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多》(作者:美人鱼) | 首页 | 善恶之间的辩正(作者:萧胜明) »


意志与真实的对谈(作者:萧胜明)


卡尔维诺的作品,多年前就曾有出版社在未取得授权下,侈译到台湾。当时出版社选取了几篇短篇至中篇小说的荦荦大者,收成《阿根廷蚂蚁》一书。字体略小,但页数颇有份量,很是扎实。问起网路几个酷爱阅读的书友,知道这本旧译自不用说,没有不对这系列大师名作珍而重之的。

在《巴黎隐士》里卡尔维诺曾提到,他的创作在最初,都是以一个奇想的画面作出发点。这回他想到,在中世纪时期,如果有个中空的盔甲自认为自己是有血有肉、可以自由行动的「活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自此,开展这篇精彩的故事。

一则有意思的故事,人物只要被作者付予足够的生命,情节就能自行延展,这篇故事也是。看着故事,我自己推想卡尔维诺写作这篇故事的过程,觉得好玩极了。

一个凭着意志力存在的中空盔甲战士,必然比起血肉之躯更为精实,不受七情六欲的左右。在故事第一章,卡尔维诺以查里曼大帝检阅部队的情景起始,带领中空盔甲战士入场。在查里曼大帝得知麾下最骁勇最精实的雪白盔甲战士阿吉洛夫,竟然以「不存在」而存在着,不但他感到讶异,我们读者也要大呼:「怎么可能!」。这个惊异的破题,便钩起我们无穷兴趣,无法释卷地走读下去。

有个精彩的开场还不难,重要的是如何吸引读者目光继续追随。开场设定再荒谬再匪疑所思都无所谓,只要作者可以自圆其说就成。接继开场设定的路线可以有无数条故事主轴,我想,卡尔维诺写完第一章,应该是放下文稿思索了一阵,才选择了现在这个前呼后应的设定罢。

不受情欲左右,不会同流合污的白甲战士,不受同侪「欢迎」是一定的。但也必然有同性或异性的仰慕者。在军旅中,年青战士对战功彪伟的将军产生「有为者亦若是」的心理很是常见。所以,卡尔维诺在第二章首先引入为报杀父之仇的少年汉波,来与「虚有」的阿吉洛夫对话,让汉波在军队部门奔走申请「报仇」流程里,反映军队乃至公家机构刻板制度的荒谬。

但是,对故事发展而言,汉波这条支线还是不够。我们会想:为什么要有这个「不存在的骑士」的存在?一个不存在的个体在现实里「存在」了,那么反过来想,若有个实际有血有肉的人,却以为自己不存在,或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那又如何?若这两个背反的状况相遇了,又会如何?......在这个假设下,卡尔维诺在第三章,引入葛肚鲁这个看鹅自认是「鹅」、看鱼马上又自谬为「鱼」的疯颠人物,来与阿吉洛夫对比,并在之后的篇章里不时交撞出火花。

葛肚鲁是故事第二支线,对卡尔维诺而言,这样的故事还不够丰富。阿吉洛夫有了同性仰慕者汉波,当然也会有异性仰慕者啰。那么,这个仰慕女孩的身分该如何?寻常会想到的,大约是村姑,再不就是贵族公主,或者可能是异族的女祭司之类。若这么设定,这个故事牵涉层面势必加大,相对使得结构松散了。卡尔维诺安排的,是让女孩也是个杰出战士,又让她与汉波在战场上偶遇;先引读者以为陌生战士是男性,再度给读者一次惊奇。

想当然,汉波对这初登场的女战士布拉妲梦一见倾心,布拉妲梦却对没有实体的阿吉洛夫神魂颠倒,而阿吉洛夫又「尘沾不上心间,情牵不到此心中」地无情无爱。这一来,「阿吉洛夫-汉波-布拉妲梦」错综的三角关系正式确立,想要思索「存在」与「虚无」的两元辩证读者,可以饶富兴味;爱看情爱喜怨的读者,也能得到满足。至于作者,写作中当然更是玩得开心。

这样的故事,已经够「超强卡司、超强阵容」「高潮迭起、绝无冷场」了,但是在于贪玩的卡尔维诺看来,显然还是不够。我猜想,卡尔维诺安排布拉妲梦出场之后,才又想到:如果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不是由作者卡尔维诺来说,改由一个背反的、不涉爱情的神职人员来叙述,那一定更好玩!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侠隐传奇都是自教士间流传记录出来的,这样的设定更符合故事架构。于是到第四章,说故事的希奥朵拉修女才正式登场,把布拉妲梦的出现延至第五章,并在随后的章节起始,不断跟读者提示:这故事是我希奥朵拉修女在诉说着的,教堂给我的职事就是写下这段奇人奇事。这样的安排,卡尔维诺一方面可以藉修女身分,让「绝情断欲」与「世间情爱」产生对话,二方面埋下一个伏笔式的大疑问:为什么教会会让一个修女不事生产,仅让她记述故事便算?......

这个伏笔,到最后才制造了另一个大惊奇。故事中有「不存在的骑士」,有「屠龙」「圣杯武士」......等传说中的情节,看似修女虚构的中世纪传奇。可是故事到了最后,修女竟听见汉波来到修道院的呼唤,一时故事就由虚入实,让读者轻呼一声神奇。口还未曾合拢,却又见修女投入汉波怀抱,原来她就是俗世的布拉妲梦!有谁看到此处,能不佩服卡尔维诺安排的精巧呢?

故事嗒然而止,余韵却不绝,大师名作果然不凡。

特别一提的,先前《阿根廷蚂蚁》里中译版本,因为收藏有失,不能找出来比较,但这回时报纪大伟的译本,确是典雅端丽。没有多余冗字,又不嫌诘倨聱牙,读来十分可亲。除了翻译原文,在注释里纪大伟还引用卡尔维诺研究者——班诺‧伟斯的研究心得,供读者作参考,更是难能可贵。略嫌美中不足的,注释不如商务OPEN系列,采用「随页夹注」的方式,却把注释列在每章之末。读者若在阅读时遇上注释,有心参阅,必得翻查至章节末端才能了解,相对打断读者阅读的韵律节奏。或许这是时报在编排上,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