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1990-1993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0年4月12日

转载一篇文章。

=========================

1989年上半年,中央美院学生方力钧正在为毕业发愁。

他要在两居室和自由之间做出抉择:学校推荐的工作是北京造币厂,那是一个传统,美院的很多学生都会分到那里,工资不错,还有两居室,但必须坐班。方力钧觉得用青春去换两居室,代价太大,他更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他选择了后者,做了一名"盲流艺术家"。

这一年是很多人的发愁之年,南京某空军部队吴姓老兵也在发愁,明年就要退役,是留在南京还是去上海?

回小县城做一名化肥工人那是他所不愿意的。四年前从家里偷出户口本去从军,就是为了奔向大城市。吴姓老兵是个文艺积极分子,喜欢弹琴唱歌,唱《外面的世界》,战友们听得羡慕不已时,他暗自下了决心,要去搞音乐!多年之后,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左小祖咒,真的成了一名摇滚歌手。

1990年春天,中国首届摇滚音乐节"90现代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唐朝"、"呼吸"、"眼镜蛇"、"1989"、"宝贝兄弟"和 "ADO"这六支乐队粉墨登场。20岁的左小祖咒刚刚退役,拎着一把吉他,一台单卡录音机,还有被子,坐着舅舅的卡车去闯荡上海滩。

为了生存,他做起小贩。最开始是给别人转录港台流行歌,一盒四五块钱,后来专门在复旦大学兜售打口带,推销给文艺青年。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叫田彬的人溜达到了北京大学附近。他是《中国美术报》的编辑,但是这份报纸早在前一年12月25日就宣布了停办,田彬和同为编辑的栗宪庭、丁方一起失去了公职,成为自由人。

在一个晴天,田彬不知怎么走到了圆明园福缘门村。有人在巷子里晒太阳,田彬发现那儿房子很多且便宜,紧邻福海,可以游泳,于是就搬了进去。不久,和他来往密切的方力钧也搬了进来。他俩共用一个院子,三间房,中间是堂屋,两人各占一边。热情好客的两人把这里租金便宜的消息四处散布,圆明园画家村的大规模聚集就这么开始了。

接下来的五年里,一拨又一拨的艺术青年开始投奔圆明园。南京的画家徐一晖,有一天在街上碰到栗宪庭。后者说你跟我去北京吧,徐一晖往塑料袋子里装了两件衣服,上衣口袋插了一把牙刷,就跟着走了。他俩路过山东,画家鹿林已经下海,搞装修,整日挎着大哥大、骑着野狼摩托车在济南街头飞驰,栗宪廷和徐一晖告诉他:北京有个画家村,鹿林二话没说,扔下工程队,扔下老婆和儿子就到了圆明园。

那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年代,为了自由,艺术青年抛家离职,或者干脆拒绝了分配。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喊一句"圆明园,秋高气爽"都可以成为诗的年代!

1993年5月,左小祖咒终于从上海杀到了北京。最开始,租住在朝阳门内某破院里,因为那间房子隔音很差,不适合摇滚,祖咒就试着给行为艺术家张洹打了个传呼。张洹很热情,就说你骑车到什么地方,倒什么公共汽车,我在哪个口等。那是长城饭店旁边的路口,当时长城饭店后面还很荒凉,他们路过一个湖,湖里还有死猪,很臭。左小祖咒对这个地方很不满意,热心的张洹还是找到一个干净点的院子,好说歹说,把他留了下来。院子所在就是大山庄,现在的朝阳公园。日后,左小祖咒将和一群行为艺术家在此创建"东村"艺术区。

左小祖咒有备而来,他带了600张打口碟来到北京,这是他在上海活命的买卖;他还带了一个小弟,负责在北京继续售卖打口碟,维持二人生计。他将抽身出来,全身心写歌,"我来北京就是要搞音乐的,虽然成形的歌儿也没有,吉他弹得一塌糊涂,但是我的思想已经成熟了,就会相当自信!"

在这一年的三月,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成立,新生代摇滚青年有了组织,北京开始了以迷笛学校为中心的摇滚村庄聚集:东北旺、树村、霍营,这些村子的村民不知道,好多被摇滚乐迷奉为经典的歌曲,最初版本都是他们先听到的。

(作者:胡吗个,原载《华夏地理》2009年4月号

========================

重要通知

后台升级初步完成,新样式已经上线了!

大家来参观吧,欢迎提供宝贵意见!

(完)

留言(35条)

第一个?

我的感觉是从一个100平米的房子里搬到一个120平米的房子里,敞亮了点,装修也不错,希望好的东西也能像房子一样也多些。

每个时代追逐梦想都是要有勇气的,我的思绪又要不稳定了。

不错……

阮大很久都没有发表有关经济形势的评论了。很期待。

今年美元升值,国内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却造成国进民退挤压出大量民营资本,投资内需缺乏宣泄口,大陆资产价格泡沫继续膨胀甚至输出泡沫到了香港、澳洲,欧元区危机未排除造成中国出口不彰已出现逆差,就业依然严峻,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国民人均收入仍旧低水平徘徊,科技创新不见踪影还不足以形成新的产业动力,居民社会保障还远不到位,工薪阶层税率反而加大甚至要扩大到社保费缴税。

还是请阮大说说吧。

p.s.刘军洛欲言2010年上海楼市崩盘开始,是否言过其实了呢。

网上貌似找不到这篇文章的全文,只能去找旧杂志了?

"徐一晖往塑料袋子里装了两件衣服,上衣口袋插了一把牙刷,就跟着走了。"
那个年代是有梦的年代.

与其关注发生过的事情,还不如多关注一些将要发生的事情。

哈,新样式果然很好看啊~

看不大清楚……
两种色彩都很浅.然后不由自主的判断还有哪些一样不容易分辨的色彩.

说实话,刚开始还没注意到已经升级了,看到文末才恍然,这也是追求自由的一种!

新样式不错,估计是大屏幕看着爽。

感觉页眉处“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的标题字体小了点了,而且颜色也太浅。另外,读书公园和转帖公社的链接怎么没了?

不错,很清爽

引用日月于征的发言:

感觉页眉处“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的标题字体小了点了,而且颜色也太浅。另外,读书公园和转帖公社的链接怎么没了?

页眉的字体已经加深一点了。至于那些链接,等我想好首页的布局以后,就加上去。

我观察到,以前文章的文件名是有下划线的,而现在用空格替代了
是不是加下划线比较好呢?我看很多网站都是如此,原因不知。。

引用ashbury的发言:

我观察到,以前文章的文件名是有下划线的,而现在用空格替代了
是不是加下划线比较好呢?我看很多网站都是如此,原因不知。。

是升级程序造成的吧?

用空格的影响,URL在搜索引擎结果里的会多出%20这样的符号,不美观。

不错不错呵~
就是留言框和背景色区分不开,看着累。

引用ashbury的发言:

以前文章的文件名是有下划线的,而现在用空格替代了

你不说的话,我还没注意到。刚发现这是系统的一个bug,升级以后,文件名的空格不再自动转为下划线了,以后只好手动做了。

1)使用Opera 5浏览此网页会有部分内容重叠但无大碍
2)新版风格更清新,比之旧版看起来更舒服,留言部分有较大细腻改观
3)不知楼主是否有意新开一个wap站?
4)不知楼主是否可以单独输出一个评论feed?

阮兄的“转贴公社”哪去了?请大家帮忙找找,谢谢

我忘了在哪个纪录片里看过,采访北京迷笛音乐学校,说对这个学校很失望,不知道是中国不适合摇滚,还是中国的摇滚时代没有到来。

引用wolf的发言:

我忘了在哪个纪录片里看过,采访北京迷笛音乐学校,说对这个学校很失望,不知道是中国不适合摇滚,还是中国的摇滚时代没有到来。

你说的应该是《待业青年》吧

不要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如果没有可行的建议只会徒劳无功又伤人伤己,要么改革要么沉默,光抱怨批判有什么用呢

引用yoyo的发言:
不要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如果没有可行的建议只会徒劳无功又伤人伤己,要么改革要么沉默,光抱怨批判有什么用呢

鸵鸟政策? 掩耳盗铃?

我还是觉得老版本中每篇文章的页面上,在文章标题上方的上下两篇的链接是用相应的文章名字要好一点。呵呵!

我现在失业,看过有触动,但具体说不出来

引用行空天牛。的发言:

文章标题上方的上下两篇的链接,是用相应的文章名字要好一点。

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方,会自动出现文章名,你试试看!

引用品味的发言:

阮兄的“转贴公社”哪去了?

链接已经加上首页了。

To ycycoming :

1) Opera 5太老了吧?现在的最新版本应该是Opera 10了。你可能是指Mini Opera 5,但是我的手机可以正常显示。

3) 没有开wap版的打算,一般的智能手机,都能直接浏览这个网站。

4) 我不会单独提供一个评论feed,因为这种Feed阅读效果很差,我有亲身体会。此外,也不是每条留言都值得看的。

10年前是2000年,20年前是1990年,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很少很少的!!!!
现在是2010年,2020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包含各种形式的)将达到2个亿

有些字体灰色,太淡了很难看清楚,例如“文档信息”、回复里的引用等。

恩,支持一记,新样式比之前初稿要舒服~

看的我热血沸腾,真TMD倜傥,究竟是自由离我太遥远,还是我没有勇气追逐自由?

方力钧觉得用青春去换两居室,代价太大,他更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 ---这才叫活着

"我来北京就是要搞音乐的,虽然成形的歌儿也没有,吉他弹得一塌糊涂,但是我的思想已经成熟了,就会相当自信!" 这句话说的真是应景儿。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