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那些虚无的期待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6年4月17日

不远处新开了一条商业街,沿街的门面是形形色色的商铺。晚上我回家的时候,都会经过那里。

每天,我都看见同样的情景:空无一人的小超市里,收银机旁的女孩无聊的打着游戏机;穿着旗袍的迎宾小姐僵硬的站在饭馆门口;保安穿着一身不干净的制服,点着香烟,在停车的车位旁踱来踱去;卖彩票的小铺子里挤满了人,他们手里拿着纸和笔,非常专注。

天天如此。

我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些。我说很多人的生活其实是毫无希望的。今天这样,明天这样,永远这样,日复一日,单调而麻木的活着。他们的生活其实已经定形了,不太可能改变了。

进一步说,许多人的生活,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不可忍受的。而他们之所以还在忍受,无非是心中抱着一个虚幻的期待,幻想未来有一天,生活可能会变样。这种期待之虚无,恐怕与彩票中奖的比率不相上下。但是,就是这种虚无的期待,恰恰是人们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就好像很多穷人的家庭,父母含辛茹苦,做牛做马,就是为了供孩子读书,希望有一天孩子会出人头地,这样全家就可以翻身。要不是因为那么一点点虚假的亮色,恐怕生命早就被无穷的痛苦淹没了。

接着,我想到自己,我难道不也是用一些虚妄的期待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吗?

今天中午的时候,我坐在室内看书。窗外,春天的阳光如此美好。后来,我看不下去了,脑海中浮现出顾城的一首诗。

墓床

顾城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阳光在树林中静静的倾泻,诱惑着你说放弃。可是不能,期待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哪怕是虚无的,心灵也会不由自主的向它投靠,真正的绝望其实是很难的。

有一句话说,你随时都可以停下来,何必现在呢。那好吧,让我拍拍身上的灰尘,再走一程吧。

==============

附:

《墓床》的英译

译者的有些理解和我不一样,不过值得一看。

I know my end is coming
but I am not weeping.
As I know I will be buried by the pine trees
facing the sea below, like a pool from the distance.
As I know I will be surrounded
by the tiny light spots of afternoon sunshine
among the shadows of the pine trees.

My time is up but life continues.
I shall rest as the world marches on.
Some passers-by will say
branches of the pine trees are becoming low.
Others will say that is because the branches are extending.

原文出处(中国大陆用户需要代理)

留言(35条)

与其说“要不是因为那么一点点虚假的亮色,恐怕生命早就被无穷的痛苦淹没了”,我倒是觉得不如反过来说:绝大多数人,只要活着,都会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罢了。阮兄未免小看了人的自我调适。生活就是生活,很多时候,其实都不是所想的那个样子的。

也许很多人看我们就和我们看你所描述的这些人一样吧,五十步笑百步

每一句话都很有同感。

顾城还有一首诗,我每逢疲倦得快要不能承受的时候,就拿出来看。

======================

回归

顾城

不要睡去,不要
亲爱的,路还很长
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
不要失掉希望

请用凉凉的雪水
把地址写在手上
或是靠着我的肩膀
度过朦胧的晨光

撩开透明的暴风雨
我们就会到达家乡
一片圆形的绿地
铺在古塔近旁
 
我将在那儿
守护你疲倦的梦想
赶开一群群黑夜
只留下铜鼓和太阳
 
在古塔的另一边
有许多细小的海浪
悄悄爬上沙岸
收集着颤动的音响……

阮先生,我很喜欢你的文章。现今,很难能对一个人的文字产生这样的感觉。所以,谢谢你。

最近连着加班 早出晚归 倒头就睡还睡不着 我怎么就感觉像更年期了呢
正在绝望地上班的时候看到你这篇日志...真是雪上加霜

BTW, "壮志在我胸" 很喜欢 这么好的励志写实歌曲可不多呢

拒绝单调麻木,追求人生的精彩,
唯有知识可以帮助做到
个人的完善,精神的丰满
hexun.com/wentao

站长,对这篇日志所说的事实颇有同感.但国民群体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种苦闷和焦虑感却是我很迷惑的一点。

我原来在菲律宾的时候也看过很多很穷的人,比如那些吉普车司机还有路边的少年乞丐还有卖冰糖水的街边小贩……

但是,很奇怪的是,他们的面孔总是带着微笑,至少看上去过的很快乐。

吉普车司机(在菲律宾,巴士并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上班族乘坐轻轨或的士,而普通民众则会选择廉价的小型吉普车)只要能赚到当天和次日的生活费,就一定不会继续冒着烈日继续挣钱,而是回家给老婆孩子买块巧克力,自己去喝点啤酒了。

路边的少年乞丐在游览区向各国或本国的游客乞讨,卖花或者洗车,我一直记得有一天夜晚,马尼拉照常交通堵塞,一个瘦黑的赤脚男童在大雨过后的街中穿行,他先是推销他的花,可惜那车主不要,于是他开始无聊地在停着的车窗上画着,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迎着点微弱的路灯光,我居然看到,车窗上雨水的雾气间被他用手指勾出的是一个一群排开的小人,手拉手站着。童趣盎然。

街边的小买卖更是各个摊位互相聊天,到了点就一起收摊子回家,他们用所售赢余的边角料煮成一锅糊状物,装在塑料袋里进食……

我们的收银台小姐,迎宾小姐,保安还有买彩票的人们,很有可能比上面所说的人有着更好的收入,但是却绝对没有他们快乐。

也许没有人知道,菲律宾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自杀率非常低而且快乐指数最高的亚洲国家。

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宗教和历史文化差异,而且“懒惰”是当地的华人对菲律宾人的统一评论。而我想提出的是,为什么中国人那么不快乐,是因为太有期盼而造成事实上的巨大失落感还是因为没有一个坚持的群众信仰?

很多时候,在朋友群中,我都是一个鼓励和催促他们振奋和快乐的人,我总是相信,有许多种子可以发芽,有许多梦可以成真,有许多快乐唾手可得。

曾经我问我办公室里的一个菲律宾秘书,为什么你每天那么快乐?

她反问:有什么值得让我不快乐的吗?

To Yuan: 呵呵,我觉得多愁善感是件奢侈的事,证明你过得不错。
To Pin:怎样的生活才是好,谁能说明白了?我相信这句话:快乐是不断的说服自己——我是快乐的!

To Pin:

在有社会保障的国家,人们可以无忧无虑的活着,反正政府会负责你起码的生存需要。但是在中国,穷人的生活一点保障都没有。一旦生重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立刻就会陷入很悲惨的境地。这是我感到难过的原因,我觉得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受苦。当然,我不太清楚菲律宾的社会保障情况。

原来不是小惆小怅,是忧国忧民的大事。失敬失敬!

pin的这篇文章很好,贴到公园去让大家讨论讨论怎么样?

我不同意站长说的"在有社会保障的国家,人们可以无忧无虑的活着,反正政府会负责你起码的生存需要。"事实上,快乐的民族往往不是在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而是生活品质一般过得去的地方.我觉得这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非常有关系.还有一点也让我迷惑,快乐的民族,往往是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那些.我见过的是南太平洋上得岛民,波利尼西亚人,肥胖,懒散,快乐.大白天,什么也不干,泡在海水里谈情说爱,太阳下了山,就弹琴唱歌.

刚刚说错了,是pin的这段发言。

另外,喜欢顾城的这两首诗。

这和社会保障的确无关,应该和我们受到的儒家文化教育有关,勤劳和快乐似乎不能相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好像都是这样

小K,你有没有注意到,热带的人一般都比较快乐;而随着纬度升高,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忧郁,比如靠近北极圈的国家,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也许寻找快乐,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移居到南方。

气候好的地方,维持生命也容易。据说地中海气候温和,古希腊人每天吃半条鱼几个橄榄,然后就披着长袍到处找人讨论...

儒家文化的影响我觉得也有,大家庭的纽带限制了个人任性的发展,把他们引回到追求物质的道路上。

藕发现有些同志很善于深入浅出,应接不暇啊。。。
to kleo:关于你的疑惑,“快乐的民族,往往是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那些”.让我想起一句话,文明是一种深思熟虑,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快乐。这么说起来文明教育的确和快乐是一对矛盾的东西。

关于纬度与快乐,很有趣的想法。

或许是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在热带生活得更容易一些吧,食物来源明显会多于高纬度地区。有些东西,会留在潜意识里流传下来么?

另,阮兄把快乐和社会保障挂起钩来,未免有点……且先不说菲律宾是否能够算上“在有社会保障的国家,人们可以无忧无虑的活着,反正政府会负责你起码的生存需要”,就是在我们的国度,那些有社会保障的人,就都很快乐么?

引用:“那些有社会保障的人,就都很快乐么?”

问题并不在于是不是真的快乐,而在于穷人的生活没有保障的中国,有太多真正悲惨的人生。

恩,快乐与不快乐,这是个问题。:-)

是不是受教育越多,就越不容易快乐?好象是,有句话说:“当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为零,他的快乐就趋向无限大。”

是不是那些有社会保障的人,比没有保障的人快乐?不一定,富人不一定比穷人快乐。

是不是文化传统会影响人的快乐程度,也就是说,快乐会遗传?好象是的。

怎么创造快乐的生活呢?站长主张解决生活保障问题、改变单调乏味的工作状态,否则不可能快乐;而pin和kleo觉得有些地方的人,受的教育不多,他们的快乐却来得很容易,并不需要太多条件和前提。

那么,快不快乐,是由什么决定的?

不快乐,是因为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有需要。所以,快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没有需要的人。所以要创造快乐,也有两种途径:要么积极进取,千方百计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要么清心寡欲,克制或遗忘自己的需要。站长指的是第一种,这种是政治家赞成的办法,是入世的;pin和kleo提到的是第二种,这是宗教所宣扬的办法,是出世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五大类:

(1)生理的需要。主要包括:吃、喝、衣、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只有这些基本需要满足到维持人的生存程度之后,其他需要才会产生。

(2)安全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扰等方面的需要。他认为,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并对人形成激励的。

(3)感情与归属的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的一分子,并能相互关心和帮助。

(4)尊重的需要。人们追求的是自己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马斯洛对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的评价是:这时,人觉得活有价值,能体验到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因而,对社会充满热情。

(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即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的需要是交叉的,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


由此,快乐的秘密便可以被发现了。受过教育的人、读书多的人,他的各级需要都被唤醒了,而越高层级的需要,由于社会机遇等原因,越难被满足,所以他就免不了痛苦了。所以,衣食温饱可以让一个农夫很快活,但不会给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带来幸福感。

而人的需要是交叉的,一个各级需要都被唤醒的人将面临多种需要的饥渴,疲于奔命,倍觉痛苦。但同时,高级需要被满足的快乐比起低级需要来得更巨大,所以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但不放弃创作《红楼梦》,换作一般人,早想着谋稻梁去了。

这种心理反映到民族文化传统上,就出现了上面谈到情形。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占统治地位,儒家是讲求进取、入世的,重视实用,很少玄思隐逸的色彩,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可见把世俗功名看得多重,而功名需要是高层级的需要。所以中国人活得很沉重。而别的民族,跟宗教信仰什么的有关,可能有的就相对轻松。

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用积极进取的办法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减少痛苦。因为说到底,现在已不是上古之世,任何一个人,要接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是很容易的,他的各级需要是一定要被唤醒的,所以社会要为人创造更多满足需要的机会,不管是基本生活,还是自我实现。再说了,如果每个人都满足了最高需要,实现了自我,创造力都发挥出来,国家也不愁不强大么。


一个愿望就是一份债。

ruan兄好像为我们拍摄了一幅黑白照片,而pin好像却我们拍摄了一幅彩色照片。彩色照片才是真正的生活本身。

我有点同意kleo说的:快乐的民族,往往是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那些.
人越伟大想的越多也就越痛苦,或许那些保安和迎宾小姐从来就没有想过精神支柱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日子就是生活本身。他们虽然过着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快乐的小事情,却也未必是不快乐的。只是我们觉得他们不快乐而已。

世界上有很多不幸。
福利国家不一定没有不幸,但是中国的不幸却格外的多。
在中国有一种东西比不幸更可怕,那就是绝望。

我曾经想寻找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发现我找不到。绝望的人还有希望么?想起鲁迅先生写的……

万晓利唱过顾城的这首诗
名字就叫《墓床》

引用Ruan YiFeng的发言:
小K,你有没有注意到,热带的人一般都比较快乐;而随着纬度升高,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忧郁,比如靠近北极圈的国家,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也许寻找快乐,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移居到南方。
我不知道阮先生是说实际的话还是在开玩笑,不过我对这个说法却不赞同,曾经去过俄罗斯,那边的人将享受生活作为日常必不可少的部分,每到周末便成群结队开车去海边度假,泡澡,喝酒,谈情说爱.那里边也没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分,而且据说他们很多人将地租给中国劳工种,许多中国劳工靠此发财,但他们除外偶尔眼红,也并未有多少羡慕,这让我觉得奇怪而且羡慕.

回楼上的.我以为这跟"一切与经济挂帅"有关,在中国把人变成了一种动物,少了精神上的一种追求,内心如何快乐的起来,"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可是,现在,少有人停下来,想一想,"活着是为了什么",哎.....

很高兴,来到这里;很难得,发现了这里。
在这里,看到内心流淌的清泉;在这里,寻得奢侈的共鸣。

读书公园,很美的名字,很喜欢,希望继续做下去。

秋林

人活着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出人投地 拼写有误。

引用出人头地的发言:

出人投地 拼写有误。

谢谢指出,已经更正了。

前些天发现你的博客,后来每天上班都会读上几页,有些好文章好像转到自己的空间。顶一个

当我想到寝室的宿管阿姨每天坐在门口看着视频像是等待着什么,就有一种同情感,我始终觉得生命不该没有色彩,我向往奋斗的那种粉身碎骨的决心,向往着从底层一步一步爬到高峰的历程。这些经历就好像油彩给我们的生活上色,没有这些生命都是黑白的,我跟室友开玩笑说:‘他们在我眼里就是行尸走肉’,室友说了些什么,大概的意思就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一笑而过。我不明白为什么生活可以从行为到精神地改变一个人。我的舅妈如此,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始终觉得年龄大了,安安稳稳的过好现在的日子,奋斗的事情是我们年轻人的。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创新的精神?为什么要得过且过?生命不都是因拼搏而精彩吗?看了阮老师你的这篇文章很有感触。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创新的精神?为什么要得过且过?生命不都是因拼搏而精彩吗?

我觉得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如果你直接去问他们。他们的回答无非那么几种: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或者那么累干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或者真的有客观情况,原生家庭的拖累等等。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用一种模板去套所有人的人生也肯定是不现实的,让我们自己再活一次也未必如今日这般。
所以,思考与探讨这类问题的唯一的意义,可能只是它帮助我们看清了,我们不想要什么。仅此而已。

如果你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就能明白,有些人就是靠这一点甚至被人鄙夷的微光前行。

谢谢,看完抑郁了,这就去跳楼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