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配不平等"?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8年8月 2日

我们经常听到"分配不平等"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分配不平等"?

假定100元钱分给100个人,如果每人1元,那就是"分配绝对平等";如果有1个人独得100元,其他99人得到0元,那就是"分配绝对不平等"。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就是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中间地带。

从最终来看,收入分配完全由政府决定,虽然不是没有限制的。政府可以采用税收,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问题是,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是最佳的?

1)假定"最佳的收入分配",指的是能够最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最大化社会产出的分配方式。那么必然可以推导得到,收入分配应该与个人产出正相关。通俗地说,如果一个人能够产生的产值越大,那么他就应该分配到更多的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对社会贡献越大,收入越多"。那么,我们得到

结论1:

收入分配应该与个人产出正相关。

2)假定个人产出与个人能力正相关,即"能力越大,产出越大"。(这里的"能力"只指能够创造产值的能力。)那么,我们得到

结论2:

收入分配应该与个人能力正相关。

3)假定个人能力在整个社会中呈正态分布,即大多数人处于中等水平,高能力的和低能力的都是少数人。那么,我们可以得到

结论3:

收入分配在整个社会中应该呈正态分布,即高收入和低收入都是少数。

请注意,上面这三个结论,与"最大化社会产出"的假定,都是充要条件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分配呈现一种较合理的正态分布,那么就意味着社会产出达到了最大化。

相应地,如果收入分配呈现"金字塔形",大多数人在收入分配的底层,而一小撮富裕阶层控制了国家的大多数财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就是"分配不公"。并且可以断言,在这种状况下,社会产出一定没有达到最大化。

上面的推导暗含的政策建议是:当收入分配不合理时,政府就应该向富人征税,来补贴穷人;而当收入分配较合理的时候,政府就不应该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这样会影响效率。

但是,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差距在长期中也会造成产出损失。"富人对其子女的投资可以比穷人更多,因此,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并非所有人都能实现其全部潜能。即便市场按照人们的能力和努力给予了他们适当的报酬,如果资源再分配能够让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教育,那么整个社会的效率还是可以得到改进。"所以,政府在分配上的工作其实有二个:一是维护合理的收入分配,二是保证每个人都有培养和发挥能力的机会,即机会平等,尤其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平等。

在英语中,不平均是inequality,不公平是inequity。我们真正要反对的并不是"收入不平均"(income inequality),而是"分配不公"(distribution inequity)。换言之,也就是"Inequality is not inequity."(收入不平均不等于不公平。)

================

今天晚上,我读到谢国忠去年的旧文《高房价的危害》,写了一点笔记。上面是第一部分,明天是第二部分《什么是高房价?》。

(完)

留言(10条)

目前社会除了有教育均等上的问题外,还主要有工作机会上的不均等,目前职位分配依托拍马和关系的较多。实际上靠的不是专业能力。商业上又存在政治性的垄断。
在利益分配方面。
不同意第2,第3个结论的一些方面。这里涉及的是利益分配上的不同意,而不是加大社会产出,发挥个人能力上的
关于 “收入分配应该与个人能力正相关。” 我们是不是要把是否生性耿直而可以委以重任这种因素考虑进去呢?因为能力强大的人不一定可靠。需要同时具备可靠和能力强的特点才是推动社会产出的人。

关于 “收入分配在整个社会中应该呈正态分布,即高收入和低收入都是少数。”为什么我们需要少数的低收入者,你指的是哪些残疾人吗。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能通过福利补贴来使得他们过上与正常人平等的生活呢?就是因为他们生来是残疾,是对社会无用的而让他们成为低收入人群么?

好文章.....就是那个“一小撮”用得不太好
应该说大多数一小撮人在收入分配的底层,而少数富裕阶层控制了国家的大多数财富.........

又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 那些理论和统计方式不能说错但不见得适合发展中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A的薪资水平是发展中国家C的10倍 但C如果想引进人才 必须付出不低于A的薪金才可能 不然人才显然愿意去A 这样 C的高收入人群是以A为标准的 而低收入人群依然会在很长时间内维持原来的收入 统计出来必然不是一个漂亮的正态分布 但有什么办法呢 人才不能不引进
这就给一些些寄生虫创造了一些获取高薪的接口 比如一些年年亏损的国企的薪金跟外企都有的一拼
今天先说这些吧 粗浅的分析了一下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无奈
再往下扯上国企改革和消除贫富差距 就没完没了了

文章有抄袭秦晖的嫌疑

一切主张,要有一个施行的实体和计划。人家没这个动力,压力

怎么办?

下层又没有这个觉醒和动力,需求,怎么办?

普及度又不够,怎么办?

引用welco的发言:
又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 那些理论和统计方式不能说错但不见得适合发展中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A的薪资水平是发展中国家C的10倍 但C如果想引进人才 必须付出不低于A的薪金才可能 不然人才显然愿意去A 这样 C的高收入人群是以A为标准的 而低收入人群依然会在很长时间内维持原来的收入 统计出来必然不是一个漂亮的正态分布 但有什么办法呢 人才不能不引进 这就给一些些寄生虫创造了一些获取高薪的接口 比如一些年年亏损的国企的薪金跟外企都有的一拼 今天先说这些吧 粗浅的分析了一下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无奈再往下扯上国企改革和消除贫富差距 就没完没了了
高收入人才如果能推动更多财富的创造,当然没问题。因为产出大于投入,怎么算都值得

但是没有考核标准,花钱没体现出效益

这才是问题

国企领导就是这个

而且国企领导往往是政府官员的自留地和后花园,钱拿高的,但是责任和激励制度又不明确。这或许是政府的赎买政策,故意装聋做哑

央企,官员不当官就去自留地

这属于特权

利用人民的权力,无论是当官还是下海,谋取个人福利

激励制度如果没有考核,更是见鬼

而且非市场经济的垄断性质应该有人大监管

关键还是劳动法同工同酬,以及独立工会的建立(都没戏)

不然在什么基础上谈公平?

公平不是施舍来的

而是地位对等争取搏弈来的

人家可以不办厂,关门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

一,减小需要受到公平的人的数量,形成人力/才卖方市场

如果有2%的差别带来的就是极端不公平的发生

分配极端不平等恰恰是公平的合理现象

也就是中间阶层,无力靠自己争取到这种所谓的公平,因为你太多了

见“谢卜勒数学公平原则”

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16_3_08/page2.html

蔷薇,月季和玫瑰,在英语里它们都是一种名字(一个单词),说明英语的词汇太贫乏,并不代表说明他们就是具体的一种花。

因为了解而吃惊的事实,是因为对花的科目浅知,不该是源于对一个英语单词的痴迷信赖。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