之处 49页“阿维隆庄园”于一九八九年完工,正确的时间应当是100年前的事儿。
序言中的理查德40岁页艾丽丝18岁的描述是错误的,艾丽丝出嫁的时间1935年,因此理查德年龄是35岁。
瑞妮出现在“阿维隆庄园”的时间是1913年,时年13岁;
劳拉的性格是说到必须做到,一旦她决定要干什么事情,就没有人能劝得动。
父爱包含着复杂的意思,它可能是一个警告,也可能是一个负担。即便爱是是于内心深处的,它上面还有一大堆东西;当你挖掘下去的时候,又会发现什么呢?不会是一件简单的礼物,纯金做的,还闪烁着光芒;相反,它也许是某种古老而又可能是有毒的东西,就像枯骨上那锈迹斑班的护身符。这样的爱是某种护身符,去很沉重;它如同一个重物,把铁链套在我的脖子上,压得我难以前行。
劳拉为了保护亚历克斯不被出卖,与理查德达成三方协议,甘愿作他的秘密情人,因怀孕被迫堕胎,又因为言语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最后驾车坠崖身亡。以下是她留给姐姐的字条:阿维隆庄园,没有。没有。没有。向阳游乐园,没有。忽必烈行宫,没有。纽约,没有。阿维隆庄园,开头没有。水妖号,X。迷醉。多伦多,X。X。X。X。X。O。这就是整个过程。
自始至终,我没有发现讨论外星人战争的两位恋人是谁,只隐隐约约感觉男人好像就是亚历克斯,而女生,是哪位?
2007年4月29日 20:45 | # | 引用
Ruan YiFeng 说:
不会吧,你看得这么仔细,难道会没看出来,那个女生就是艾丽斯啊。
2007年4月30日 01:22 | # | 引用
wengjoker 说:
可是在其中的一次见面分别之时,女主角有谈到需要照料生病中的老人,那么老人又是哪位?
2007年4月30日 13:22 | # | 引用
wengjoker 说:
同时,由于艾丽丝的善于伪装的性格,她告诉劳拉关于“亚历克斯是她的情人”的对话,也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亚历克斯去世才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论外星的人恋人很可能是亚历克斯及劳拉。
2007年4月30日 13:32 | # | 引用
Ruan YiFeng 说:
对不起,这个地方我不记得了,毕竟是三年前读的书。
在全书的结尾,艾丽丝自己说那本书是她写的,我觉得她没有理由撒谎,阿特伍德的原意应该也是这样。
2007年5月 1日 22:57 | # | 引用
喜雨 说:
《盲刺客》原文翻译难度较大,译者韩忠华能将这么厚情节这么复杂的小说翻译出来真是不简单,译文的语言是相当的流畅,读来令人愉悦,看不出有晦涩难懂英文式的汉语,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能欣赏,可谓雅俗共赏.翻译家就是翻译家.
2007年6月 3日 11:33 | # | 引用
高伟 说:
同意博主的观点.这本小说我去年一口气读完了,确实很精彩,情节曲折,时空交错.可见作者的构思与译者的功力!
2007年9月24日 10:44 | # | 引用
Julia 说:
确实是很吸引人的一本书,能叫人一口气看完。喜欢这种结结实实的文字,用大量名词,与日常生活贴得很近,又不乏想象力,真是个会讲故事的作者啊。看到一半就知道盲刺客的故事是艾丽丝写的——只有艾丽丝小时候表现出对文学的爱好啊——可这样就体会不到最后10页的惊天逆转的效果了。作者的笔触很细腻,也很有幽默感,作为女性读者,常能在细微处会心一笑。同时某些深刻的感悟也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能写出啊。
2008年9月 2日 04:27 | # | 引用
Jim 说:
上个月刚被评为“中国资深翻译家”(中国翻译家协会),是我导师,炫耀下,哈哈
2011年11月14日 15:16 | #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