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整理硬盘上的文件时,意外发现了这篇写于2003年8月13日的文章。
当时这篇文章只写了一小部分,就被放弃了。今天重读一遍,依然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就一口气将其续完。
==============================================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攻法国的路线比较
阮一峰
1.
不久前,我读完了美国女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女士(Barbara Tuchman, 1912-1988)的《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这本书是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所谓《八月炮火》就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八月。内容涉及战前的欧洲形势分析、各国对战争的准备、战争爆发和最初的交战情况、以及在这期间各国的参谋和决策过程。
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在读这本510页的战争故事。它将错综复杂的欧洲政治格局和战争进程,讲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堪称"良史",一路读来真是令人兴趣盎然。
2.
最近150年里,法国和德国之间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三次战争有一个共同点,每一次都是德国首先攻击法国,战争的主要地点都发生在法国镜内。
《八月炮火》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攻法国的路线,进行了详细讨论。读了这部分以后,我不禁想比较一下德军在三次战争中不同的进攻路线。
3.
图1 当代欧洲政区图
从图1可以看到,法国和德国有一段接壤的边界。在这一段边界以北是卢森堡和比利时,以南是瑞士。所以,如果德国要进攻法国无非有三种选择:
1. 从两国接壤的边境发起进攻;
2. 借道比利时和卢森堡;
3. 借道瑞士。
由于瑞士是个高山国家,阿尔卑斯山脉贯穿全境,不便于开展军事行动。所以第三种选择首先被排除,于是,进攻路线的选择就剩下了两个。
普法战争中,德国就是直接从接壤的边境发动进攻的。1870年7月19日,战争爆发,1871年1月28日,德军攻占巴黎。战争大约持续了半年。
这场战争以后,法国吸取了教训。从此,在法德边境部署了重兵,德国人再想从这里打进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德国的总参谋长史里芬(Alfred Schlieffen,1896-1905)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战争构想。
他知道法国的大部分军队都部署在法德边境,其他地方防守空虚。他提出,首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德军从比利时沿西南方向进入法国。一小部分军队佯攻巴黎,吸引法军回防;主力部队则绕过巴黎,在法军回防途中截住它,并一举歼灭。他预计在6个星期中可以战胜法国。这就是著名的"史里芬计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时,德军基本上是按照"史里芬计划"作战,8月4日入侵比利时,8月中旬开始进入法国。但是从此以后,"史里芬计划" 就被抛到一边去了。德军没有继续从西南方向深入法国腹地,反而沿东南方向,早早与法军主力在马恩河遭遇了。
图2 "史里芬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实际进攻路线
在图2中,白色的箭头是"史里芬计划",深绿色前头是实际的进攻路线。德国当时可能对法国太轻视了,想早日歼灭法国的主力部队,然后耀武扬威的进入巴黎,重演40多年前的辉煌。但是在马恩河,德军遭到了迎头痛击,速战速决成为泡影,两国不得不转入艰苦的阵地战、消耗战。
"史里芬计划"预计6个星期战胜法国,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4年。最终,德国战败。
4.
这就为历史留下了一个疑问:如果忠实的执行"史里芬计划",德国会赢得战争吗?
这个问题不仅历史学家感兴趣,希特勒也非常感兴趣。他上台以后,决定就采用"史里芬计划"进攻法国。换句话说,希特勒还是想从比利时攻击法国。但是,此时法国人也吸取了教训,修建了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这个防线分为两段,一段在德法边界,另一部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边界,中间是空白地带。
德国将军曼施坦因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建议改从卢森堡和比利时东部的阿登森林地区进入法国。比利时靠海,西部是地势低洼的平原,便于机械化部队推进;比利时东部和卢森堡的地势以山地和森林为主,坦克行进很不方便。但是,曼施坦因认为这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一旦突破以后,法军在这一地区的防守非常薄弱,可以迅速的插入后方,切断前线法军的退路。
希特勒很欣赏这个非常有创意的战略,立刻批准同意。
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比利时和荷兰。5月14日,主力从阿登森林地区向法国发起进攻。果然不出所料,法国的防线在这里是个缺口,德军于是长驱直入。驻守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英法联军,一下子被断了后路,被德军包围了。他们一路向后撤,直到大海边。5月26日一天,英国动员了所有的船只,从法国接回了33.8万人,这就是著名的"敦克尔刻大撤退"。
法国几乎所有的防御工事都没有起到作用,德国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避免阵地战,争取速胜。1940年6月14日,巴黎被攻陷。整个法国战役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
写于2003年8月13日(未完成),
2005年3月30日续完
王琛 说:
好好好!
2007年1月 1日 20:35 | # | 引用
打渔人 说:
不错!老兄是干什么的?
2007年12月 6日 10:37 | # | 引用
何子宜 说:
写的还可以!
2008年3月30日 12:53 | # | 引用
amin 说:
写得好啊,我打算给我的学生看一看.
2008年10月10日 09:22 | # | 引用
匪夷所思 说:
历史留给后人品味的,只有政治家的权谋和无数普通人的遭遇。
2008年10月14日 21:52 | # | 引用
Christian 说:
补充一些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没有如计划的那样加强在西线的兵力原因。
1.由于俄国动员的迅速和东普鲁士贵族的干扰一部分德军被调往了东线。
2.德皇不想树敌过多没有对荷兰宣战,而比利时的顽强抵抗也造成了德军大部队被延迟在比利时狭窄的通道上,这就给英法组织部队赢得了事件。
3.相对并不重要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由于当地工厂主担心法军的进攻又从主攻方向抽调了好几个师来进行防守。
2009年4月18日 20:55 | # | 引用
眷恋 说:
Alfred Schlieffen,1833-1913
2016年9月 8日 14:44 | # | 引用
刘哲 说:
三次德法战争,法国输了两次。第二次如果没有俄国和英国的帮忙。输的还是法国。
2017年6月26日 16:55 | #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