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思旧赋》疏注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9年6月 4日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说: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真正想写的话),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

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网志写到现在,有些话我想写,可是又觉得不如不写。既然鲁迅说《思旧赋》就是这种情绪,我就把它找出来读了一遍。

读完后,非常喜欢。尤其有两句话,念念不忘:"志远而疏,心旷而放","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真是写得太好了,1700多年过去了,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依然生活在高压之下,这两句话就是他们的命运写照。

我查阅字典,并且根据网上的资料(这里这里),整理出了一个详细的注释版,希望更多的人来读读这篇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

思旧赋并序

作者:向秀(写于公元264年)

【序】

余[1]与嵇康[2]、吕安[3],居止接近[4];其人并有不羁之才[5]。然嵇志远而疏[6],吕心旷而放[7],其后各以事见法[8]。嵇博综技艺[9],于丝竹特妙[10]。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11]。余逝将西迈[12],经其旧庐[13]。于时日薄虞渊[14],寒冰凄然[15]。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16];追思曩昔游宴之好[17],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正文】

将命适于远京兮[18],遂旋反而北徂[19]。济黄河以汎舟兮[20],经山阳之旧居[21]。

瞻旷野之萧条兮[22],息余驾乎城隅[23]。践二子之遗迹兮[24],历穷巷之空庐[25]。

叹黍离之愍周兮[26],悲麦秀于殷墟[27]。惟古昔以怀人兮[28],心徘徊以踌躇[29]。

栋宇存而弗毁兮[30],形神逝其焉如[31]。昔李斯之受罪兮[32],叹黄犬而长吟[33]。

悼嵇生之永辞兮[34],顾日影而弹琴[35]。托运遇于领会兮[36],寄馀命于寸阴[37]。

听鸣笛之慷慨兮[38],妙声绝而复寻[39]。停驾言其将迈兮[40],遂援翰而写心[41]。

【注释】

[1] 向秀(生卒年不详),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曾注《庄子》。他与嵇康、吕安等人交厚,景元四年(263年)嵇吕二人被司马氏杀害后,迫于司马氏的威势而赴洛阳,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2]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他对教条礼法和官场仕途不以为然,对当权者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打铁匠,提出"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3] 吕安(?-263年),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为嵇康好友。某一次吕安访嵇康,正好嵇康不在,嵇康的兄长嵇喜请他入坐,吕安没进去,在门上写一"凤"字离去。嵇喜以为是赞美他,嵇康曰:"凤字凡鸟也。"吕安之妻徐琅有美色,其兄吕巽逼奸徐氏,又反诬吕安事母不孝,陷之入狱。魏景元三年(262年)与嵇康俱被诛。

[4] 居止:住处,这里引申为关系密切。

[5] 不羁之才:有才能,崇尚自由,不愿受到约束。

[6] 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

[7] 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

[8] 见法:即伏法。指嵇康和吕安被司马氏杀害之事。吕安之兄吕巽霸占了吕安的妻子,反诬之不孝,吕安请嵇康为他辩解,于是二人一同为司马氏所杀。

[9] 博综:即博通,指多才多艺。

[10] 丝竹:指弦乐和管乐。嵇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而《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11] 《晋书》记载嵇康临刑时,顾视日影,索琴弹奏《广陵散》,并感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就命:死亡。

[12] "逝"此处做助词解,此句意与"余将西行"同。

[13] 旧庐:旧居。

[14] 于时:在这个时候,当时。薄: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所,《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15] 凄:冷,可见这是一个冬天的傍晚。

[16] 寥亮,清越响亮。

[17] 曩(nǎng馕)昔:从前。游宴之好:畅游和欢宴的快乐。

[18] 将命:奉命。《仪礼·聘礼》:"将命于朝。"郑玄注:"将,犹奉也"。适:往。远京:指洛阳。

[19] 旋反:回来,指从半途中回来。北徂(cú殂):北行。向秀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嵇康旧居在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山阳位于怀县以北。怀县、山阳在黄河以北,京都洛阳在二县西南方向,从正文可以看出他是赴洛南渡黄河后(未到洛阳),由于越是被迫接近洛阳,越是怀念山阳,故而复又北渡黄河,特意到山阳悼念嵇康(然后才又赴洛)。

[20] 济:渡。汎:同"泛"。

[21] 说是经过,实际从上文看可以出他是特意来的。

[22] 瞻:从远处看。

[23] 息:停下。余驾:我的座驾。城隅:城的一角。

[24] 践:本义是踩、践踏,此处可作依循,顺着解。二子:指嵇康和吕安。

[25] 历:经过,行过。穷巷:隐僻的里巷。空庐:空空的房间。

[26] 《黍离》为《诗经·王风》篇名。西周灭亡后,周大夫路过故都,见宗宙毁坏,废墟上长满了禾黍,作诗以悼之。愍(mǐn悯):同情。

[27] 《麦秀》见于《尚书·大传》,"微子将朝周,过殷之故墟,见麦秀之渐渐兮,曰:此父母之国,宗庙社稷之所立也。"大意就是商朝灭亡后,微子经过殷墟,满眼尽是破败的宫室废地,于是以《麦秀》为题写下一首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两句是作者在借古怀今,向秀作《思旧赋》时,司马昭篡魏已迫在眉睫,魏已名存实亡,第二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立晋。

[28] 惟:想。古昔:指上文的殷商旧事。怀人: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29] 这里既指两位旧友,也是指即将灭亡的曹魏,为两者感到怀念和伤心。

[30] 弗毁:还没有毁坏。

[31] 形神: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如:何往,去向哪里。

[32]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丞相李斯为赵高所陷害,受五刑而死。临刑前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33] 长吟:长长的感叹。

[34] 永辞:永远离开。

[35] 此处指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之事,将前一句李斯死前的感叹与之比拟。

[36] 运遇:命运遭遇。

[37] 这二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嵇康将自己人生的遭遇都化作对琴声的感悟,将剩下的生命都融入了临刑前的片刻光阴。第二种理解是,作者在未来的人生中将时刻记住嵇康的遭遇,不会做出违心的选择,在短暂的光阴中度过自己余下的生命。

[38] 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

[39] 复寻:原来以为嵇康死后就断绝的音乐,又重新被找到了。

[40] 言:语助词,无义。将迈:将要出发。整句话的意思是,停下的座驾又将启程。

[41] 援:执、持。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这里显然指的是笔。援翰:提笔。写心:写下此刻的感受。

(完)

留言(27条)

就知道你今天会更新。。。哈哈

8古当年貌似我还没出生。。。。只能只言片语的了解个冰山一角。

那个叫挖水啊。。。8古所谓的历史就是让我们好好的向前看。。。

为了忘却的纪念……

我也猜到今天会有更新的,果然。

难道那么多日日夜夜的朝夕相对,说放弃就可以放弃吗?

一峰大人举的晋朝的例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天朝乃两千年专制王朝的正朔,不出强人政治的窠臼。非常有意思的是,对知识分子进行高压的司马昭,就灭了向秀的哥们嵇康的那位。他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却是相当宽厚,居然能容忍刘毅这样的刺头。下面抄一段小故事。一次晋武帝司马炎亲自率领百官司到京城洛阳南郊祭祀天帝,典礼完毕,他感慨地问司隶校尉刘毅:“你看我可以和汉朝哪些帝王相比?”刘毅竟回答:“桓帝、灵帝。”桓、灵二帝是东汉末年最最昏庸、腐败的两个皇帝。晋武帝不禁生气地说:“我虽然德不能和古代圣人相比,但还能克已为政,又平定了东吴,完成了天下统一大业,怎么能比桓帝、灵帝,糟到这种地步呢?太过分了吧!” 刘毅从容答道:“桓帝、灵帝卖官的钱归入国库,陛下卖官的钱却流到了权贵私人口袋里,从这一点来说陛下恐怕还不如他们呢?”司马炎理屈词穷。为显示他的大度,只好大笑了之:“桓、灵时代听不到这种直率的话。今天,我有你这样正直敢谏的大臣,比他们好多了。”而看看天朝,8×8后肉食者愈来愈刚愎、迷信暴力,竟不如短命王朝幸运皇帝司马炎来得有风度,可叹,可叹。

我也猜到要更新

好吧,我们谈鲁迅。
转自博客:http://zhazha.99love.blog.163.com/blog/static/20822349200943003044270/
1,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2.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
  
3.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填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忽然想到》一九二五年
  
4.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5.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有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学界的三魂》一九二六年
  
6.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谚语》一九三三年
  
7.其实,中国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比如病人,患有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立此存照》一九三六年
  
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孩子们在瞪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们瞪眼,并且想: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杂感》一九二五年
  
9.酷的教育,使人们见酷而不再觉其酷,例如无端杀死几个民众,先前是大家就会嚷来的,现在只是如见了日常茶饭事。人民真被治得好象厚皮的,没有感觉的癞象一样了,但正因为成了癞皮,所以又会踏残酷前进,这也是虎吏和暴吏所不及料,而即使料及,也还是毫无办法的。」《偶成》一九三三年
  
10.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强人政治都不好吗?
不见得~~~~~

在历史的徜徉中
忽然看到一些人或者事

有些东西 所有人都可以选择逃避

但是它还在

引用bourne的发言:
强人政治都不好吗?不见得~~~~~
屎都是臭的吗?也不见得,因为要看受众如何理解好或者臭。

博主,理解你的心情。
写了可能招致网站被墙。
但是我在想,如果现在大家都这样想,不吭声,他们是不是很得意。都说现在中国都流行犬儒病。当然犬儒病有程度之分,比如没有道德判断地为人处事是一种。又比如我们心里明明想要做,但是迫于现实压力又不能不做,这又算不算是犬儒呢?如果都这么下去,到最后还有谁会出来说话呢?

我们能做的极其有限,正因为有限,我们更应该做。

昨天到处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一些标题,然后就打开没有了。惟有老兄,高人啊!你的不温不火,工夫了得。让我想起《异端的权利》中某位高人。敬佩!!

引用bourne的发言:
强人政治都不好吗?不见得~~~~~

呵呵。强人政治分好坏,那话题就大了。举司马父子的例子只是讽一下天朝太敏感,没容人之量罢了。况且,随着D内民主的改善,天朝的强人政治的胎记倒是越来越淡了。冀希望像对岸一样出个蒋先生那样的强人,恐怕就像靠买彩票发大财一样,运气成分太大。或许还有别的路,像树人先生说的,要靠走出来的。

您好,我能把您的博客链接到我的博客上吗?

引用的发言:
强人政治都不好吗?不见得~~~~~


我坚信您会改变这种看法的。

谢谢您!有您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语言,中国才有希望!我有时候觉得非常的无助和沮丧,觉得非常的愤怒与窒息。可是,我坚信,那些蛮横的人是不值得我们的唾弃的!他们今天可以封堵,明年还可以封堵。可是,30年或50年后当人们都纪念牺牲的先驱时,他们这些无知狂妄的人早被人们忘记了!他们手段是凶残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光明和正义不因为他们封堵就不存在了。我不相信他们能封堵100年!

你好,看了你写的文章,很好,以后向你学习。

引用崔健的发言:
屎都是臭的吗?也不见得,因为要看受众如何理解好或者臭。
我很想请教一下就在中国历史这个范围内哪些是非强人政治,没有恶意,就是对这个名词感觉理解不清楚。

避开正日,保持中立,也被新浪和谐了。
到这里来找下安慰,呵呵。

上面某个同学,沉默本身是一种策略,没有苛责的必要。鲁迅即使写了《纪念刘和珍君》,本身并不能够改变什么。

但是,对一个民族来说,究竟是可悲的。。。

那年我6岁

开始喜欢看鲁迅是因为看了他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引用purpleboy的发言:

博主,理解你的心情。
写了可能招致网站被墙。
但是我在想,如果现在大家都这样想,不吭声,他们是不是很得意。都说现在中国都流行犬儒病。当然犬儒病有程度之分,比如没有道德判断地为人处事是一种。又比如我们心里明明想要做,但是迫于现实压力又不能不做,这又算不算是犬儒呢?如果都这么下去,到最后还有谁会出来说话呢?

央视采访国学大师季羡林,他说:......说话不乱说。不到时候不说,时机不成熟不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中国辞赋与甲骨金文之关系重大,试问,今日之语法,是否与百年前的一样?是否有流变?今人以今日之思维解读古文之诗词,也许会有失偏颇。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发现古代文学有其特定的政治作用,会惊诧原来老祖宗有无上的智慧,而不仅仅抒情感言。谢谢交流。

一千七百五十年,弹指一挥间。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