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农村生源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6年7月 3日

昨天,我旁听了一个会议。刚才想起来,陈锡文讲话中的有一段话也许值得贴出来。

他说文化革命前,北大清华的农村生源占到全部学生的70%,与农民占人口的比例基本吻合。

但是到了2005年,据他在上海交大了解到的数据,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现为30%,估计北大清华也基本相同。而同年,我国的农业人口为7亿多,占总人口的57%。两者一对比,显然在中国的一流大学中,农村生源的比例大大低于农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这表明中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际上是向城市居民倾斜的,对农民存在不公平对待。

他接着说,农民不是不知道,不上大学要受穷,但是问题是,上了大学马上就穷。(会场顿时一片哄笑。)

留言(7条)

我父亲是文革前的大学生,5年大学家里只给了10块钱,那时候的政策和现在的不一样,我父亲这样的贫困学生好像是有助学金的,连伙食也免费,当然他假期也需要勤工俭学。

没有办法,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高校特别是重点,城市居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后代
会占大多数
武大老师,50年代查成分,那个时候的武大还是人才济济,,最差的 就是中农,
大部分都是资产阶级,富农,知识分子家庭,
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可以遗传的,所以毛看不惯了,要革命,
要改变农村学生以往的命运,
但是正如你前些时候摘的文章《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
没有办法,他们对抽象的东西很难有兴趣,
最多是个技术员
还好,我度过了这个关口,
我的blog
hexun.com/wentao

我以前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中国的大学都应该改名,不叫“xx大学”,而应该叫“xx大学有限责任公司”,校长是CEO,教授都是项目经理,学生就是消费者。这样就可以赤裸裸地赚钱了。

穷人上不起大学,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啊.

可是好象中国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每年报道的需要资助的大学生就不知道有多少

人人都是一个身份,就是人类文明彻底消失的一天。经历2千年循环,难道还不懂?

引用Ruan YiFeng的发言:

我以前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中国的大学都应该改名,不叫“xx大学”,而应该叫“xx大学有限责任公司”,校长是CEO,教授都是项目经理,学生就是消费者。这样就可以赤裸裸地赚钱了。

时至今日,还是这样。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