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故事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7年4月 7日

bg2007040603.jpg

我在网上偶然看到这样一篇让人无法忘记的文章:

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年轻人最后的夙愿

我叫李牧,是黑龙江日报集团主办的子报《读者新报》的记者。今年26岁。在2000年4月10日,我在长春市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并且是中晚期。后曾经先后到过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吉林省肿瘤医院救治。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做了40次放疗后,肿瘤明显减小,尿频、尿痛、尿血等症状得到缓解后出院。

从此至2003年6月份,多次B超检查前列腺基本正常。2003年6月10日发现腰腿疼,再次到吉林省肿瘤医院复查,通过ECT(全身骨扫描)检查出胸椎第11、12节有肿瘤,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即骨癌。原来曾给我做过放疗的杨长宾主任建议我还做放疗,他说只要放疗就会立即减轻我的疼痛。我认为放疗机器都一样,治疗手法也基本相同,就于次日回到大庆。

6月16日,我住进大庆油田总医院肿瘤科,又做了核磁共振、CT等检查,并于当天下午打了2500元一瓶防再次骨转移药物。这时腰腿疼痛更加厉害,并行动迟缓。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后,肿瘤科李主任找我的哥哥,并对他说:"李牧目前情况不是很糟,他的肿瘤长在脊柱外面,骨髓里并没有,可以让骨科为他先做个手术,把肿瘤切除以后剩小面积,放疗效果就更好了"。18日,我被骨科刘主任接到骨科,此时行动更加困难,躺在床上需要人扶才能起来。骨科立即为我做出治疗方案,19日下午,我的哥哥、母亲及我单位多位领导被骨科石主任(手术主刀医生)叫到他的办公室里。石主任说:"割掉肿瘤后,再在他的脊柱上安放一块太金,用螺丝固定,以防止骨折,伤口裁线后就可以转回肿瘤科放疗。"开这个会时并没有肿瘤科的医生在场。石主任还开玩笑的说:"不出三个月,李牧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石主任这样说,我们心理也很高兴,在医院嘛,医生说怎么治,就怎么治。毕竟我们在这方面是外行。

20日上午,手术室的门口站满了人,有我的同事,还有我的朋友。4个小时后,我被推出手术室,石主任告诉大家手术很顺利,也很成功。这次手术我共计输 4000CC的血,并在胯骨上取一小块骨头植入到我的脊柱上。手术时我的意识还清醒,我清楚的听到用电钻钻我的骨头的声音。就这样把11和13节脊柱用太金固定在一起了。

原本我以为手术在背部,术后会趴着,结果事实并不如此。麻药过后,我疼的抠破了来看望我的朋友的手。三天过去了,石主任来查房时告诉我可以下地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被扶下床来站了一会儿。手术过后除了我的伤口疼以外腰腿都不疼了。

手术后的第8天,我的伤口愈合了,医生为我裁了线。我马上和肿瘤科李主任联系,想转回肿瘤科做放疗。李主任说:"你现在还不能放疗,因为伤口的里面还没有完全愈合,回家再养几天再来吧"。就这样我从骨科出院回家休养。在骨科的手术费、太金、输血等等共计花27000元。

在家休养的第六天,我的腿又开始疼。我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到肿瘤科,李主任在看了我的手术后拍的片子后,明确的告诉我说:"你已经不能再做放疗了,原因是脊柱上的那块太金,它会阻挡放疗时的射线,还会把射线辐射到其他地方,损坏健康的组织。"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于当天下午乘火车去了长春。当晚住进吉林省肿瘤医院化疗科10疗区。次日,专家们为我进行会诊的结果一致认为:手术是错误的,我已经失去了放疗的机会。在我住院后第6天,我突然瘫痪了,从腰部以下没有了知觉。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也预示到生命真正的进入到计时。

接下来我注射了8500元一针的核医学,又做了一次化疗,均没有效果。8月6日我办了出院,雇一辆救护车把我从长春拉回大庆。

目前,病情日益加重,在放太金的旁边又鼓出一个肿物,疼痛加剧,药监局虽然为我已经破例批准我每天10支度冷丁(止疼药),但是还不能满足维持治疗我的疼痛。本来晚期的癌症患者还可以安止疼泵,但是由于我背后的这块太金,安装止疼泵机会也没有了。在我疼痛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度过,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别人渴望生,我却渴望死,因为实在是太疼了,可是就连死的能力我都没有。

每当我疼痛难忍的时候,我就想起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为我做的这次手术,不但没有治好我的病,反倒让我失去放疗的机会。如果不做这个手术,而及时放疗,也许今天的我不能瘫痪,至少不能是花着钱还这样遭罪。27000元买我拄着双拐走半个月,我认为这个代价太大了。我不知道这种情况算医疗事故还是属于医疗纠纷,我个人认为手术前肿瘤科和骨科没有一起会诊,拿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严重错误的,也是违反医疗程序的,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骨科的手术,是为了给肿瘤科进行放疗做铺垫,结果反倒阻碍了放疗。如果当初肿瘤科明确告知骨科只取出肿瘤,而不放太金的话,我就可以放疗,也许此时我依然可以从事我所热爱的新闻事业。

我恳请这方面的专家或律师帮帮我,能否在我的有生之年让大庆油田总医院给我一个说法,让我闭上双眼踏上那条不归路。。。。。。。。。

另外,从我第一次生病后,无偿捐献我的角膜一直是我的心愿,以回报社会和关爱我的人,并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

网上显示,此文贴出的时间是"2004-2-15 13:44:24",我立刻到Google里去,首先就看到了介绍李牧的文章。

坚强的活着-用行动谱写生命的留言

 2001 年4月10日,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是很平常的一天,但对于李牧来说,应该是一个苍白、阴霾的日子。那天他一下由生活的波峰跌入低谷,从那一天起他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他患了前列腺癌,并且已是晚期。24岁,花样的年华,生命却过早的将于死亡联系在一起,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李牧将如何设计和度过他今后的与众不同的人生?

  "最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接近死亡的日子里的那种绝望"这是李牧最喜欢的书中的一段话。面对死亡,李牧是否有过恐惧和绝望呢?在日记中,李牧这样写到:"是的,当我知道自己的病情的那一瞬间,原先的恐惧和忧郁突然间消失了,心头升起一种严峻的感觉,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完,一下子变得清晰了""死亡与生命并非完全割裂,我要把死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用自己镇定、平静的心来聆听死亡的脚步声,留下对生命的真实感受。走向死亡的过程并不单纯是承受病痛逐渐加剧的折磨,还迫使我抓紧时间去设计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这不是含泪的告别,我们能从这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顽强与豁达。写到此处,我又仿佛看到了他从容、阳光般灿烂的笑,看到了他坚毅、果敢的背影,看到了一种笑对病魔、笑对人生、蓬勃的生命气息在不断的升腾。

  李牧最喜欢的书是《生命的留言》,但他最敬佩的人却不是陆幼青。他不是一个静静等待死亡的人,他要用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在死亡这条不归路上走向完善、走向超越、走向升华。

  2001年11月17日,我有幸见到了李牧。年轻、帅气,人很苍白,很瘦,却很精神,你在他身上找不到丝毫病痛的痕迹。他活脱的生命气息和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足以震撼你的心灵,让你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他极少用强烈的字眼表现他的痛苦,而是以平和、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从闲谈中我才知道,他在生病以后,还自己负责工程,在他姨父的工地上,在榆树光明建起了手机发射塔,我更加佩服他。他告诉我,60米高的铁塔需要4天才能建完,并且还告诉我那么高的铁塔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这使我留在自心中很久的谜团终于找到了答案。的确,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在冷酷无情的死亡面前选择坚强的活着,那种生命的力量就更是无穷的。我坚信他一定能用这份无穷的力量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现在,李牧将自己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成为大庆市报业集团的一名记者。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是在忙着,不是采访就是写稿,唯一一次不忙的时候还是在查资料。我很想与他多说几分钟,可是又不忍心打扰他的工作。很多话总是欲言又止,我没有理由劝他多休息。在他看来,快乐的工作、享受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理解他这位特殊的朋友,所以有时我将自己的牵挂化作真挚的、无言的祝福:愿好人一生平安!李牧的生命之火依然在燃烧,他抓紧比常人更珍贵的每一分、每一秒追逐着梦和理想,同时也是在充实和铸造他无悔生命中的每一天。

  "有质量的人生并不因为上帝眷顾的太早而退色衰微",是的,人活着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人生的质量。再坚强的人也不能控制或预知生命的长短,但他却可以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他可以用自己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去唤醒更多的人去探究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李牧正是这样的人,他选择了坚强的活着,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更辉煌的生命的留言。

  2001年12月31日

======================

然后,也看到了不愿看到的文字。

生命因爱而坚强

罗骆

(一)

早晨,睁开眼睛,窗外接连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

天晴了。

忽又想起了老朋友----李牧,但我知道:你再也无法看到今天升起的新一轮太阳了,你再也不能享受这雨后的阳光了。

听你的家人说,你走得很不甘心、很委屈、很无奈。

李牧----我的好朋友,你最后的心情,我能想象得出,体会得到!

回想我们的初次见面,我又想起你见到我时那兴高采烈、孩子般快乐的样子。

2001年11月17日,我有幸见到了你。年轻、帅气,人很苍白,很瘦,却很精神,在你身上找不到丝毫病痛的痕迹。你活脱的生命气息和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足以震撼人的心灵,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你极少用强烈的字眼表现自己的痛苦,而是以平和、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 。

我记得,那天中午去吃饭,你和我一起走到饭店,你亲自点了菜,吃得那么香,你说,那是你好长时间都没有过的了,当时,我心里真为你高兴!

哦,李牧,我的好朋友,我无法再回忆下去,我已是泪眼模糊!

李牧,你就这样匆匆地走了,走时,你匆匆地叮嘱我,把你的故事告诉世人。我一定会做到。

虽然你只是个普通的人,一个坚强的普通人,可正是因为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你的普普通通的事,才会不掺假、才会更真实、更完整地折射出人们身上最人性、最真挚、最善良和最美丽的光环。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担心自己的文笔拙劣,不能真实地展现你的一生,辜负了你的期望。可你为了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竟在死前录下了11盘录像带,在癌细胞肆虐的最后日子里,你为了录完这长达18个小时的录像,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在录像中,你尽管保持着微笑,但我分明看到你额头上渗出的细密的汗珠,你是多么痛苦啊!我还有什么借口呢?

我战战兢兢地拿起了笔,给世人讲述了如下的故事----

(二)

李牧出生于1978年3月15日,死时才刚刚26岁。

他不幸患上了前列腺癌,在全国患这种病的人只有6例,他是其中之一。李牧出生在黑龙江省边境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父母似乎每天都在吵架,家庭始终笼罩在阴霾里。17岁那年,父母离异了,李牧和母亲回到了吉林省榆树市的姥姥家。为了替母亲分忧,李牧发誓要早日自立,挣钱养家,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中专毕业后,李牧当过会计,做过服装生意,而后又去长春学习美发手艺。由于成绩优异,勤奋踏实,李牧破例被该校聘为教员。

不久,在朋友的邀请下,李牧来到了让他一生中大喜大悲的黑龙江省桦川县。在桦川,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很快就把美发生意搞得红红火火,也带出了一批批的学徒。此时,一个善良清纯的女孩也走进了他的感情世界,两颗真诚的心很快就碰撞出了爱的火花。千禧年元旦,他和自己心爱的姑娘携手走上了红地毯。洞房花烛夜,他对爱妻说:"我要好好地待你,一生一世!"婚后不久,他的第二家发廊也开业了。

正当李牧陶醉在爱河和喜悦中时,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2000年4月10日,他突然便血,在妻子的陪同下,他匆忙来到桦川县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医生感到很震惊,发现他的前列腺异常肥大,有常人的五六倍!医生建议他到别的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随后,他迅速赶往佳木斯中心医院检查,医院的诊断书上清楚地写着:"疑为前列腺ca。"妻子不知道ca的意思,可读过医书的他立刻被这两个代表癌症的字母击垮了。捧着病历书,他犹如五雷轰顶,感觉天地都塌陷了。

回家的路上,外面细雨蒙蒙,坐车内的他也是眼泪朦胧。他担心妻子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骗妻子说是前列炎。回到家里,他瘫倒在床上,蒙头大哭:"我要死了,我只有22岁呀!老天你对我太不公平了!"

几天后,李牧在妻子和母亲的陪同下,来到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去做切片。看见母亲和妻子哭着从病理室出来时,等在化验室外面的他知道,前列腺癌已确诊无疑了。医生告诉他,已是中晚期了,赶紧到肿瘤医院去治疗。看着伤心欲绝的亲人,心如刀绞的他极力掩饰自己的绝望,若无其事地安慰她们:"没事的!医生也会搞错的。"

抱着一线生机,李牧的母亲卖掉了家里的房子,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并四处筹钱。2000年4月26日,李牧在母亲和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医生告诉他:"所有的前列腺肿瘤都是恶性的,它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发生于年轻人极少见。目前全国30岁以下患前列腺癌的包括李牧在内只发现6例,完全治愈的希望很小。"被判"死刑"的那一夜,他感到非常的恐惧,不敢合眼睡觉,担心自己一闭上眼睛就再也看不到明天的日出。

在北京住院的那些日子里,李牧几次来到医院附近的立交桥上想跳下去,他不想拖累母亲和妻子,不想让亲人看到他弥留时的痛苦。两鬓斑白的母亲老泪纵横地拦住他说:"儿啊!只要有--线希望,妈妈决不会放弃你!"

"最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接近死亡的日子里的那种绝望。"这是李牧经常说的一句话。面对死亡,李牧曾经恐惧和绝望过,但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 "当死亡不可避免而且离得那么近时,我原先的恐惧和忧郁突然间消失了,心头升起了一种严峻的感觉,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下子变得清晰了。""死亡与生命并非完全割裂,我要把死亡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用自己镇定、平静的心来聆听死亡的脚步声,留下对生命的真实感受。走向死亡的过程并不单纯是饱受病痛逐渐加剧的折磨,还迫使我抓紧时间去安排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这不是含泪的告别,我们能从这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顽强与豁达。写到此处,我又仿佛看到了他从容、阳光般灿烂的笑,看到了他坚毅、果敢的背影,看到了他那种笑对病魔、笑对人生、蓬勃的生命气息在不断地升腾。

李牧不是一个静静等待死亡的人,他要用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在死亡这条不归路上走向完善、走向超越、走向升华。

为了爱,李牧开始为自己操办"后事"。他把在父亲处的家产利用遗书的形式全部给了侄儿。

为了爱,李牧对妻子说: "我们离婚吧,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见到你再组家庭,并且永远地忘了我。"妻子哭着不同意,他执拗而坚决。"如果不同意,我再也不治疗了。"他把眼泪流回了心里。虽然妻子不同意离婚,手续也没办下来,但他选择了离开,要让时间来抚平妻子心灵的伤痛,他善意地欺骗妻子要外出一段时间。他把在桦川苦心经营的两家发廊留给了妻子,只带走了两张结婚照片作纪念。他与妻子在火车站洒泪挥别时,妻子不断地挥手叮嘱:"过年时你一定要回来啊!"此后,当妻子给他打电话时,他选择了逃避,不是不接,就是挂断,甚至频繁更换联系方式。他一次又一次地说着:"对不起,如果知道我有病的话,我绝对不会和你结婚,是我害了你!但我真心希望你一生幸福快乐!"

为了爱,李牧回到吉林省榆树市,他要为日夜操劳的母亲安排好下半生。当初他从母亲的痛苦中来到这个世界,而今他又要在母亲滴血的泪水中离开。母亲是他最大的牵挂,为母亲找个好老伴,成个幸福的家,一直是他的愿望。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要抓紧办好这件事。母亲知道后不同意,哭着说:"儿子,你现在都这样了,妈不想考虑个人问题,妈要照顾你!"他说:"妈,我非常希望能在我活着的时候,你能再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那样我就是闭上眼睛也放心了!"母子相拥痛哭。他四处奔波,终于在长春为母亲找到了一个可靠的老伴。李牧欣慰地说:"能在死亡临近时看到亲人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安慰,我死而无憾了。"继父陈伯对李牧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儿子而自豪,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你妈。"为了李牧,老两口不停地劳作,母亲也在长春找了份临时工作。他们说:"治病的大钱咱们挣不来,就是挣了几块钱,也要给孩子买止痛药!"
不久后,李牧被通知住院治疗再次来到长春,但他想,数万元的钱不但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还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为什么要白白浪费呢?他拒绝打针吃药,不想再交住院费,并取回了病历,对妈妈说:"咱不治了,咱家不宽裕,用这么多的钱来延缓一段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钱,留给你和哥哥吧!"

李牧从未感觉生命如此宝贵,时间如此匆忙。他要活着,即使肉体再痛苦,希望再渺茫,精神再受折磨,他也要活着,积极向上的活着。为了不影响母亲的生活,出院的李牧离开了长春,一个人回到榆树市。他不愿看到别人怜惜自己的目光,更不愿意把自己看成一个废物,他想去工作。
的确,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在冷酷无情的死亡面前选择坚强的活着,那种生命的力量就更加无穷。李牧用这份无穷的力量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李牧坚持到姨夫的工地上去干活,姨夫是搞手机发射塔工程建设的,李牧想自己亲手建座塔!他聪明好学,很快就学会了看图纸,然后就请求自己负责工程。他不顾大家的劝阻,每天忙碌十六七个小时,虽然白血球降到2300个单位左右(正常人是4000~10000个单位左右),但精神却非常好。他常对别人说:"看见一座座塔竖起来,听见人们向我打着招呼,我感到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不是一个等待死亡的人!"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外面施工已经停下来了。李牧在榆树市租了一间小房,一个人离群索居,陪伴他的只有一台小半导体收音机。寂寞的日子里,他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他要把自己与死神的抗争、身体生理病理上的变化记下来,鼓励那些和他一样身患绝症的人们,留给医生做研究资料。到临死时,他留下了四大本厚厚的生命日记,字数不会少于50万字。他在日记中写道:"夜幕降临,生命终止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现实,病魔虽占据了我的身体,却占据不了我的心灵,我要与之抗争,让它知道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有人问李牧:"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天,你想如何度过?"他想了想,郑重地回答:"第一天和亲人在一起;第二天想一个人到海边静静地看夕阳;第三天我要献出我的眼角膜给失明的人,然后默默地死去。"

也许是李牧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死神,他居然熬过了漫长的冬天,万物复苏的春天给李牧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1年8月的一天,李牧从收音机里听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守候真情》节目后,非常感动,他试着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叙述了自己的经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个早期天,他的信在栏目中播出了。李牧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动了成千上万热爱生活的人们。节目播出后的7个多小时,他的手机一直不停地响着,人们纷纷询问他的病情、通告偏方,那么热情的话语让李牧感动不已,一时间,李牧的故事引起长春几乎所有新闻媒体的关注。更让李牧没想到的是,他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圆了自己的记者梦。

在电台记者的热情帮助下,李牧再--次到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复诊,曾经给他确诊的医生们不禁失声惊呼:"你竟然还活着!真是奇迹!"

这确实是爱创造的奇迹,李牧是不幸的,两亿分之一的可能,对他来说,却意味着百分之百;李牧又是幸运的,爱和坚强让他成为全国6例年轻前列腺癌患者中惟一存活的人。

在媒体的帮助下,李牧来到了黑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可只住院三天,医生就告诉他已没有治疗的价值,他以一颗平常心接受这个结果出了院。

11月2 日,李牧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黑龙江省电台组织的纪念记者节的特别节目,他说:"......虽然我的来日不多,但我有个梦想,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一定做记者。"正是李牧的这番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大庆晚报》和齐齐哈尔电台《鹤城之声》同时向他发出邀请,要帮他圆他的记者梦。

李牧欣然接受了电台的邀请,并要求给予难度较大的采访。他暗访卖淫窝点,有效取证并成功地解救出一名无辜少女。在齐齐哈尔,他在第二看守所采访了一位逃逸数月刚刚被捕获的关押犯人,通过和犯人交心,唤醒了他的良知。这期由他独立撰写、制作完成的节目在《鹤城之声》中播出,在鹤城听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在齐齐哈尔电台实习一周后,李牧回到榆树老家简单休整一下,然后来到了大庆市,先在《大庆晚报》当见习记者,不久就在《科学生活报·半周刊》当了--名真正的记者。李牧认真而执著的敬业精神深得同事们的敬佩,大家都喜欢这个聪明,乐观的小伙子。他也写出了《老外考倒大庆人》、《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等很有分量的稿件。

从此,他每天都忙碌地采访、写稿,他要把自己不多的时间用于实现生命绚烂的爆发,直面人生、笑对生死,李牧用笑容向我们诠释了一种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美丽。

《科学生活报》还特辟了一个"李牧专栏",集中编写李牧采写的稿件及李牧本人的故事。虽然它将伴随着这个年轻生命的飘逝而终止,但它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坚强。正如深爱李牧的同事所说:"李牧没有传奇,只有真实。李牧的岁月并非惊涛骇浪,而是一段不能不读的人生。"

李牧说:"每次采访,被采访者都不知道我是与死神赛跑的绝症患者。我真正体验了记者的意义,很崇高,很有责任感。"李牧的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他已--个多月没服止痛药了,自己感觉身体状况很好。他说:"我相信新闻工作是我治病的良药,这张全新的报纸可以延长我的生命。"

但脆弱的肌体终究抵御不了癌细胞的侵蚀,李牧再次病重卧床。黑龙江省记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多次将电话打到报社,不断询问李牧的病情与近况,并鼓励李牧要保重身体,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有爱就有希望,同事们用浓浓的亲情给予李牧以极大的关怀。

在住院治疗期间,《长春晚报》、《东亚经济新闻》及吉林电视台都对李牧的经历给予大篇幅的报道。大连的《半岛晨报》在近期推出了5篇系列报道,对李牧的过去和现状给予了全方位的记录。大庆电视台录制的关于李牧的专题报道也与大庆的观众见面。而《辽宁青年》为了报道李牧,打破了该杂志不发长篇人物通讯的惯例。

随着李牧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令许多人心碎,李牧自强不息、挑战生命极限的事迹感动了东北的父老乡亲。

一个和李牧素不相识的读者在电话中泣不成声:"怎么会这样?我也是孩子的母亲,他还是一个孩子啊......"

不满26周岁的李牧当然还是一个大孩子。在报社,他总是手舞足蹈。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牧的"招牌"表情:说话之前咧嘴傻笑,憨态可掬。李牧如此眉清目秀,一脸写着善良,或许不会让疼他爱他的人肝肠寸断。可生生死死,又有谁能驾驭得了?

李牧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身体的疼痛无法忍受,每天都要注射十几支杜冷丁缓解症状。李牧在与朋友通电话时他多次说过,在疼痛严重的时候,他真的盼望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想法与脆弱是不相干的,只能说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骨癌患者,他们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下,李牧曾想过自己结束生命,但当他想到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时,他放弃了。他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剥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属于将他带到世间的母亲。他也不能背叛自己的诺言:他要让母亲有一个坚强的儿子。

在病危时,李牧说,他的视力非常好,如果有个人或是医疗机构需要,他将无偿捐献眼角膜。
他说,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但他在心里放不下许多人,血浓于水的亲情,热情奔放的爱情,情同手足的同事友情......但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已生白发的母亲。

说到母亲,李牧说来生再做报答。李牧说他就要走了,这一去便是真正的诀别。在生者的梦里,在死者的冥想中,或许还能偶尔不期而遇。

李牧说趁他还有力气,他想和相识的与不相识的亲人、同事、朋友唠唠嗑儿、说说话。他想多听一听人间最为美妙的声音。他说带着这些萦绕心间的声音上路不会太寂寞。

2004年5月21日,李牧与我通电话时告诉我:"我以为不能再与你通话了,在这之前我已经11天没有吃东西了。我自己也以为真的要走了,但在第12天的时候,我又能吃东西了,看来我还可以坚持一小段时间......"李牧挂断电话之前的那句"bye-bye"让电话另一端的我觉得仿佛又看到了李牧脸上灿烂的笑,仿佛李牧话语间的轻松、愉悦之情沿着电波传了过来。

李牧在记者岗位奋斗两年多,实际上都是处于病重状态,但他却以顽强的毅力抗击着病魔,用生命的最后热度谱写了--段传奇。虽然他只有财会中专学历,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着与独特理解,勤奋刻苦,业务提高很快,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写了200多篇稿件,而且其中20多篇稿件在大庆当地反响十分强烈。在黑龙江省记者协会眼中,李牧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正义和责任感的青年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李牧深入社会阴暗面的采访中,一些人经常威胁恐吓他,但他没有丝毫惧怕;还有人以给他治病为名让其放弃报道,都被李牧严词拒绝。他是记者队伍的骄傲,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都是新闻战线的同仁值得学习的。

2004年6月3日,一个让李牧的朋友们心痛、难过、伤心欲绝的日子,这一天的16时8分,一个让李牧的朋友们顿足、无奈、欲哭无泪的时刻!李牧走了,他在母亲、哥哥的陪伴下,安静的走了;李牧离开了,他在鲜花和掌声中,微笑的离开了。他带走的是人们永远难忘的笑容,留下的是亲人、朋友长长的哀思,还有一首感人的、值得回味的、人们会从歌声中有所感悟的歌!

【参考链接】

* 纪念李牧的网站

留言(2条)

有些事我不是很清楚 前一段话提到多是医院的事情
后一段却一字不提
那是真的吗
是的话好残忍 简直草菅人命

这个人我印象深刻,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守候真情》李牧的事迹我也打了电话,当时我是一名刚毕业流落长春街头的穷学生。多年以后我在北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偶尔一天突然又想这位一位负责乐观的年轻人,很关心他的后来。竟然搜到了!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