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的起源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7年2月23日

德刚在《胡适口述自传》的注解中,回忆了抗战时他在重庆就读中央大学时的往事。

当时,他选修了"文字学"课程,主要的参考书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1735-1815)作注的《说文解字》。段玉裁在"县"字下面写了这样一段注解:

县,悬也,县(悬)于郡也。

唐德刚觉得这条注解很可疑,因为县出现于春秋时期,郡是秦始皇根据宰相李斯的建议设置的。县早于郡,所以"县"这个词怎么可能是从"郡"而来的呢?

在查阅资料后,他提出,县的本义是"悬而未决",而不是"县悬于郡"。

他解释道:

因为在古代封建制度下,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它的所有权都是分配给诸侯的。但是,有些新近开拓的土地,在未找到适当的"受封"者之前,暂时不"封"。这种"悬而未决"的待"封"土地,便是"县";它由国君派一文官,暂时管理,这种暂时性的管理员,便是后来"县令"或"县长"的前身。

在封建制极盛的西周,"悬而未决"的土地,终必封人。至东周封建制逐渐崩溃之时,许多"县而未决"的土地,则派专门文官治理,永不封人。这一来,我国的"封建制"也就逐渐蜕变成"文官制"。

据唐德刚说,顾颉刚看了他的文章,非常赞赏。

当时,唐只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能有这种学识,真是让人佩服啊。

(完)

留言(1条)

公真是勤奋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