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的《南华早报》有一个长篇报道,介绍了微信如何变成中国用户最多的手机 App。
我读了很有收获,就结合维基百科和其他公开的资料,总结了一份微信的发展史。
2010年6月,苹果发布 iPhone 4。当年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是3610万部,2011年就猛增到9060万部,2012年更是飙升到2.142亿部。很显然,手机软件(尤其是即时通信软件)即将爆发。
2010年10月,腾讯广州研发中心开始开发微信。研发负责人是张小龙,当时是 QQ 邮件移动版的负责人。2005年,他的前一个产品 Foxmail 被腾讯收购,他因此加入腾讯。他带领一支不到10人的团队,不到70天的时间内开发出了第一版微信,击败了另外两个内部同类项目。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确定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微信"。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发布,第一版只允许用户发送文本和照片,不能发送短信。一位用户在苹果公司的 App 商店留言:"不能像飞信那样,给其它手机发免费短信,我不知道这种产品有什么意义。"但是,飞信(feixin)当时不愿意向非中国移动的用户开放它的短信功能,导致没有能进一步占领市场。
2011年5月,微信推出了"语音消息"这个关键功能,让用户的手机变成对讲机那样工作,每条语音消息不能超过60秒。马化腾后来说:"语音消息将不习惯在智能手机上打字的商人转变为微信用户。"微信的每日用户增长从 10000 增加到了 60000。
2011年7月,微信增加了基于位置的服务"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摇一摇",允许用户与附近的陌生人联系。每日用户增长跳升到了100,000。
2012年3月,微信达到1亿注册用户,这时距离产品推出433天。
2012年4月,微信开始国际化,英文名称定为"WeChat",并推出了多语言版本。
2012年5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允许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这使得微信从一个即时通信软件,向社交网络发展。
2012年8月,微信增加"视频通话"功能,并且提供了网页版。
2012年9月17日,微信达到2亿注册用户。
2013年1月15日,达到3亿注册用户,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通信软件。
2013年8月,微信添加了公众号、微信支付、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等大量功能。公众号使得微信变成内容平台,游戏中心使得微信具备娱乐功能,游戏中心的第一个游戏是"飞机大战"。微信支付最早只限于游戏内的支付,后来才演变成通用的支付工具。
2013年8月,中国以外的注册用户达到1亿。
2014年1月,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希望改变传统的向腾讯员工发红包的形式,就委托微信团队的一个工程师开发了微信的红包功能。这个功能在春节前夕向公众开放,结果一炮而红,那年春节超过800万中国人收到超过4000万个红包。为了发红包,用户开始将他们的银行账户,绑定到微信手机钱包,这使得微信有能力与支付宝竞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称这件事是"袭击珍珠港"。
2014年10月,朋友圈允许发布短视频。
2015年5月,增加微信运动功能,可以记录用户每天走了多少步,并给出排名。
2016年1月,张小龙宣布正在研发小程序,这个功能允许商家和第三方开发者在微信里面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完成一些特殊功能,比如点餐和购物,用户不用额外安装。对于微信来说,小程序可以提供用户粘性,并且增加线下服务的能力。
2017年1月,小程序的开发指南和 API 正式发布。
2017年12月,微信正式推出小游戏,它属于小程序的一个类别。同时发布了一个小游戏"跳一跳"作为演示,这个游戏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亿。
2018年2月,除夕夜共有6.88亿用户使用了微信红包。当月,微信的全球活跃用户达到了10亿。
2018年6月,微信小程序数量超过100万,用户超过6亿。小程序将最终使得微信成为一个生态体系,其中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业务,为腾讯创造出无数的商业可能。
(完)
tsdd 说:
腾讯有了QQ这个巨大的引流推广渠道,再加上一些微创新,简直是没有对手
2018年8月20日 14:14 | # | 引用
xsc 说:
微信一直没有借助qq引流。准确的说是腾讯的引流
2018年8月20日 14:29 | # | 引用
Luke 说:
谁说没有借QQ,只是你没有用过这个功能,以前微信是可以通过QQ登陆,自动匹配你的QQ好友变成微信好友的。
2018年8月20日 14:37 | # | 引用
woodong 说:
我2011年就注册了微信,当时好像并不需要手机号,直接使用qq登录,并且还有qq的离线消息等功能(这个功能为忘记是什么时候推出的了),当时注册微信的用意是为了点亮qq中的那颗无聊的微信图标。。。
2018年8月20日 15:33 | # | 引用
gaojiren 说:
微信太难用了,但又没办法不用,还是qq更好用
2018年8月20日 16:40 | # | 引用
邓彬 说:
成年人都用微信,小学生才用QQ。
2018年8月20日 16:48 | # | 引用
博因 说:
以前很崇拜张小龙,觉得他是出色的产品经理,微信设计的极度克制,不迎合别具一格。
但是后来就慢慢觉得,微信好多限制,实在很不方便,比如手机必须上SIM卡才能登陆,不能发动态图片,文件有过期时间,不能漫游聊天记录,删掉的群不能找回……
现在很不喜欢用微信,跟国外的即时通讯工具一比,体验做的太差了。首先,界面那么多搜索框,功能又基本重叠,没有任何页面逻辑。我发在我相册的私密图片,没有公开就直接被删除,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拼多多的恶俗广告泛滥,而普通用户发一个链接,都不能直接打开。
就连微信赖以为生的公众号平台,用户的活跃度也是日渐减少,流量和收入也大幅缩水,只有9%的自媒体月收入超过一万,即使这样微信也没做任何改变。
如果国际互联网的大门一旦打开,微信势必会受到冲击。
2018年8月20日 17:11 | # | 引用
圣三一 说:
引战?
2018年8月20日 17:13 | # | 引用
Orange 说:
我想听听被打败的那两个团队的故事...
2018年8月20日 18:14 | # | 引用
发表看法 说:
你个人的看法而已
2018年8月20日 18:22 | # | 引用
钢板 说:
微信在中文圈无敌。
2018年8月20日 20:48 | # | 引用
scottding 说:
QQ更好用,但是大家都在用微信
2018年8月20日 20:51 | # | 引用
thewangcj 说:
真的觉得QQ更好用,尤其是TIM,微信有些反人类。。
2018年8月20日 21:11 | # | 引用
李斌 说:
微信作为移动端的确比qq要好用很多,但不足点也很明显,如大文件无法传输,只能结合腾讯微云来分享大文件,并且聊天记录不能漫游,换个客户端就没有了,qq这点很不多,我比较喜欢TIM,简洁清爽些。
2018年8月20日 22:08 | # | 引用
xxx 说:
@博因:
同感,WeChat在国内没对手,感觉被宠坏。当我第一次用Telegram,发现IM原来可以这样。无奈。。。
2018年8月20日 23:50 | # | 引用
哼哈 说:
从来没有觉得Telegram好用过,至于说什么“如果国际互联网的大门一旦打开,微信势必会受到冲击”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看法,现实中例子本土与外来户的产品竞争例子并不少,你不需要的并不代表大众不需要。
2018年8月21日 01:57 | # | 引用
卜叔 说:
马化腾而言,微信是一个他能完全理解的业务,搜索,电商…相比之下就陌生很多。这也是微信在腾讯内部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和特殊的支持!
2018年8月21日 07:31 | # | 引用
林海草原 说:
我是2013年1月12日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然后当天下载了微信。那时候的微信,不需要手机号注册,直接用qq号码和qq密码登录,就有了微信号,可以使用微信,然后可以直接加qq好友到微信好友中。2014年夏天,就不能用qq号注册了。后来,取消了和qq的连接。一开始,按手机上的菜单键,弹出的下方菜单,可以直接退出微信。后来不能了,微信把退出按钮隐藏的如此隐蔽。
2018年8月21日 09:03 | # | 引用
业余草 说:
微信和支付宝什么时间开始大规模使用二维码的?
2018年8月21日 09:37 | # | 引用
计信郭 说:
是呀微信一出来还不乐意使用,当时大多朋友用的都是qq,毕竟我的朋友都是学生,不过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我都是两个软件都常开
2018年8月21日 10:12 | # | 引用
Krist Pan 说:
我觉得QQ比它好用多了,以前是朋友再三推荐用的微信,原因是大家都在用。最恶心人的是,长辈朋友圈里的那些奇文。
2018年8月21日 13:04 | # | 引用
Thinker 说:
这么多人吐槽微信 就说明了微信的市场之强大。我是2014年暑假才认识微信 之前一直以为QQ将是我的主要聊天工具 谁知用了微信之后就再也没有会花上我一天几个小时的其他聊天工具。后来 我还叫我爸妈玩微信 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总结起来,微信虽然有缺点,但是目前却没有其他可以跟他比拟。--以上纯属个人观念。。。
2018年8月21日 14:10 | # | 引用
Dennis 说:
微信不错啊 常用需求都能满足就可以。。。你的用户群在哪里。。。你就用哪个
2018年8月21日 14:45 | # | 引用
sevdot 说:
我大概是微信注册用户到达 3亿的时候开始用微信的,以前很喜欢聊 QQ,现在都是微信视频聊,越来越不喜欢打字了。
最近受阮老师的启发,开始坚持写博客。
2018年8月21日 16:17 | # | 引用
郁程 说:
没用微信前,我这边一圈都在用talkbox。一个香港的聊天软件。
微信出了没多久后,talkbox必须科学上网才能用了。
加上可以qq登陆微信,手机登陆微信直接可以看到qq消息这个最重要特性。
很快微信就称霸移动互联网了。
(还有一票半境外人士原本活跃于line。也因为同样原因,基本上全军覆没)
1,微信赢的历史原因和百度之流的其实没有区别。
2,但不是说大陆赢了不好。可惜了香港没有命,少了一个唯一可能成为科技独角兽,巨无霸的公司
2018年8月22日 09:06 | # | 引用
米斯特先生 说:
刚上大学那会注册了微信,好像使用qq,后来不习惯,删掉了客户端,那时候qq用的很多。毕业的时候又开始用了,然后到现在,qq都是挂着不怎么用了
2018年8月22日 09:34 | # | 引用
Alex 说:
其中一个是后来做了王者荣耀的成都游戏团队
2018年8月22日 14:33 | # | 引用
张宏 说:
不知道为啥感觉微信qq同时挂着才安心 @[email protected]
2018年8月23日 15:45 | # | 引用
huangsw 说:
我之所以不再使用qq,主要觉得qq代表了我的过去。qq里有我的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亲戚。我希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用了微信。但是现在我把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取消了。。。有同感吗?
2018年8月23日 18:01 | # | 引用
西瓜皮 说:
是的是的,如果没有qq,微信不可能这么多人用,说实话我还是喜欢qq更多,只是迫于周围人都用微信,我不得不用
2018年8月23日 18:32 | # | 引用
施耐庵 说:
我感觉张小龙确实被神化了,微信当年确实用QQ导流,我最开始用微信,就是让我用QQ登录。开发了语音功能,用户增加了不少。尤其是不会打字的用户。
2018年8月24日 22:32 | # | 引用
aaa 说:
我现在的微信还是那时候用QQ注册的呢。
2018年8月25日 14:42 | # | 引用
Qingl 说:
我用微信只是因为微信支付比较普及
2018年8月26日 14:38 | # | 引用
lala 说:
讲真 QQ的生态比微信要好很多 也比微信好用
2018年8月29日 10:53 | # | 引用
Mr.谭 说:
同样,我当时玩微信,纯粹是玩的游戏里有微信活动。我现在的微信也是QQ登陆
2018年8月29日 14:21 | # | 引用
royaso 说:
作者现在越来越不投入了, 写的少转的多,非技术的多,技术的少,就算是技术类的也只是写皮毛,以前的文技术含量高或者普及力大
2018年8月31日 10:34 | # | 引用
royaso 说:
TG对外资进入有严格限制,只能成立合资企业还有股份限制,新闻通讯金融等等行业卡的死死的,还动不动被GFW给搞一下。
有部分原因是本土化没做好,更主要的是TG各种明暗限制。
2018年8月31日 12:24 | # | 引用
Wasea 说:
对对对 你一说 好多以前的回忆都出来了,那时候我们在一起比谁点的图标多,有钱的就开各种钻,没钱的就开各种业务的哈哈哈
2018年9月 7日 17:46 | # | 引用
jsq 说:
那哪是用户,这叫“被用户”,原因你懂的!
2018年9月11日 01:13 | # | 引用
libinx 说:
腾讯收下了 Foxmail,得到一个张小龙,创建了微信帝国,曾经张小龙想以 next.qq.com 作为微信的域名,但是被马化腾叫停了。
2018年9月25日 09:38 | # | 引用
yuet 说:
罗永浩的子弹短信表示不服。。。
2018年9月25日 22:38 | # | 引用
关小开 说:
当年的微信收QQ信息比QQ还快,还不漏,所以很多人都转去用微信了。
2018年10月18日 20:00 | # | 引用
忒忒 说:
微信满足的是大众的使用习惯。我们做小程序小游戏也是,尽量避免难度过高,相对复杂的东西,越简单越好
2018年10月19日 19:18 | # | 引用
大名 说:
我喜欢微信,没什么理由,只是因为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方便多了
2018年10月23日 18:06 | # | 引用
Mackie 说:
这种肤浅有绝对的言论,只有小学生说的出口。无论QQ也好,微信也罢,各有所长。微信聊天记录并不能永久保存,这非常不适合用在企业通讯。很多企业内部讨论组用的还是QQ。QQ当然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说功能太负责,导致软件打开缓慢,还有各种无聊的功能,干扰工作等。所以,已经有些公司在使用TIM和钉钉。说各取所需才是对的。
2018年10月29日 14:26 | # | 引用
马春娜 说:
我13年注册的也是QQ注册,到现在还用着,刚开始添加朋友的时候就有从QQ通讯录选择。
2019年1月10日 15:59 | # | 引用
joker 说:
成年人采用微信,小学生都用QQ。
2020年8月13日 13:23 | # | 引用
一只脚走路 说:
谈微信,不谈米聊,过不去吧
2023年3月 7日 16:52 | #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