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生死的智慧》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3年11月 3日

三天前,柯文哲医师在今年Ted Taipei的演讲《生死的智慧》,放上了Youtube

这段短短18分钟的演讲,异常精彩,发人深思。我忍不住把它整理出来,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

生死的智慧

演讲人:柯文哲

时间地点:2013年9月28日 / 台北

视频:Youtube / 优酷 / 土豆

[介绍]

柯文哲(1959-),外科医师,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专长为外伤、急救、器官移植等。

[正文]

1.

01.jpg

我大概是见过死人最多的台湾医生,很合适来谈生死的问题。

2.

02.jpg

让我从叶克膜开始讲起。

有一个笑话,谁是台湾最有名的医生。一个民众跑到柳营奇美医院,说要找叶医师。急症处的人说,没有啊,我们这里没有姓叶的。民众说,有的,他叫叶克膜,当年邵晓玲就是被他救起来的。

叶克膜其实很简单,就是静脉血引流出来,经过一个血液泵(人工心脏),再经过一个氧合器(人工肺脏),送回身体。它用来暂时取代心肺功能。

3.

03.jpg

真正的叶克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主机当人工心脏,旁边是一个氧合器,把血液送回去。

4.

04.jpg

叶克膜的确有非常成功的案例。这是一个周杰伦的舞群,有一天突发猛暴性心肌炎,心脏不跳了。

5.

05.jpg

当时,她的眼睛大大地看着荧幕,荧幕上的信号全是平的。

6.

06.jpg

这是她的心肌病理切片,放大了100倍。

7.

07.jpg

100倍还不是看得很清楚,放大400倍就很明显了,一个个蓝点就是淋巴球。这是很厉害的猛暴性心肌炎,整个心脏都被淋巴球浸润了。

8.

08.jpg

可是,九天之后,她就进行了心脏和肾脏移植。不到一个月,又回去跳舞了。

医学文献上,CPR(心肺复苏术)时间最长、还能被救回来的,就是这个案例。她从国泰医院一路CPR到台大医院,要装叶克膜的时候,发现强心剂已经打了100支了,股动脉和股静脉已经缩得比铅笔还细了,管子放不进去,只好继续用CPR,到开刀房直接锯胸,从上面放叶克膜。

这个案例听起来很神奇,我每次都说这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一个人经历了4个小时的CPR,九天没有心脏功能,还能救回来。

9.

09.jpg

这是另外一个案例,报纸写"全球首例,台湾奇迹,男无心脏活16天"。

10.

10.jpg

这是一个56岁的男子,因为蛀牙,细菌跑到血液里面,再跑到心脏,后来就化脓。在其他医院,打开心脏一看,发现有的地方烂掉了,就给他剪一剪,最后整个心脏都被剪掉了。

怎么办?只好转到台大医院。

11.

11.jpg

到台大医院的时候,因为几乎没有心脏功能,就用了两台叶克膜。图片上有两台主机。

12.

12.jpg

刚才那个案例是有心脏不会跳,这个更厉害,连心脏都没有了,剪掉了,心电图干脆就一条线了。

13.

13.jpg

这是他的电脑断层扫描,理论上,胸腔里应该有一颗心脏,可是现在没有心脏,只看到一些管子。

14.

14.jpg

十六天以后,我们给这个病人做心脏移植。

这是心脏外科教授王水深给我看的。他说,锯胸以后,没有看到心脏,只看到一些塑胶管子,接到外面的叶克膜上。

15.

15.jpg

这个病人做了心脏移植,最后还是很清醒地回家了。这是新加坡《海峡日报》的报道《Sixteen Days Without A Heart》。

16.

16.jpg

还有一个案例。一个26岁的原住民,酒醉以后去游泳,被水呛到,得了严重的肺炎,叶克膜用了117天。

17.

17.jpg

可以看到,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炎(又称急性呼吸窘迫征),整个肺都白掉了。

18.

18.jpg

他用了117天叶克膜。这个图可以看得很清楚,差不多长达一个月,他的肺通气量不到100cc。不过,最后还是慢慢恢复了。

上面这些案例,使用叶克膜以后,可以撑到9天、16天、甚至100多天,然后再进行心脏移植、心肺移植,或者自己好起来。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所以,在媒体的炒作下,叶克膜在台湾变得这么有名,确实有一些很成功的案例。

19.

19.jpg

可是,媒体通常只报道成功的案例,不报道失败的案例。作为一个医生,看到成功的案例当然很高兴,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失败的案例。

这是一个出生一个半月、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心脏手术以后,没有办法脱离心肺机,所以就装了叶克膜。

20.

20.jpg

可是不到三天,他的脚就黑掉了。这时候,医生就面临一个选择。你是要把他的双脚剁掉,继续再救,还是算了,不再努力了?这是很大的压力。

21.

21.jpg

如果上面的案例,你都很困难做决定。那么这一个案例,就更难了。

这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得了肺炎双球菌败血症,引起呼吸窘迫,后来装了叶克膜。

22.

22.jpg

装了以后,出现并发症,四肢都黑掉了。他眼镜大大地看着你,意识清楚,会讨水喝。可是作为一个医生,你面临选择。如果要救他,就要把四肢剁掉,如果不救,就要把机器关掉。

你想想看,在生死之间,病人头脑清楚,我怎么跟他讲:"小弟弟,如果你要活下去,我们要剁掉你的四肢。或者算了,你不要再活了。"你如何跟一个7岁的男孩,讲这种生死的问题?

23.

23.jpg

这就是我当一个重症医学专家的心路历程。

三十几岁,我就当上了主任,觉得医学很厉害,什么都可以解决。可是到了40岁以后,常常有装了叶克膜还是失败的案例,家属问我:"为什么别人救得回来,我们的亲人救不回来?"我也不晓得怎么回答。为什么病人的四肢会黑掉?我要是知道,就可以避免了,就是不知道啊。

24.

24.jpg

慢慢地到了50岁以后,我终于想通一个道理。医生是人不是神,我们只能尽力,仅此而已。

不管医学如何发达,还是有其极限。以现在的科技,没有心、肺、肾,还可以存活,但是难道就这样装着机器过一辈子吗?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园丁能不能改变这种规律?当然没有办法,园丁只能让花在春夏秋冬里面开得好看一点。一个医生有办法改变生老病死吗?很困难。医生只是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得好看一点,仅此而已。

25.

25.jpg

医师只是生命花园的园丁,他到底如何面对草木的枯荣,面对死亡呢?

从科学上讲,一切物理化学反应,都应该趋向最低能量、最大乱度,也就是越来越混乱。人的存在是违反这种趋向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任何有组织的团体都是不稳定的,必须破坏环境,才能使得总的趋向是最低能量、最大乱度。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坏环境,就只好破坏我自己,这就叫死亡。

26.

26.jpg

有一天,我在巡房的时候,突然大彻大悟。人生的结局只有两种: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

你问我,什么是死亡?我的回答是,怎样才算活着?你问我,什么是人生,我的回答是,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人一定会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追寻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生。

27.

27.jpg

最近,我常常讲"一坨大便"的启示。

有一次,我的老师退休了,我就请老师和学长吃饭。我们三个人到喜来登饭店二楼的法国餐厅,结果吃了26000元,平均每人9000元!我看到帐单的时候,脸都绿了,怎么这么贵!我没有去过这种地方,都是乱点的,也不晓得点了什么菜要26000元。第二天早上,我上厕所,一直在看我的大便,这个花了我9000元才制造出来的东西,看来看去,跟我平时去台大医院地下室吃70元一顿的自助餐,看不出差别。我在厕所里面,突然悟到,人生的荣华富贵不过就是一坨大便。

28.

28.jpg

中国人最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学说,可是《论语》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总之就是不想谈论死亡。如果你一直追问,它就说"舍生取义"、"朝闻道夕可死矣"。儒家对生死问题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就是不想讨论。

这种做法积极的一面,当然是让人们重视活着的时候,可是终究没有回答死亡。

29.

29.jpg

我的个人看法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我们唯有面对死亡,才能看清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终究会死,人生只是一个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

人生应该像a的n次方。如果a大于1,a的n次方就无限大;如果a小于1,a的n次方很快就趋近于零。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对社会的付出多于索取,就代表a大于1,每个人都如此,社会就会越来越好,如果每个人对社会都是索取大于付出,就代表a小于1,社会很快就会崩溃。

我用下面这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谢谢各位。

(完)

留言(51条)

阮兄的又一篇好文!最后一句有点 《活着,并且不撒谎》的味道,谢谢

「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坏环境,就只好破坏我自己,这就叫死亡。」

这句话很有启发性。

deeply moved

关于一坨大便的启示,我想说这看起来像典型的演讲式的误导,让人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其实根本没啥逻辑。这不就是否定了所有吃货享受美食的意义了么?这就是和说"人活的好坏有什么意义,到头来部就是一盒骨灰么?","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样。 这种说法恰恰是和这个医生所说的人生就是体验过程的思想相悖。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么。对吾等庸人来说,整天想着奉献社会反而倒是自寻烦恼。

引用mf的发言:

关于一坨大便的启示,我想说这看起来像典型的演讲式的误导。

老先生更多的是说众人希望的荣华富贵,单说食物可以理解说俗话“天天鲍鱼龙虾”吧,和你说的“吃货享受美食”不是一个意思吧

引用cpluse的发言:


老先生更多的是说众人希望的荣华富贵,单说食物可以理解说俗话“天天鲍鱼龙虾”吧,和你说的“吃货享受美食”不是一个意思吧


如果人生的荣华富贵只是一坨大便,那为什么要带老师去喜来登的法式餐厅而不是台大的地下室吃一顿呢。有条件的话天天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美人环绕又有何不好。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结语这一句说的深刻,有哲理。其实总是会在很多人的口中说出类似道理的话。以前自己不明白,不过现在终于明白了。
“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佛门里面有个修行法门叫念死无常,其实分两个:念死,念无常。医生这个职业天然具有修行这个法门的很好的环境。有一些修行人为了能够把死念起来,在坟地里住着。大乘佛教讲自利利他,有个好的修行环境,让自己彻底通达外在一切事物成住坏空,缘起性空,这是自利。有能力救助生命,就尽力而为,生命的缘尽,则使其能够看透生命的本质,洒脱的面对死亡。中国一直一来就有一种“善终”的说法,无疾而终,含笑而逝。

希望能在标题加上『NSFW』标识...

在feedly里看文章看不到付费链接的两个图标。 不知道别的rss reader有无此问题。 建议检查一下。

活好了,活够了,活的够好了,才不怕什么死亡呢。
老的不能动趟在床上时,看到子孙满堂,会觉得死亡也是幸福的。

前面部分关于叶克膜的倒是有点信息,后面的人生意义的引申,算了,仅仅是笔画声音而已,没有意思。

决定病人生死医生无法做到的,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 医生只能尽力挽留病人的生命。

热泪盈眶

有感悟,有真情

他是个出色的医生,更是个杰出的讲者

医学的部分,太演绎了,对行外人可能精彩,同行人看就有点过了

病例部分讲得很通俗,通俗到有些用语不是专业的,也可能是阮老师的意译

后面讲熵的概念,就有点偷换概念了,就像中医讲东西的模式了

后面讲人生讲道德,就直接是传销的套路,心灵鸡汤了

他是个很好医生,更是好更好的讲者,但医学没这么剧情,科学更没这样杜撰

至于哲学,中(医)道理西(医)用,更是我觉得他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不忠

至于他说的膜,就是人工体外循环,大陆有心外手术的医院都有这个设备

我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目睹着用,没什么特别,贵,而已,很贵,大陆,

用不上,是因为性价比

至于使用体外循环引起的四肢肢端坏死,很多研究在开展,请翻查www.pubmed.com

他做不到,是他放弃了一个忠于科学的研究者的执着

我现在很少看博主了,以前看是因为博主的执着,

现在我希望博主没有忘记当年你自己的执着

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喜欢上面这句话!

有一些道理,但是讲死亡,功力还不太够。
如果一个工薪族和一个富二代的小孩同时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当看到另一个小朋友在两个月后活蹦乱跳,而自己的小孩只能接受死亡的时候。他就能深刻体会“荣华富贵”并不仅仅是一坨大便。

我很怕看那种图片的。。。

关于“一坨大便”以前也看过郑渊洁有过类似的说法,其实这样有点像把大便看作了这一顿进餐的最终结果,可是我们进食的目的又不是为了上厕所,而是果腹和享受。只是很多事情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运动会流汗,可是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身。

比如学乒乓球,你可以找教练教,掌握正确的技巧提升球技,也可以自己胡乱打打,养成了错误的姿势,期间你都会流汗,可是两者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当然,有教练也不是百分百就能提高球技,自己打打,不是为了比赛也能玩的很快乐。

我曾经疑惑:港台医学技术发达,人们的职业分工也更精细专业,怎么2003年sars的时候损失就那么大?直到看了阳光时务周刊才知道。
这些照片看着难受,有提示就好了。医生就像洗碗,开始的时候惨不忍睹,结束的时候洁白得泛光,即使逝者也能体会到最后的尊严。

我认为他对人生的看法似乎缺乏科学根据.

引用小白的发言:

我认为他对人生的看法似乎缺乏科学根据.

认真看看文章的最后几段,就可以知道首尾并不连贯,说着生命的奇迹,最后跳出了一段关于索求和贡献的感想,还来了一段要对生活保持有热情(似乎只是医生临演讲结束的一段额外的赠言)。

励志演讲难以避免一些「顾此失彼」的不严谨论述,因为励志的目的就是激起人们的斗志,若没有斗志,空有理论来抹杀感性,则不一定能做好事情的,而且往往做不好事情,因为我们只是凡人而已罢了。用心感受那份好意便足矣。既然对科学根据那么执着,那么自我的实际行动和结果便是最好的参考数据。以上视频中的内容就是医生的实践。

看过视频之后发现平实的文章简介还是不够感情色彩,看文章我感受不到演讲的重点句子有哪些。

「你问我,什么是死亡?我的回答是,怎样才算活着?」,这句话是被后面的话一直强调的,可是强调的时候是间接地强调的,最终没有重新直接地提起这句话。既然喜欢用未知的死亡来反思人生,那么用活生生的现在来反思死亡,岂不是更实在吗?

有收获的只是前面叶克膜的部分。后面的部分纯属鸡汤。

引用mf的发言:

如果人生的荣华富贵只是一坨大便,那为什么要带老师去喜来登的法式餐厅而不是台大的地下室吃一顿呢。有条件的话天天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美人环绕又有何不好。

老先生之前PPT有那几句话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没吃过么自然要去吃一吃,只是当你吃过了,经过了,就明白不过如此了

所以很多人说我见山是山呀,但是这个和第三重境界的见山还是山,这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只好意会呀。

只能说你到了就到了,不到就是不到。

图片看得我好揪心,没有勇气直面疾病、痛苦和死亡。最后这句话说得很好:"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我曾经疑惑:港台医学技术发达,人们的职业分工也更精细专业,怎么2003年sars的时候损失就那么大?直到看了阳光时务周刊才知道。
这些照片看着难受,有提示就好了。医生就像洗碗,开始的时候惨不忍睹,结束的时候洁白得泛光,即使逝者也能体会到最后的尊严。这段话写的很好,

金玉良言,获益颇多,顶起!!!

只能说直面死亡时,作二选一的抉择的情景,是很不敢想象的,有多困难便有多困难。继而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考虑生死的意义。记得村上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关于叶开膜的介绍内容还是让我这种医学白目好奇并震撼的,这种事例举证图片触目惊心,但也不太深入(或许限于演讲时间、听众接受度考虑)。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你闯过去了,也就会觉得也不过如此,时间是很好的人生洗礼。我还是太年轻了。

太深刻,触动太深了.我们,我们人类... 继续探究.继续感受.因为我们还在.

其实,柯文哲先生目前已弃医从政,起因是,台大医院让他承担不属于他的医疗事故责任,他的太太勇于站出揭露,还了清白,也使他不能见容与台大。希望在台湾如墨水的政治里,他能延续演讲中的思想,带来一丝清流。

最真实的东西都通过反面来回答!!!

鼓掌!!

柯文哲是民进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能用TED造势很有水平,但内容多少有些空洞

个人觉得死亡 是不再流动,如同 树叶落下,泉水枯竭,灯光熄灭,丧失记忆,而活着 为了什么,以及为了什么活着,首先 活着是一种存在,然后 你是活着为了什么, 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话题,你完全可以活着什么都不为,但大多数人 是 趋利避害的,是从高能量向低能量流动的,如同 高山流水,如同热传递 一样,

衰老和死亡的根部规律就是“熵”?!

引用醉后末日的发言:

只能说你到了就到了,不到就是不到。

讲得不错!不去经历是很难领悟的。或者说领悟的不是同一种东西。

引用mf的发言:

关于一坨大便的启示,我想说这看起来像典型的演讲式的误导,让人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其实根本没啥逻辑。这不就是否定了所有吃货享受美食的意义了么?这就是和说"人活的好坏有什么意义,到头来部就是一盒骨灰么?","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样。 这种说法恰恰是和这个医生所说的人生就是体验过程的思想相悖。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么。对吾等庸人来说,整天想着奉献社会反而倒是自寻烦恼。

请问什么是“演讲式的误导”?

他是类比“一坨大便”是食物的终点,“死亡”是个体的终点,不论什么山珍海味,荣华富贵,终点是一样的。所以后面引出“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死亡,一些琐碎、世俗的东西就不再那么重要,才发现人生中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不知道未经允许可不可以转载!
值得思考。
转载只算是自己的留存。

我的乖乖真厉害。这样的人要是当上了市长,台湾就是世界第一了哈哈

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儒家不是不谈生死,鬼神莫测,儒家是敬而远之。生死相续,知生才知死

可惜没有最想看的解释生死物理化学原理的那部分,在儒家生死观之前

引用mf的发言:

关于一坨大便的启示,我想说这看起来像典型的演讲式的误导,让人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其实根本没啥逻辑。这不就是否定了所有吃货享受美食的意义了么?这就是和说"人活的好坏有什么意义,到头来部就是一盒骨灰么?","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样。 这种说法恰恰是和这个医生所说的人生就是体验过程的思想相悖。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么。对吾等庸人来说,整天想着奉献社会反而倒是自寻烦恼。

乍一看是没有道理的,仔细一想又很有道理,再一想其实人生都没这么简单,虽然不知道,但我们仍只是活着。 不过,“因为人一定会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追寻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生。”这几话我记住了。 至少,过程很重要,我就是太在意结果,所以才会紧张。所以才会害怕将来。

“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顿悟未必是某件看似直观事情的结果,触类旁通也好,脑洞大开也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获得了升华。

之前拜读过阮老师的这篇文章 没怎么记住柯文哲这个名字,今天看到台北市长也叫柯文哲,心想不会就是这一位吧,搜索阮老师的这篇博文一看,原来真是这人。

拜读了。受益良多!

之前就被死亡恐惧困扰了许久,这或许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吧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