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境界(转贴)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7年2月28日

《佛的境界》

唐德刚

次,纽约市宣扬佛教最力的大居士、老友沈家桢先生送了我一本易读的佛学名著《名山游访记》。我一夜未眠就把它读完了。后来沈公打电话来问我"读后感"。我说这位作者,为什么动不动就说"吾辈为生死大事而来"呢?未等我说完,沈君便笑着说,"你比他高明。"

原来这位作者曾在清末遍访名山宝刹,餐风宿露,吃尽人间苦头。但是这番苦行的目的却是要"了"他所不能"了"的"生死大事"!笔者这个未能忘情名利的凡夫俗子,怎敢承担沈居士高明的谬奖?我只是觉得不学佛则罢,要学则境界总得高一点才好。"生死大事"奚足萦怀。人生之不可"了"者正多,"生死"小焉者尔。

佛的最高境界便是"自了"。但是一个自私的"自了汉"绝不能"自了"。可是那些追求"自了"最虔诚而还是"自了不了"的人,却是些最"无私"、最"忘我"、最"慈悲为怀"的忠臣、孝子、革命烈士、抗战英雄、情种、烈妇......也就是有火一般情感和正义感的人。他们有深爱、有大恨。他们所自了不了的,不是"生死"而是"爱恨"。但是"恨"易销;而"爱"难填。

生为"抗战将士",那时我们对日本侵略者,那样的深仇大恨,你何能追求"自了",削发为僧呢?生为一个大政治家,你看见饿殍载道,父母易子而食,嗷嗷待救的百万哀鸿,你怎忍心掉头而去,遁迹空门呢?......小而言之,骨肉之情、男女之爱、对禽兽之怜,这些对一些有人性、有佛性的人,也是难舍难分的。上有衰亲,下有弱息,你如何"出家"?宝玉对林妹妹说,"你死我做和尚。"但是她偏不死,你和尚也就做不成了。

这些都是"众生皆具"最起码的"佛性"。一个人若历尽沧桑,生命经验中再有无限风波和"无涯之憾"......如此则其人生旅程中便"禅机四伏";他要追求的岂是"了"一己而已哉?他能了其"欲";而不能了其"愿"。地藏菩萨把他对世上悲天悯人的一切之爱,都集中到一个总爱里去,立下个大"愿",叫做"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就是誓不自了)。所以他老人家"修"了几百年,到现在还在地狱里赶鬼,进不了"涅槃",做不了"自了汉"!

所以一个老先生,上了年纪知道此生为日无多,因而临时抱佛脚。遍访名山,去"了"一下"生死"。这种"佛",还是不学的好。

2007年2月28日阮一峰扫描

(完)

留言(10条)

这个作者,还是跟很多人一样,站在槛内看槛外。
佛说,因爱而取,取而有,有而生老病死。爱恨在生死前,先断爱恨,才能了生死。

引用海风的发言:

佛说,因爱而取,取而有,有而生老病死。爱恨在生死前,先断爱恨,才能了生死。

这不等于在说,先做石头后做佛嘛。

唐德刚以为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么?
真荒谬。

还有,人本来就没有爱恨,何必要断?

人和佛本就没区别,何必不好好做人,而要花那么大的工夫去做佛?

"人和佛本就没区别"?


那你与狗有没有差别?

那你与狗有没有差别?

如果我和狗没有区别,阁下一样没有区别,呵呵

众生平等,你不知道么?

谁说佛的最高境界便是“自了”。

众生无边誓愿度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这才对

常观明净常自醒

我们是来讨论的,不是来吵架骂人的!
可有人同意鄙人愚见?

哈哈。呵呵。嘿嘿。

三种追求。

大牛还是,好好做it教程吧!这个观点我可不敢苟同!建议看一下真正的正法的书籍再去评价.佛法也有三士道..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