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元的经济学散文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6年11月 2日

秉元是台湾的经济学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几年前推出了他的六卷本散文集。我今天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偶然看到,就把这六本书都翻了一遍。

他的散文的特点就是四个字"淡而无味",无论是作为学术小品,还是作为文学小品,我都看不出有什么价值。有时他写得相当罗嗦,最后告诉读者的却是那些最简单的东西,真是令我大失所望。

他的标准照上都拿着烟斗,做福尔摩斯状。真是幸亏了这个烟斗,不然他这个人就什么特点都没有了。

下面我就随便从网上选一篇他的文章转载。同样风格的文章,他写了六卷,服了他了。

=======================

经济学和人性之辨

熊秉元

  每年教师节和圣诞节前后,我都会收到许多学生寄来的信或贺卡。他们常会回忆,当年上课时的情景。不止一次,学生提到:课堂上讨论过的概念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人是理性自利的"。

  人是理性,而且是自利的,这是经济学开宗明义界定人的两大特质。不过,虽然这两个特质平实无华,但每次介绍时总引起热烈,甚至是激烈的讨论。为了说明人是理性而自利的,我总是举很多实例当作辅证。

  譬如,前一段时间,佛指舍利由内地渡海到台湾接受顶礼膜拜。在台北时,是供奉在台湾大学新落成的体育馆里。我也曾和家人去瞻仰过,也感受到信徒们虔敬诚笃的情怀。当时我发现,由三楼的展示场门外开始,一直到一楼的大门口,大概每三两步就有一位僧人,托钵而立。僧人们的服饰打扮不同,大概是来自不同的派别。我的观察很简单,这些僧侣都是慈悲为怀、渡己渡人的大德;可是,对于路过的徒众,他们是希望徒众们把钱放在自己的钵里,或是放进其他僧侣的钵里?

  还有,我多半会提到,人是理性自利的。所以,在市场里买水果时,人们总是会拣那些漂亮的、大的、甜的水果。有没有人看过,在买水果时,有谁是尽选那些小的、酸的、丑的水果。把这些不好的选走,好让其他人能享受较好的水果?十几年来,我在校内校外多次提出这个挑战,以论证"人是理性自利"的立场。说来有趣,在不下几百次的场合里,我只遇到过两个"反证"。

  第一个反证,是在警察大学的"警监班"。我应邀上课,解释完理性自利这两大特质后,有人举手表示意见。他说,自己家附近有一个小的杂货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次他去买饮料时,总是挑有瑕疵的铝罐。

  不过,他接着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别的顾客能买到完好无缺的饮料。顾客愿意继续光顾,小杂货店能继续做生意,他也就能继续享受小杂货店的便利!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的行为,追根究底之下,还是自利的考量------理性自利的特性,经得起考验。

  第二个反证,是前些天发生的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高级企业管理硕士班",到台湾参观访问,并且就地上课。我受邀挎刀助阵,讨论经济学的思维。论证完理性自利之后,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学员发言。

  他说,自己曾亲眼观察过一事例:他发现市场里有一位买鸡蛋的顾客,在鸡蛋堆里挑三拣四,尽是拣小的鸡蛋。他很好奇,鸡蛋小、蛋壳重,不是花冤枉钱。后来他忍不住问那个买蛋的人:又不是孔融让梨,何必拣小的买?买蛋的人听了笑笑说,蛋买了不是自己吃,而是要做荷包蛋和茶叶蛋来卖,不以大小,而以个数计价,当然要拣小的买!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不自利"的行为,一明了原委,还是基于理性自利的拿捏,只是经过一点转折而已------理性自利的立场,依然经得起考验。

  不过,在这个场合,还有人提出了"人性论"的争议。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据一位学员表示,中国内地还曾经特别举办过研讨会,论证这个历史上有名的争辩。他问我,由经济学来看,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过去我曾经碰过这个问题,所以不加思索地答道:性善性恶,是指人出生时就有一定的特性。可是,人出生时,连话都不会讲,只是一堆血肉,怎么判断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我觉得,这个争议没有意义,徒然耗费时间而已。

  问的人没有再追究,我也就转到下一个问题。不过,事后再想想,倒觉得"性善性恶论"和"理性自利"之间,颇可以作一些对照和比较。无论是性善或性恶,都是一种主观上的认定。一旦以客观的实际资料来检验,立刻突显出许多问题。除了人出生时无法判断性情之外,其他佐证性善或性恶的证据,都是人成长之后的行为。可是,人成长之后,已经受到环境里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善行也有恶行,因此两种立场都有证据支持。千百年来两派僵持不下,真是有以致之。不过,以人成长之后的行为来论证基本的人性,在逻辑上显然有相当的争议。

  相形之下,经济学关于"理性自利"的立场,可以经得起严格的检验。人是大自然里的生物之一,所以也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铁律的规范。自利,就是求生存和繁衍的过程里,自然而然演化成的特性。而在这个追求自利的过程里,人慢慢雕塑出思维判断的能力。理性,就是帮助人类追求自利的工具。因此,理性自利,是人在和环境互动的过程里,逐渐发展而成的特质。人"实际上"是如此,而不是人"应该"如此。

  因为客观环境上的差异,再加上人主观条件上的不同,所以人可能会表现出性善或性恶的行迹。可是,无论表象上的行为是如何,行为底层的基本动力都是一样的 ------都是基于行为当事人本身、理性和自利的考量!由这个角度来看,性善性恶说和经济分析之间,在性质上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不过,荀子曾提过的观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却是以实际现象为基础,建构理论。可惜,这种思维方式,似乎敌不过孔孟儒家的道德性论述。

  其实,道不远人。拣有瑕疵的饮料买,是性善还是性恶?挑个子小的鸡蛋买,又是性善还是性恶?

(完)

留言(2条)

hahahaha...不用看了,知道以后不看他的就是了,服了你了:)站长也有刻薄时~~呵呵

...站长应该推荐好的书嘛~不好的一笔带过就好了...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