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四):石棺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8年4月30日

续贴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的第四部分。

当爆炸引起的大火熄灭后,下一步就是整个抢险任务中最艰巨的部分----修建一个混凝土的罩子,将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这个罩子被称为"石棺"。

灭火还可以靠空投,修建石棺就必须去现场,和几百吨铀和钚近距离接触。这个任务的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代价也是极为巨大的。

我从其他地方看到,在事故发生后7年中,抢险人员中有7000人陆续死去,其中三分之一是自杀。

==================

十六

1986年7月,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

核电厂周边正进行浩大作业,每周工作七天,一天也没休息。30万立方公尺的污染区,都以推土机挖进大壕沟,并用水泥掩盖。

4号反应炉周围的区域,是这项任务最危险的地带。爆炸发生后8周,清理人开始处理问题核心。为了长期中和毒废料,并防止它们继续扩散,被炸毁的反应炉必须进行隔离。

勒夫波恰科夫是其中一名工程师。他们设计了覆盖整个4号反应炉的巨大构造,170公尺长,66公尺宽的钢铁混凝土石棺。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计画,没人曾在放射性这么高的地区,建造如此大的结构。

"你一次只能工作几分钟。这是前所未见的工程,这是个艰巨的挑战。这里该如何建造巨大结构?"

所有人一次只能工作几分钟,或甚至只有几秒钟。这个全新情势,需要清理人的更多急智,而且让更多人命涉险。

离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反应炉爆炸,已过12周。为了中止致命污染,最后抢救行动已经展开。由于此区的放射性极高,只能利用遥控机器工作。但是必须有人让机器就定位,工人只能待几分钟,以避免吸收致命辐射量。每过一秒,他们的生命就越危险。

"这是其中一辆装甲车,这看起来很原始。但是我们必须自已打造。"

整个驾驶舱都衬满了铅,以尽量保护士兵,不受辐射污染。

建筑的所有金属钣件,都是预制。有的来自几百公里外,一件件送来现场组装。这是惊人的大拼图,横梁重150吨,长70公尺,扶壁高45公尺。

"那是德马克4000型起重机,你看它有多大。我们无法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也不容许丝毫差错。些微计算错误,所有组件就无法组装起来。"

在极端恶劣环境中,工程依然进行着。10万立方公尺的水泥,用来打造整个结构。但是新发现的问题,迫使整个工作停顿下来。电厂屋顶被高度污染的石墨所覆盖。

1986年9月,3号反应炉屋顶。

(历史录音)"看那边倒下去的那一块。那就是问题所在,有500伦琴。那边那个则是1000。"

"走吧,待太久了,我们得走了。走了,快点。"

这些石墨里面包覆着铀棒。它们都是在爆炸时,从反应炉中所喷出。每一片都散发极高放射性,足以在短短一小时内杀死一个人。在继续动工前,这些东西都必须除掉。

"辐射非常高。我们无法徒手工作,我们必须利用机器人。"

机器人被送到屋顶上,把致命瓦砾推出边缘。在60公尺下方,其他机器人收集瓦砾埋到壕沟里。

但是几天后,连机器都遭到周围的辐射所影响。它们的电子回路开始失控,机器出现暴冲并且故障。其中一具机器,冲进了裂口里面。

机器人已经无法胜任屋顶的工作,必须改以真人上阵。被称为生物机器人的俄罗斯士兵上场工作。

1986年9月17日,3号反应炉屋顶下方。

这队年轻的后备军人,正准备第一次上到3号反应炉屋顶。他们的年纪都在20到30岁之间,全都是后备军人。被征召前来最危险致命的切尔诺贝利奋战。从没有人类在放射性如此高的区域工作。

尼可莱塔拉可诺夫将军负责指挥整个行动,他亲自监督所有细节,包括要求所有士兵赶在行动前夜缝好的铅衣,身体前后跟靴子都要用铅包覆,还要戴头盔,用面罩防护贝他射线,还有特制围裙,手上要有两层防护。整套制服重达26到30公斤。

(现场录音)"你们有做过健康检查吗?"

"有。"

"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好,一切准备就绪。"

"同志,我要告诉你们。我两天前也跟一位军官上了屋顶,有一件事绝对可以确定,上面没有什么好怕的。"

(后期采访)"显然有些人并不想上去,但是他们不得不上去。身为后备军人,他们必须上去。我自已则是毫无疑问,我必须克尽职责,我不做有谁会去做呢?"

谁会去清理这场灾变,让放射性不扩散到全世界?总得有人去做。

"那是有如炼狱的2周半。但是士兵每次只上场2到3分钟。辐射太高时,有的人只会待上40秒。我们很谨慎地计算时间,以尽量保全人命。"

警报响起时,一组8人士兵,将连同一名军官上屋顶。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以最快速度将辐射瓦砾扫到屋顶下方。根据塔拉可诺夫将军的计算,每小时的放射量约是7000伦琴,这让生物机器人只能在屋顶待上45秒。

"45秒的时间,他们只能铲两次。我们就像蚂蚁。一批人完成工作后,其他人迅速上场补位。所有人都尽心尽力,不管工作量有多小。因此我们才足以一起,跟辐射搏斗整整10天。"

屋顶的生物机器人,每隔10分钟就换班一次。军方人事部门指出,有3500人参与了清理行动,其中像是伊戈跟康斯坦丁,他们上了屋顶5次。

"我们手上捡起1500伦琴的东西。工作一天后,我们的手痛到根本无法握拳。我第一次上屋顶时,为上头的神秘氛围所震慑。那里简直就像是另一个行星,一切都被放射性废料所覆盖。我的手在颤抖,我不知道自已踏入了什么世界。"

"然后我开始拍照,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底片上的辐射痕迹。我用这个姿势拿相机。辐射从地面升上来,就像这样。你的眼睛很痛,嘴里有金属味道。这是你会有的两个感觉。一旦你有了这些感觉,代表你已经吸收过度辐射。"

"在上面根本感觉不到自已的牙齿,嘴里都是铅的味道。你会这样做,可是你什么都听不到,一切都被铅所覆盖。即使是20年后的今天,我还是可以尝到嘴里的铅味。"

这几千人将会发现嘴内这种奇特的味道,代表无形的敌人正在入侵。

正当生物机器人牺牲自已生命在电厂屋顶工作,广及30公里的区域,清洁工作也持续进行,24小时无休,风雨无阻。

通常一个人一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在切尔诺贝利则需要60个人。

"我们从屋顶下来后,感觉就像全身的血被吸血鬼吸干,全身虚脱,无法行动,有人会流鼻血。消防员就在现场,如果有人开始流鼻血,就把他们送去医院。如果我们倒下去,就会被送回家。但我们都想撑下去。"

"当时我们都年轻力壮,但是我们从此失去了健康,我们失去了一切。病历上记录我们吸收了20.5伦琴,但是那能代表什么?我们实际吸收的剂量,是那个数字的好几倍。"

为了表达谢意,所有士兵都收到军方颁发的清理人证书,以及100卢布的奖金,换算今日币值等同100美元。他们冒著生命危险,却只让屋顶的辐射值降低35%。

当这些人奉命上屋顶清理时,没有人知道实际辐射值是多少。

"现在我们知道当时是,每小时1万到1万2千伦琴。辐射量那么高,根本不该派人上去。"

十七

爆炸发生后7个月,该区已经清理完毕,石棺也打造完成。总共有50万名军民,参与这项行动。

"我告诉委员会,士兵们面对这么高的辐射量,清理了所有的石墨,而且完成了如此英勇的任务。他们需要象征性的奖励,例如插上我们的国旗。插上旗帜的意义,就像在德国国会大厦升起国旗,以昭告红军战胜法西斯。"

对士兵来说,国旗代表他们击败了辐射。各个清理人团队,以自已的方式庆祝行动结束。波恰科夫跟手下把名字蚀刻在,送上石棺顶的最后金属钣件。

"我们的石棺是个忠烈祠,是墓碑,陵墓,是我们的第二个陵墓。在那之后,国家就不再建造核电厂了。"

"这是个苦涩的胜利。这个国家将永远无法复原。这耗费了我们180亿卢布,在当时1卢布等于1美金,180亿,这可是一笔巨款。如果再考虑到事故不久后,石油价格暴跌。便能想像我国的困境,还有改革政策所面对的麻烦。"

(未完待续)

留言(3条)

很震撼,觉得人在自己所谓的征服自然面前好渺小。

说到底还是苏联一直在用落后的技术逞强,隐瞒欺骗群众为他们买单,害人害己。

悲壮,尤其是那些生物机器人。我在我现在工作的这个核电站入职的时候就该给放的切尔诺贝利纪录片。现在也工作了有一段时间,感觉人类利用裂变核能与控制瓶子里的魔鬼为自己工作无异,虽然给它反反复复加上了好多道锁链,但是说不好什么时候它就会从一个没人注意过的裂缝中跑出来并带来一场浩劫。核能注定是个过渡时期的能源,核能的历史应该不会比一个长寿老人的寿命长多少。

我要发表看法

«-必填

«-必填,不公开

«-我信任你,不会填写广告链接