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无用的

作者: 阮一峰

日期:2009年3月22日

我的专业是经济学,我现在不喜欢谈论经济学了,对它提不起兴趣。

并非我不关心经济了,而是因为我觉得经济学没什么用。

如果经济学是有用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呢?当前的金融危机是30年代“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这是不是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经济学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它既无法防止危机,又无法拯救经济。到头来,尽管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多如牛毛,我们还是免不了被大浪吞没、在沙滩上等死的命运?

经济学其实从来就不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有一个笑话说,经济学第一定律就是“每个经济学家都有一名意见相反的同行”。这句话真的一点没有夸张。宏观经济学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存在争论,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在争论,政府有用还是市场有用?三个世纪过去了,直到今天都没有答案。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哈耶克(Fdiedrich Von Hayek)和缪尔达尔(Karl Gunnar Myrdal)。两人的学术观点几乎完全相反,前者要求实行自由经济,后者要求政府对经济严格管制。观点相反的人能够同时获得诺贝尔奖,这种事情大概只可能发生在经济学上。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说过,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看法,经济学更像一门艺术,而不像一门科学(参见《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那么,当你需要救命的时候,一门艺术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另一方面,经济学无疑还是有一些非常正确的内容的,比如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来自于消费,如果消费不增长,只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那么一定长久不了。但是,如果政府不愿意执行的话,再正确的内容也没有用。

如果政府一味地“加大投资、促进出口”,不断地刺激经济,一针又一针打强心针,你能有什么办法?一切就像火车脱轨一样,你只能看着它一头扎下山崖,别无他法。所有政治家都觉得自己懂经济;所有经济学家都觉得只有参与政治,自己的主张才有机会实行。

下面是一个经济学无用的最新证明。三天前,美联储宣布了一项惊世骇俗的决定:将直接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7500亿美元的房产抵押债券和1000亿美元的房贷机构债券,总计超过10000亿美元。

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它实质上就是美联储创造货币,供美国政府消费,经济学术语叫做“赤字货币化”,必然将导致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美联储上一次这样做,还是40年前的事情,但是那一次的目的只是为了稳定债券收益率,而不是为了给政府融资。

这个决定是很危险的,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眼下可以用来稳定局面、刺激经济,但是在长期中有很多消极的后果,为未来的通货膨胀埋下种子。到时美联储为了稳定价格,必然将抬高利率,这又将使得经济萧条的周期进一步加长。

中央银行向政府融资,是经济学的大忌。历史上,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开动印钞机,西方各国纷纷将发钞权,从财政部转移到中央银行手里,并且立法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防止政府对中央银行施加压力。比如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就规定联储成员的任期长达14年,总统只有提名权,没有撤换权,不得干预联储的决策。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政府开支过度膨胀,然后发生“赤字货币化”的恶果。

但是,法律千方百计避免的事情,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无知,美联储里面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经济学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后果。而是因为连他们都觉得必须要违背经济学原理,不得不这样做了,并且还假模假样,美其名曰“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目前的美国危机深重、黔驴技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学理论的不严格,没人真把它当回事。

最后生成于 2018-7-9 07: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