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德评余秋雨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8年4月12日

bg2008041202.jpgbg2008041201.jpg

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宋祖德是谁,好像这个人经常上报纸的娱乐版。

但是,他对余秋雨的评论实在太好玩了,多少年没有看到这种有趣、生动的评论了。

在央视青歌赛的现场,总能看到一只老苍蝇在嗡嗡地拍打翅膀。......许多电视观众还误以为余秋雨的知识是多么渊博,临场发挥是多么精彩,一把年纪仍记忆超群,其实这些都是假象。

祖德不明白,央视青歌赛如此高品质、高品位的栏目为何要重用这个体质衰老、腹中空空、油头滑脑的余秋雨?余有何德何能?余秋雨号称是作家,却每本书都写得枯燥无味;余秋雨号称是学者,却从未有任何学术研究成果。......呜呼,余老一把年纪基本的自知之明及自尊心丧失殆尽。

请看下面的视频,这是几个月来我看过的最可乐的东西,笑死我了。


update

新加入的视频,余秋雨的解释《网友指责我口误连连是谣言》

(完)

留言(20条)

i've heard that 宋祖德 is a prophet :-)
and the host said that he's 娱乐圈的纪委书记...

哈哈~宋这个人看来很有表演欲阿

这样的蹩脚文字博主都这么推崇。。。

哈哈,博主居然不认识这个人!

我觉得宋祖德很可爱

引用V的发言:

这样的蹩脚文字博主都这么推崇。。。

不要对娱乐性的文字要求太高嘛,何况他说得并不蹩脚啊,余秋雨早该受这样的批评了。

他说的有真有假

娱乐圈炒作的本就是说话就是无责任

他深知这个,所以对喜欢炒作的人,他也去说些假话炒作他们,谁知道真假?

比如吴宗宪尿床46年,46岁?

要告起来,最后难道出台一个法律禁止炒作?
涉及诽谤?明星不可能告他,一旦他被告,那告这个明星的人可能一大堆,谁没炒作过?

这就是娱乐圈的潜规则一种吗,大家玩玩,何必当真.

宋祖得有好几部电影上cctv6,可见他是很精明的人

这两个人都很让人讨厌

南方人的幽默。

余秋雨连个口误都要解释这么久,最后还没说清楚!

余秋雨是文革的产物,作刀的先锋。想当年,他可是大字报的好手。

呵呵 讨厌余秋雨,一看到他又上青歌赛,我真是抱着头不愿再看了。
至于宋祖德,比较有趣,他说余秋雨的说法很对,但他似乎更乐于表现自己。

宋祖德不是号称“娱乐圈中的搅屎棍”么?此人还是颇有娱乐精神的。对余秋雨的上述评价有对有不对。老余的学术成果确实没怎么听说过,倒是挺喜欢上电视露脸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老余早几年的两本书《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还是很不错的,其开创的文化散文在中国的散文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这是不容抹杀的。尽管其人早年的政治履历上有些污点,还是得客观评价其人的。

连续三年担当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之后,余秋雨近日发表公开信表示明年不再继续参与这个活动,并感谢观众静静听了他四十几个晚上的随兴漫谈,就此挥手作别!

余秋雨近日在博客上写下了近千字的公开信《向广大观众告别》。针对本届青歌赛出现的不少争议,余秋雨也作了回应。媒体热炒的"口误"、"软性罢工"事件,他说都是应该鄙弃的假新闻;而对网上掀起骂战的网民,他更加不屑一顾,认为长期的网上生活使这些人"失去了正常学习的时间,知识结构出现了问题"。

每年青歌赛,都有不少观众要求将余秋雨的点评出版成书,但一直未见央视有所行动。在公开信中,余秋雨讲了原因,是怕这种书会被今后的选手当成"应试资料"。不过,他推荐了正在网上连载的两位学者写的点评笔记。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其中一篇署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哲"的文章《夜夜听雨》,文中认为余秋雨创造了奇迹,"高层学术前沿和世俗传播前沿完全合成了一体,实在是大师手笔,常人莫为"。(李藜)

编者的话:

连续担任3年央视青歌赛评委的余秋雨,本月20日发表一篇题为《向广大观众告别》的博文余秋雨博客原文如下:

向广大观众告别

长达四十几天的又一届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终于结束了。这期间无数观众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发来大量热情的信息,我无法一一回应,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向大家告别

我几度参与这个活动,目的当然不在于歌手和比赛,而是想要在浮躁的经济社会中借取这个能够吸引几千万观众的收视平台,来点点滴滴地渗透文化话语,扩大文化气氛。同时,针对文化界既浮滑又复古的潮流,我力争把海内外人文科学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用尽可能浅显的方式直接告诉广大普通观众。从实际效果看,这个目的已经达到。

据说在大赛初期有几个人在网上骂骂咧咧,这早在预计之中,他们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个活动取得了大成功。他们未必邪恶,只是长期的网上生活使他们失去了正常学习的时间,知识结构出现了问题,应该原谅。其他观众批评他们是"蚍蜉撼大树",这是不妥当的。当然某些报纸曾在大赛一开始伪造所谓"口误连连"、"软性罢工"之类,是假新闻,也应该受到鄙弃。好在广大观众有判断力,完全没有理会,这些东西很快也就消失了。

有大量观众向中央电视台发来短信,希望能把我在历届比赛中的文化点评出版成书。这个要求,几年前就有很多出版社向我提出过。但是,我一直担心这样的书一出版,必然会被今后的选手误认为"应试资料",误导他们进入死记硬背的泥潭,因此都没有答应。这次也不想出这类书了。我听中央电视台的朋友说,网上正连载着两位学者听我每天点评的笔记,其中有一份叫《夜夜听雨》,已经连载到二十则了,水平不低。我不上网,无缘得见,大家如有兴趣,就读读这类笔记吧,不必等待出书了。

我已经做了好几届评委,每次都是盛情难却,无法推脱。但是,下一届肯定不做了。这件事虽然每次都做得非常开心,但时间长达四、五十天,一天也不能离开,这对我这个彻底的自由知识分子而言,实在太久了。例如,这次就把我正在进行的《文化苦旅全书》的改写工作大大拖延了,真是着急。因此,我已多次恳请中央电视台尽早物色下一届的接班人。

对于物色的标准,除了一些必需条件外,我还有两条建议:一是能够以快乐、轻松的心情来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话题,并把这种心情传染给广大观众,使大家对宏观文化产生亲切感;二是要有勇气固守文化本位和艺术本位,切忌用空洞的政治话语和琐碎的历史话语来取代。

观众朋友们,感谢你们静静听了我四十几个晚上的随兴漫谈。就此挥手作别!

这么大年纪,还要上电视舔着脸维护自己可怜的“形象”,不过老余喜欢上电视就是。。。东拉西扯,赔着假笑也不容易,他就是一个演员,他崇拜的估计也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什么学者,充其量也就是个文化的三倒贩子,还缺斤少两

我很喜欢拉灯,尽管他有时候比较偏激。

笑死了。

余秋雨先生应当归入当代杰出炒作大师之列,“老屋申请故居保护”和以前的所谓“余秋雨书籍反盗版声明”、“马兰与黄梅剧团打官司”一样,都是一种无论结果如何都稳赢不败的事情----吸引了眼球,造成了轰动,就一定会拉动影响,促进销路。人们可以回想若干年前的珠海故意渲染超常规摸的重奖“丽珠得乐”胃药发明人以造成全国性争论、前两年的黄健翔在世界杯转播中有意恭维英国队、羞辱澳大利亚队以博得全世界关注,等等,这些事件无一不是一次次精心设计却又不露痕迹的成功炒作。当善良的人们还在为对与否争论不休时,引起争论的始作俑者目的已经达到,也许此刻正躲在幕后窃笑呢,这只要从黄健翔------一个从导游行业跳巢到一个低级足球国家的高级电视台的足球转播员,凭借导游行当炼就的舌头,足球专业知识不多,但善于哗众取宠,博得许多对劣迹斑斑的足协愤恨万分的善良球迷的青睐,最终从世界杯转播中的惊世一赌中获得蓄意的成功------由此不难察觉此次余先生的老屋事件背后的真正意义。奉劝善良的人们还是多把您的关注投放到这个社会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比如不成功的房改、医改、……无处不在的腐败、奸商……

宋祖德是一个既无聊又低级趣味之人,人称“宋大嘴”——指“口无遮拦,满嘴喷粪”之意,故绰号“搅屎棍”——意喻臭不可闻也。此等人不了解余秋雨,对余秋雨有偏见,他来评论余秋雨,其公正度可想而知。

他们两人比演员强,不仅娱乐别人也娱乐自己,呵呵~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