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封面图
上个月正式开放的杭州良渚玉湖公园,公园的设计象征良渚文化和运河文化的连接。(via)
李开复梳理人工智能
前些日子,我读了李开复老师的两本书:《AI·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和《AI·未来进行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
这两本书都是面向社会大众解释 AI,不是技术类书籍,但是有一些段落,阐述 AI 概念。
李开复老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这些介绍对理解 AI 的体系,挺有启发的。它们分散在各个章节,我将它们整理在一起。
为了行文连贯,我没有完全照搬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如果有错误,也归咎我。
(1)人工智能
1956年夏天,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I)这个概念。
人工智能指的是,通过软件和硬件,来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在机器上模拟人类智能。
(2)机器学习
早期,人工智能研究分成两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规则式(rule-based)方法,又称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指的是人类写好一系列逻辑规则,来教导计算机如何思考。
可想而知,对于复杂的、大规模的现实问题,很难写出完备的、明确的规则。所以,这种方法的进展一直很有限。
第二个阵营就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指的是没有预置的规则,只是把材料提供给计算机,让机器通过自我学习,自己发现规则,给出结果。
(3)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是机器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
神经网络就是在机器上模拟人脑的结构,构建类似生物神经元的计算网络来处理信息。
一个计算节点就是一个神经元,大量的计算节点组成网络,进行协同计算。
神经网络需要极大的算力,以及海量的训练材料。以前,这是难以做到的,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陷入了停滞,长期没有进展。
(4)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神经网络的一种实现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由杰弗里·辛顿提出。它让神经网络研究重新复活。
深度学习是一种让多层神经元可以进行有效计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性能。"深度学习"这个名字,就是比喻多层神经元的自主学习过程。
多层神经元包括一个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它们之间有很多中间层(又称隐藏层)。以前,计算机算力有限,只能支撑一两个中间层,深度学习使得我们可以构建成千上万个中间层的网络,具有极大的"深度"。
(5)Transformer
早些年,深度学习用到的方法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
2017年,谷歌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处理方法,叫做 Transformer(转换器)。
Transformer 不同于以前的方法,不再一个个处理输入的单词,而是一次性处理整个输入,对每个词分配不同的权重。
这种方法直接导致了2022年 ChatGPT 和后来无数生成式 AI 模型的诞生,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目前的主流方法。
由于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需要一次性处理整个输入,所以都有"上下文大小"这个指标,指的是一次可以处理的最大输入。
比如,GPT-4 Turbo 的上下文是 128k 个 Token,相当于一次性读取超过300页的文本。上下文越大,模型能够考虑的信息就越多,生成的回答也就越相关和连贯,相应地,所需要的算力也就越多。
豆包 MarsCode 动手实验室(杭州站)
先提一下,上周说的全国 AI 编程挑战赛。
应用赛道的作品提交,从12月16日已经开始了,大家可以上传自己用 AI 完成的作品了。
算法赛道目前还在报名中,只要你有信心,在 AI 的辅助下解出算法题,不妨报名试试,也是一种体验和锻炼。
比赛规则和报名链接,请访问这里,也可以看上周的周刊。
(此处有分隔线)
本周介绍的活动,是12月28日(星期六)下午两点,在杭州的字节工区举行的豆包 MarsCode 动手实验室。
到时,大家可以现场深度体验豆包 MarsCode 的 AI 编程能力,并跟字节的同学当面交流。在动手环节,你可以用 AI 实现自己的创意。如果你的作品很优秀,还有机会直通 AI 编程挑战赛的决赛。
活动的详细介绍,以及报名链接,请访问这里。
科技动态
1、硬盘打孔机
硬盘报废时,一般需要擦除数据。最保险的方法,莫过于物理破坏硬盘。
但是,这样很费事,你要找把锤子,把硬盘敲碎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家日本公司推出了"硬盘打孔机"。这种机器可以在硬盘上轻松打四个孔,保证彻底破坏数据。
它采用电动液压系统,产生12吨的压力,足以穿透任何硬盘。
它的尺寸为 410 x 289 x 187 毫米,跟台式电脑差不多大小,但是重达18公斤,适合那些有成千上万硬盘需要销毁的大公司。
2、沙子国际象棋
一位英国设计师用沙子作为材料,3D 打印了一套国际象棋。
他说,这样做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奇特的感觉。沙子是一种无形且流动的材料,塑造成坚固耐用的东西,让人感到难以把握、随时可能变化。
而且,沙子表面是不光滑的,当你用沙子下棋时,会有真实的、与众不同的触觉。
3、玻璃砖
大家考虑过吗,房子为什么需要墙?难道不能建造一所没有墙、全部是窗户的房子吗?
回答是不能,因为建筑的重量由墙承受,窗户不承受重量。如果把墙全改成窗户,建筑物就会倒塌。
那么,能不能用玻璃来造墙呢?玻璃既可以承重,又可以透光。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就发明了这样一种全透明的玻璃砖(上图),根据测试具有跟普通砖相同的承重能力。
除了透光,玻璃砖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重新利用。只要高温加热,玻璃砖就会融化,能够塑造成其他形状,还能 3D 打印,但这也导致它不防火。
总的来说,玻璃砖比红砖更环保,在很多场合有推广潜力。
4、其他
(1)本周发生了一笔史上最大的风险投资,AI 公司 Databricks 一次性募集了100亿美元。
(2)GitHub 宣布,编程助手 GitHub Copilot 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3)OpenAI 推出了免费电话 1-800-ChatGPT,北美用户可以拨打该电话,跟 AI 语音聊天,每月额度为15分钟。
(4)小米官方开始支持,小米物联网设备接入智能家居管理助手 Home Assistant。
文章
1、汇编语言的一点入门介绍(中文)
这篇短文通俗解释了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
2、CSS 网格区块详解(英文)
这篇长文详细介绍 CSS grid 布局的区块功能(template area)。
3、网页如何插入 JSON-LD 语义数据(中文)
本文详细介绍网页的 JSON-LD 数据块,用来插入机读的语义数据。
4、13个对前端开发有用的 Chrome 插件(英文)
本文介绍13个用于前端开发的 Chrome 插件。
5、谷歌不再是最好的搜索引擎(英文)
本文是一篇新闻分析,作者认为 Perplexity 的 AI 搜索体验已经优于谷歌了。
6、如何为 Windows 添加6个 macOS 最好的功能(英文)
一篇 Windows 使用技巧,教你怎么为 Windows 添加一些 macOS 功能,比如文件浏览器可以文档预览。
工具
将 Markdown 文件转成幻灯片,在命令行播放的开源工具。(@lengyijun 投稿)
2、Rslib
制作 JavaScript 软件包的工具,可以直接开发组件库和命令行工具。(@fi3ework 投稿)
AI 驱动的网页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通过文字描述,生成 UI 测试用例。(@yuyutaotao 投稿)
Windows 桌面 PC 端的微信聊天记录一键导出。(@git-jiadong 投稿)
5、MoeMail
基于 Next.js + Cloudflare 技术栈构建的临时邮箱服务,在线体验。(@beilunyang 投稿)
一个 Python 程序,生成你在2024年的 GitHub 代码提交统计。(@WCY-dt 投稿)
7、Vanilla
Canonical 公司的 CSS 框架,就是 Ubuntu 官网采用的样式。
8、OpenAuth
网页登录的第三方认证的集成库。
9、Schemio
基于 Web 的示意图可视化编辑器。
10、Buzee
一个桌面软件,提供本地文件的全文搜索(包括图片里面的文字),支持 Windows 和 Mac。
AI 相关
1、Hika AI
免费的 AI 搜索。(@atlas-comstock 投稿)
2、Slea.ai
免费的 AI Logo 生成器。(@aaamomo64 投稿)
3、AI 音效生成器
免费生成各种音效,比如雨声、风声。(@aurthur 投稿)
资源
1、SQL 风格指南
一份书写 SQL 语句的风格约定。
2、颜色代码表
在线配色设计工具集,做在一个网站。(@nettsz 投稿)
图片
1、机器蜻蜓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央情报局博物馆,有一只上个世纪70年代制造的机器蜻蜓。
它其实是一架微型直升机,飞到目标对象附近,窃听对方的谈话。
这只蜻蜓可以飞200米,然后落下来,通过激光捕捉空气振动,来还原谈话声。
但是,它不防风,也难以控制,所以从来没有实际用过。
2、荷兰的邮资代码
荷兰寄信不用邮票,而是用一种9个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代码。
你花钱买一个代码,以 3 x 3 的格式写在信封上,就能代替邮票,作为付款证明。
因为代码的有效期只有五天(以邮戳为准),需要购买后及时寄出,被猜到的可能性很小。
文摘
正如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所观察到的那样,程序员的编程生产力无法有效地衡量,因为它不存在。
软件开发并不是一项必然会产生任何东西的活动。
假设你有两个开发人员在同一个项目上工作,并且偶然地,他俩在同一天接受了相同的任务。
甲写了一个1000行的框架,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代码编写良好,并经过充分测试,每一步都有详细记录。
乙则是当天去了公园,一边喂鸽子一边思考问题,然后漫步回到办公室,删除了100行代码,部署了更改......问题就解决了。
请问谁的生产力更高?
回答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乙解决了问题,同时降低了团队的长期维护成本。甲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通过增加代码,增加了维护成本,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的解决方案较差。
我们能说,乙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吗?显然,很难找到编程生产力的正确衡量指标。
我认为,优秀的软件开发者所做的就是解决问题。但是,生产力的衡量指标,比如代码、文档、数据等等,都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不是解决问题本身。
言论
1、
我写 SQLite 的时候,从来没人教过我 B 树的知识。我需要自己实现 B 树,我就从书架取下高德纳的《计算机编程艺术》,找到了 B 树的章节。他描述了算法,我就照着实现。
有趣的是,高德纳详细介绍了搜索 B 树和插入 B 树的算法,没有提供从 B 树删除数据的算法,这是放在本章末尾的练习。所以我在实现自己的 B 树之前,还必须先做完该章的练习。谢谢高德纳,我真的很感激。
2、
瑞典南部的马尔默市,洗一次10分钟的淋浴,电费高达2.65欧元(约20元人民币)。原因是该市接入的是德国电网,德国能源短缺,推高了电价。
-- 《瑞典能源危机》
3、
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课是,你需要认识到,你工作的目的不在于使得公司的客户满意,而在于使得那些控制你的加薪、奖金和晋升的人满意。
4、
正在开发的水下无人机技术,会使得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海军战略过时,从而大幅削减军事开支。
举例来说,美国开发的水下无人机 Orca XLUUV,可以携带8吨的有效载荷,行驶数千英里,并且不需要长时间浮出水面。
5、
我第一次尝试 MidJourney(文生图工具)和 Suno(文生音乐工具)时,我想知道未来是否每个人都会成为数字艺术家。
很快,我就意识到我没有"创作冲动",即使看过很多别人的创作,我也常常不清楚自己想要创作的东西。
因此,未来的 AI 即使具备无比强大的绘画和编曲能力,还是只有少数人能成为画家和音乐家。程序员也是如此,即使 AI 会编程,也无法人人成为程序员。
往年回顾
没有目的地,向前走(2023 #283)
生活就像一个鱼缸(2022 #233)
腾讯的员工退休福利(2021 #183)
贵州变瑞士,有没有可能?(2020 #133)
(完)
Olia 说:
只要有用了玻璃砖的倒霉人家恰好发生了小型火灾 全家人直接成夹心饼干。。。 ????????
2024年12月20日 08:36 | # | 引用
rigyoku 说:
2024年12月20日 08:57 | # | 引用
大师兄啊 说:
Schemio这个不就是draw.io的网页实现吗,还不如自己在本地安装draw.io,然后通过云盘实现多主机共享
2024年12月20日 09:11 | # | 引用
csj 说:
3、网页如何插入 JSON-LD 语义数据(中文)
实际是英文
2024年12月20日 09:24 | # | 引用
sunboy 说:
还剩下最后一个2%了。
2024年12月20日 09:32 | # | 引用
wuqi 说:
hika那个真的做好了么...感觉完全没用啊,注册都没法注册,卡死了
2024年12月20日 09:34 | # | 引用
Jason 说:
倒数第二条的UUV是指无人潜水艇吧,无人机不是天上飞的
2024年12月20日 09:36 | # | 引用
旺旺 说:
上个世纪70年代制造的机器蜻蜓,不得不佩服当时的水平和创意!
2024年12月20日 10:06 | # | 引用
navychow 说:
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课是,你需要认识到,你工作的目的不在于使得公司的客户满意,而在于使得那些控制你的加薪、奖金和晋升的人满意。
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课是,迷途知返,其乐融融,站着把钱挣了,哪有什么生涯,都是悬崖!
所以知足常乐,安身保命,该跳槽就跳槽!
2024年12月20日 10:12 | # | 引用
夏一凡 说:
同意1楼,玻璃砖遇到火灾危害更大
2024年12月20日 10:19 | # | 引用
NowInLife 说:
"举例来说,美国开发的水下无人机 Orca XLUUV,可以携带8吨的有效载荷,行驶数千英里,并且不需要长时间浮出水面。" 和潜艇有什么差别???
2024年12月20日 10:27 | # | 引用
AzureSky_X 说:
1、汇编语言的一点入门介绍(中文)
实际上也是英文
2024年12月20日 10:27 | # | 引用
reilee 说:
他的卖点似乎是可以创建可互动的图,不知道 drawio 是否支持。
2024年12月20日 10:37 | # | 引用
Charles 说:
看下大疆最新的水下起飞无人机系列
2024年12月20日 11:07 | # | 引用
echeverra 说:
免费生成logo的工具还挺不错的~
2024年12月20日 11:10 | # | 引用
hxy29 说:
程序员的编程生产力无法有效地衡量,再结合需要使得那些控制你的加薪、奖金和晋升的人满意,所以汇报显得格外重要
2024年12月20日 11:23 | # | 引用
Jason 说:
跨介质无人机我也知道有,我是针对这边提到的UUV,是特定指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不应该被翻译成无人机
2024年12月20日 11:54 | # | 引用
Mahoo12138 说:
没区别,赞同!!!
2024年12月20日 12:25 | # | 引用
zirs 说:
这周的言论和文摘对我有点启发,今年研三了,马上要步入工作。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与技术的关系,有点迷茫。技术,准确来说是编程技术,以后会变成我的工作,但是我渐渐也意识到,工作上的技术本质是为业务服务,有时候技术的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解决问题实现业务可能才是生产中最重要的。我之前一味追求技术的想法可能是比较天真的。很可能我现在所学,感兴趣的东西,以后在工作上只是打螺丝,并没有应用场景(当然在各个垂直领域都有技术大牛,能有用武之地)。技术究竟是我工作上赖以饱腹的工具,还是我真正喜欢热爱的东西。我深知自己是个普通人,也不敢保证,以后在繁忙地工作中,自己能自律,有毅力地不断去学习,如果工作上用不上,体现不出来,动力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在这个 AI 加持,人人都可能成为程序员的当下,会一点编程实在是 nothing special。但这些问题,可能要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真正体验之后才能知道。
2024年12月20日 12:40 | # | 引用
You&FM 说:
对AI的相关概念又有一些更多的认识
2024年12月20日 12:49 | # | 引用
炳源 说:
勘误:文章 1的《汇编语言的一点入门介绍》https://shikaan.github.io/assembly/x86/guide/2024/09/08/x86-64-introduction-hello.html
应该为英文而非中文,
2024年12月20日 13:06 | # | 引用
林格温 说:
draw.io有网页版本
2024年12月20日 13:50 | # | 引用
在路上 说:
邮票那个,贴个二维码不更省事么
2024年12月20日 14:06 | # | 引用
必填 说:
无人机:无人操控的机器
2024年12月20日 14:41 | # | 引用
jackdong 说:
为什么我不能发表评论
2024年12月20日 14:48 | # | 引用
kira 说:
“创作冲动”。当被工作产出压得喘不过气之后就会逐渐的消散,那份“我想做出一款好软件”的勇气也不知道去哪了
2024年12月20日 15:21 | # | 引用
Congqi 说:
编程的工具越来越好用,未来可能会像Word文档一样简单,甚至比Word还简单。编程的门槛越来越低,编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不再叫编程的人为程序员,就像我们现在不会叫用Word的人为文档人员。
未来编程有简单易用的工具、绘画、音乐都有好用的工具。
以后能做一个网站、一个APP会变得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或许以后软件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不再以网站、APP的形式存在。
李笑来说,值得写的文字是思想,值得写的代码是创意。
未来程序员会像画家、音乐家一样,是创意工作者,未来很多的岗位都会如此。
程序员的门槛看似越来越低,实际上越来越高。
2024年12月20日 15:22 | # | 引用
LispSu 说:
阮老师,周末愉快!
2024年12月20日 16:05 | # | 引用
挥拍 说:
”cursor的深度体验“的几句话让我有所思考,目前的阶段 ai 还算是个一个高级工具,即便以后 ai 到了 agi 阶段,正如同你自己的手脚一样让你无感的去理解感受和创造这个世界。
但是,目前呢,绝大多数人是有健康的手脚的,但是减肥或者说坚持去做一个事情,能做到的还是在少数。正如同这 330 期的周刊。。。
或许,我猜,ai 以后只是让你降低了门槛,但是做成一些事情的还是在少数。
2024年12月20日 17:35 | # | 引用
yellowhair 说:
汇编部分很有帮助。
2024年12月20日 17:36 | # | 引用
西滨 说:
阮老师,《Cursor 深度体验》你也没有看完吗?
我看到最后这句,有点无语:The post is authorized by original author RandomGenerator to translate and publish on our site. Original post is in Chinese and located at https://mp.weixin.qq.com/s/JVb7-4a2XOFhfeJusaxvFg
还不如直接给出中文原版。不过英文版也很流畅。
2024年12月20日 17:44 | # | 引用
momo 说:
> 大家考虑过吗,房子为什么需要墙?难道不能建造一所没有墙、全部是窗户的房子吗?
这世界上有个东西叫温室????
一层的玻璃房子很好盖,多层才是难点。
但只要不在乎地板和天花板,最外侧全是玻璃幕墙的大厦不是到处都是吗。
2024年12月20日 19:26 | # | 引用
Wooooo 说:
我猜是因为那需要打印机和胶水
2024年12月20日 23:06 | # | 引用
老鱼 说:
生产力那一节,相信很多会自我代入删 100 行代码的那个大佬。但是。。现实世界没有这么多低概率的事件。大多数情况下,业务是确定的,只要选定了框架,代码行数也大体是确定的,就算使用更好的算法,也相差不多了多少,更是很少出现删代码之后实现业务需求这种反例。程序世界原本就存在大量的体力活,我们当然希望 AI 能够代替我们处理这些体力活,但现在还不行。所以我们作为程序员,别眼高手低。事情就在那里,干得下来就是干得下来,干不下来就赶快去学习。年轻的时候可以在一家公司里面搞面向简历编程,但职业生涯几年下来,一定要有成功的项目案例,不然35岁门槛一定会非常难过的。
2024年12月21日 21:22 | # | 引用
老鱼 说:
这事很简单。我们这种老人家一般会把自己工作使用的技术和日常玩乐使用的技术分开。比如我工作使用的是 Java, Python 和 C++,但我日常安装 FreeDOS 玩汇编、在 openbsd 里面写 c 语言,用 python 写新型编程语言之类的。我平时工作的时候,使用的技术框架都特别的保守,只选成熟的,保证能够快速地出活,别踩太多坑。而周末有时候就会折腾一些特别新的技术,拿这些新技术做点小项目玩玩之类的,保证自己一直在业界的最前沿。一点点经验供你参考。
2024年12月21日 21:28 | # | 引用
Rayzz 说:
阮一峰老师的博客,是我一段时间都要来逛一逛的。除了技术内容外,更多的是文字之间让我产生的反思。
2024年12月22日 12:33 | # | 引用
豁如 说:
你好, 我是hika的作者; 我们没有特意支持国内, 所以最好翻墙使用哈.
彻底做好了, 已经过万用户使用过了
2024年12月22日 13:15 | # | 引用
zirs 说:
感谢回复!很有启发,现阶段感觉自己对于技术还是热爱的,想去追求和学习的。希望工作之后也能保持对于技术的热爱。
2024年12月22日 14:34 | # | 引用
安 说:
slea.ai这个是把中文转换成英文弄的prompt,导致出来的logo上的中文是错误的
2024年12月23日 16:21 | # | 引用
zunzun 说:
航母最重要作用应该是搭载舰载机,通过舰载机获取制空权。水下无人机如何取代航母呢
2024年12月24日 11:03 | # | 引用
1 说:
瑞典的人均年GDP是41元,中国是8.9万元。如果你洗10分钟澡不在乎花费4元钱,也就不用担心瑞典电费问题,也许瑞典人也不太关心……
2024年12月24日 19:56 | # | 引用
JoeyChen 说:
玻璃砖比红砖环保?
睁着眼睛说瞎话, 烧一块玻璃砖要花多少能量, 烧一块红砖才花多少?
西方人就喜欢干这种伪环保真浪费的事.
2024年12月25日 09:15 | # | 引用
Zhu 说:
实际上,房子承重的并不是砖头,而是钢筋混凝土,所以代替砖头没有任何难度亦没有任何意义,毕竟现在很多摩天大楼都已经不用外墙,全是落地玻璃
2024年12月25日 09:35 | # | 引用
liuliuqiu 说:
他们说的环保应该是像大棚一样暖和,能少烧一点煤
2024年12月25日 14:18 | # | 引用
Bean 说:
我看到此技术的弱点“不防火”以及其优点“可低成本的反复利用”,就意识到并不合适安全第一的家庭用途,而是适合那种类似快闪活动的商业创意,需要可塑性强,可反复利用,每次利用时间段短。
2024年12月25日 14:38 | # | 引用
wyl219 说:
你说的那种临时应用的最佳选择是钢架加喷涂布装饰,钢架更容易回收利用,结构强度也高,成本也低。
这种玻璃砖现在来看没有太大的意义。
现在通常是框架结构,梁柱承力,墙不受力,整面的玻璃外墙不难做到,同样的,钢结构加普通的承重钢化玻璃做的栈道也很常见,如果真有需要,玻璃顶和地面也不难实现。
用这种玻璃砖承重,砖和砖之间的黏着怎么处理?用高温融化么?这样做恐怕时间成本不会低。
2024年12月25日 15:52 | # | 引用
Simon 说:
那个邮票码盗用不是很简单,弄个摄像头伸到邮筒里一拍。
或者如果是每家一个邮箱放那里会有人收的,我直接上去看不就拿走了。
2024年12月25日 17:26 | # | 引用
前端超 说:
我从前端开发,变成全栈开发。经过了蛮长的时间。现在有了靠谱的AI辅助,我也不再惧怕新的编程语言,而是敢大胆的使用一些我从未使用过的语言或版本来尝试开发,即使开发和解决问题会遇到障碍,但是最终还是能通过不断尝试和调试能成功,也就是说,有了AI的帮助,你可以很短的时间就能提升之前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提升的技能
2024年12月28日 15:50 | # | 引用
Eric 说:
就是为了节支呀。贴个二维码和贴个邮票成本上有啥区别?后者还没前者的艺术性。
2024年12月29日 22:02 | # | 引用
sss 说:
小时候家人教育的就是做工作要长久的干踏实的干,害死个人。
2024年12月30日 10:31 | # | 引用
old 刘 说:
每周固定来阮老师的博客充电,看了几年,收益颇大
2024年12月31日 11:17 | # | 引用
Ben 说:
关键字: 无人
不需要有人在里面,不需要吃喝拉撒,不需要空气(呼吸用的空气)。
2025年1月 7日 02:06 | #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