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儒"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7年3月 1日

天,"儒"一般解释为"儒家"或者"儒学",特指孔子创立的学说。但是,"儒"这个字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论语》中记载,孔子告诫弟子:"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可见"儒"在当时是一个通用的词,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

胡适有一篇5万多字的长篇论文《说儒》,专门讨论"儒"的起源,他在文中提出了一种大胆的假设。

胡适认为,"儒"原指一种职业,是殷朝主持宗教仪式的教士。公元前12世纪,殷朝被周朝所灭,但是这些教士仍然保持他们的宗教仪式。在此后的六七百年中,他们的礼教逐渐渗透到统治阶级里去了。

胡适进一步假设,孔子和老子都属于这个教士阶层中的一员,属于殷人的后代。正因为他们是亡国之民,在困难的政治环境里,痛苦的经验,教育了他们以谦恭、不抵抗、礼让等行为为美德(由于那种柔顺换取生存的人生观)。他们因此被取了个浑名叫做"儒"。"儒者,柔也",《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

老子便是一个最标准的以软弱为美德的儒派哲学家。老子把宽柔忍让、无为不争、以德报怨、犯而不校等等观念综合起来,连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不过老子却强调,犯而不校、忍而不争,却是最强的力量。那根本不是弱,相反的那正是强有力的伪装。

胡适认为,老子是位"正宗老儒",是一个殷商老派的儒,是个消极的儒。而孔子则是一个革新家,搞的是一派新儒,是积极的儒。孔子是新儒运动的开山之祖,对旧儒不但了解,而且也甚为欣赏,他的新派儒学强调"仁"。孔子说"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这已经不是老子的"无为"了,而成了一种积极的哲学了。

因此,胡适总结道:

(1)"儒"似乎是一种社会阶层,它更可能原来只是一种浑名,逐渐被用成一种可尊可敬的教士阶级所专用的类名。

(2)老子不但是一位老儒,而且是一位根据自然主义的天道观而形成一种哲学新体系的哲学家、实行家和传教士。他的哲学基本上是一种消极的、虚无的、不争的和主张一国应该无为而治的。这可能正是代表早期的儒家----那种宽容不争、懦弱的柔儒。

(3)孔子能够欣赏那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也能尽量吸收那倾向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念,也能容纳那"无为"的政治理想。不过,孔子又更进了一步,创立出一种新人文主义。这种新儒是造成一种能负荷全人类担子的人格,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要养成一种"笃信好学,死守善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有尊严的人格。

(完)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